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新手咨询师对心理咨询的理想化和幻灭

文摘   2024-09-26 17:10   北京  

我常常听到新手咨询师表达对心理咨询或心理咨询界的理想化破碎。譬如本人做咨询几年了还是有症状,很失望;或是很崇拜某大咖于是去找他做督导或是去上他的课然后发现他很自恋于是很失望;或是听见某些咨询师很评判很偏执于是很失望;或是听见某些咨询师很严重地违背伦理于是很失望。


欢迎你来到真实的世界。这些失望对于认识世界“真实的样子”非常重要。意识到心理咨询没有自己期待的那么神奇,才有可能去接受这种与自己幻想不同的现实的局限,才进一步有可能耐心去体验漫长的过程中自己缓慢的进展和变化。


意识到某个大咖也很自恋,才能意识到自恋是自己所厌恶的特质,才能进一步思考为何自己会讨厌自恋的人,自己有什么样的过去塑造了当下对自恋者的厌恶;以及,是否能区分这个大咖只是一个人,并不能代表所有咨询师。或者,大咖对自己来说是什么意义呢?大咖的地位接受了他人理想化的投射吗?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大咖一定就比非大咖更值得信任呢?


意识到某些咨询师既偏执又评判,才能确立自己并不想要成为这样的人,才能帮助自己去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看到某些咨询师违背伦理,更要提醒自己千万注意不能跨越红线,以及提防无意识的诱惑。


我们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中,这就意味着这个世界没有那么理想,不是百分之百地好,会有非常多混乱的、失序的内容在运作,以及一定会有傲慢与偏见、权力的斗争。但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坏,好的力量也在运作。而我们可以去选择自己想要站的位置,是否要同流合污?还是去做出一些好的影响?当然,好或者是坏依然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对一个人来说好的,也许对另一人来说是坏的。对一个人来说是坏的,可能在另一个人的心里却有完全不同的感觉。因此保持觉察非常重要,当沉溺其中时,一定也要记得跳出来抽离地看,多角度地看,观察一下自己可以看到什么。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渴望良师益友,但是良师益友也需要耐心寻找。需要一些机缘巧合才能找到。有时我们太害怕去信任,就会错过和良师益友的结缘,但也不要怪自己,因为害怕也是那个当下的自然。如果感到失望后立刻退缩进孤立的世界,我们就阻碍了自己用希望的触手去触碰到世界中那些对我们有帮助的人和事物。希望感非常重要。总要提醒自己怀有希望,哪怕你当下是失望的,记得时空是变化的。


当今这个时代总在强调效率,仿佛不高效就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很多人在这种高效=意义的价值观的影响下,只渴望得到即刻的正向反馈,并对获得的有限性感到不满。但内心情感的修通常常需要花更久的时间,一个咨询师理解能力的长进也要花很久的时间。


常常会有学习心理咨询的学生问我,某某疾病该如何治疗,或者咨询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技能。这种问题在刚刚开始学习心理咨询时是普遍的,因为还是被日常功绩社会的解决问题的模式所驱动,似乎把问题澄清之后,列出解决方案就可以马上得到解决。但是在真的接触一个又一个患者或者来访者时,这些罗列的策略虽然有用但是显然不够用。因为患者状态的改善需要心灵重新得以发展,而心灵的发展需要共情和理解的保持性环境。作为咨询师,需要去学习不着急、不知道但是好奇(比昂所讲的消极能力),才有耐心去理解来访者这个人内在的极其复杂的情感、冲突和防御系统、内部客体关系,而不是着急去修复他的症状或者不适应的行为。有些症状可以在接受治疗时很快得到缓解,那也不算是真的好起来,而可能是症状的妥协形成发生了一些变化,但随时可能变回去;而更多的长期慢性症状则是人格/防御系统的一部分,需要更久的时间才能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并不是由咨询师来去控制的,而是由咨询师来提供一个比较理想的可以去观察、思考和探索的空间,然后由来访者的内部发生自然的发展性的变化。


一些非常渴望确定感的人也许听到这里就却步了。因为学习心理咨询的过程非常不确定。你既不能确定你一定能学到什么,也不能确定你可以给你的来访者带来什么,你不确定你可以获得成就感,也不确定来访者会把怎样的内部角色投射给你,然后把你拉入到她内心的苦海之中。虽然不同的疾病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是治疗方法却都要建立在对来访者内部世界的深刻接触和理解之上。而这个理解的过程,犹如钻进你未曾去过的幽暗之地,而你的烛火有限,你有可能被来自来访者古老历史的鬼魅诱惑,也有可能被来访者无意识的愤怒所吞噬。而你要使用你所有的勇敢和智慧,活下来,去爱那个在伤痛中并且极有可能会让你受伤的灵魂。


曾经抱着一腔热情要进入助人行业的你,做好准备迎接挑战了吗?


普赛克之眼
一个心理动力学咨询师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痕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