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对你说“知足吧”,那就是在对你说,你的需要对ta而言并不重要。
比如你并不喜欢吃一种食物,但是当你表达时,这个人却对你说:知足吧,有人给你做饭就够好了。
你很容易一瞬间认同对方对你的指责,仿佛你自己是个多么不知足、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但是再一想你觉得不对劲。你自己是非常需要别人给你做饭吗?还是有些人非要给你做饭,做你并不爱吃的饭,并且按着你的头期待着你感恩?
这是中国的一种典型的亲子关系。孩子被禁止表达对父母给予的“爱”的不满,仿佛只要孩子有不满,那必然是孩子的错——“爸妈都对你付出这么多了,你怎么还能有你自己独特的需要呢?你怎么能不喜欢爸妈对待你的方式呢?你必须要喜欢。如果你不喜欢,那就是你的错,那就是你不孝,是你不知足。”
中国孩子反复听着这样的话,觉得自己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是自己的错,因为爸妈觉得那都是你的错。久而久之,也内化了这样的态度,对自己变得非常严苛起来。哪怕外界暂时没有声音苛责自己,心中的苛责也总是响起:“唉,我怎么又有糟糕的体验、我怎么挑食、我怎么这么不知足,一定是我哪儿出了问题。”
幸运的人,直到遇到一个真的愿意理解自己需要的人(比如心理咨询师),才开始回过味儿来——“哦,原来我有需要没有错,原来我有那些负面的感受也没有错。原来我不喜欢吃某种食物也没有错。”
如果你不喜欢吃某种食物,是你的身体在帮助你拒绝对你的身体和精神来说都糟糕的东西。但中国文化太擅长于压迫每一个人去咽下自己觉得恶心的、无聊的、入侵的食物,而我们被迫吞下的所有,最终会成为内在的痛苦,继续压迫着我们的精神幸福。
如果你有想要体验心理咨询的愿望,可以点击上方链接了解低价心理咨询的项目,如果懒得看长文但是想直接预约心理咨询,可以给我的邮箱来信(yanyulei_psy@126.com),写写你希望心理咨询给你怎样的帮助,我会为你推荐我熟悉的靠谱低价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