佛是不差几十块钱,可我差福德啊!

文摘   2024-08-05 07:45   西藏  

昨日是2024年雪顿节,拉萨哲蚌寺举行一年一度的盛大展佛仪式。
百米高的巨幅唐卡从山头垂下,号角雄浑,桑烟缭绕,有一种直观的震撼。
虔诚的佛教徒们天还没亮就从各处奔赴哲蚌寺,尽管因为交通管制,在三五公里外就需要提前下车,徒步走到哲蚌寺。到山脚下又需要徒步爬上山,单程都是三四个小时,但人人都不惧疲惫拥挤。更有甚者,为了能在太阳升起的那一瞬间目睹黄绸缓缓拉起,日光恰好照在佛陀慈爱庄严的尊颜上,会从前一天晚上十一点便通宵排队。
一年一度独具特色的盛事,除了令信徒蜂拥而至,也吸引了不少游客。
我昨日凌晨五点多出门,近十点始得目睹佛陀尊容。从山顶另一侧下山时,听到身后有一对男女游客对话。
女游客有点遗憾:“哎呀,我看到他们都在往佛脚下扔钱,早知道我也带点钱出来。”(在电子支付十分方便的现在,许多内地人出门的确没有带钱的习惯。但拉萨作为藏传佛教的圣城,却成为全国零钱最集中的地方,佛像前都摆满了小零钞。)
男游客宽慰她:“没事,佛也不差你那几十块钱。”
无意间偷听到这一段,我忍不住微微一笑。当然,佛陀才不差我们那几十块钱呢。别说几十块钱,哪怕几十万、几百万乃至几亿,他也不差。
佛陀,意味着“断尽一切过失,圆满一切功德”。稍微差一点点,都不叫圆满。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天人们用最为珍贵、美丽的事物来供养佛陀,用悦耳的嗓音来歌颂、赞美着佛陀。那些供品的一丁点碎屑的价值,也超过地球上最为昂贵、硕大的宝石。
即使如此,佛陀也仍然不需要。
天人也好,我们也好,去供养佛,一来是为了表示对佛的敬爱感激,二来是为了给我们自己积累福德资粮。
先师祈竹仁波切在《狮吼棒喝》一书中这样说道:

佛像并不是佛,但它代表佛陀,所以是众生积累功德的资粮田。为著你自己的利益,你可以供养、顶礼、观仰及绕拜佛像。这是为你自己的利益而做的,不是为了佛而做的。

佛像只是一块铜或铁,并不需要饮食或花、灯等供品。佛陀则是圆满的觉者,当然也不依靠凡夫的供养维生。

供奉佛像好比农夫料理土地、施肥、播种、浇水等等。农夫所做的种种,并不是为了土地能得到利益,而是为了自己能够获利。你供养诸佛也只是为自己及众生之利益而做的,并非因为诸佛有此需要。

恩师夏坝仁波切在《问答录》中亦说:

其实佛像代表着佛陀,是我们众生积累功德的资粮田。我们做供养、做礼拜是为自己的利益而做,不是为了佛而做,佛陀是圆满的觉悟者,不会需要我们凡夫的饮食或花香等供品,也绝不会因为我们不去供养或是因为下午供养而生气,这是以凡夫俗子之心揣度佛陀。

我们没有缘分亲眼见到活生生的佛陀,但所幸的是,在这个时代,我们仍能见到佛像——佛陀的代表,也能通过供养佛陀来培植广大的福德,这是我们的幸运!
在佛经中,“布施”的行为被形象地比喻为“种福田”。一个聪明的农夫,会选择肥沃的良田来耕种,春天播下一把种子,秋天就能收获千钟粟。
三宝——佛陀、正法、圣僧伽——是最好的福田了。
经常供养三宝,一来是可以表达自己对三宝的感激和敬意,对三宝的感情变得越来越深,依止心变得越来越强。
二来是减轻自己的贪欲,我们的内心都有对财物的“贪著”,只是程度深浅不一而已。贪著越大越痛苦。布施是“贪著财物”的正对治,多多培养上供下施的习惯,能有力地减轻我们的贪著;
第三则是能积累广大的福德。正如刚才所说,“三宝”是最为殊胜的福田。至尊宗喀巴大师曾说:“此田若任其荒芜而不播种,其愚痴直无寻处。此福田既不分四季,亦不论主权,任何人可种,但须以信犁为耕而勤播善种。”
下山时听到的短短一段对话,竟勾出一篇文章来。对于公众号的老读者们,这些话大概是“老生常谈”了,可是也有一些尚未归依甚至尚未听闻过佛法,只是对佛教有一些好感的新朋友,也许这篇文章能给对方带来一些启发。
愿我们都能以“信心”为犁,在“三宝”这一块福田上,精勤耕耘“善种”。

帕摩
愿恒久追随新旧噶当的足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