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AI为何无法取代心理动力学咨询师

文摘   2025-01-28 16:42   北京  

目前很多人都在训练自己的AI来对自己进行回应,这是非常棒的自我安慰的办法。因为目前AI可以提供任何人类都无法提供的随叫随到的共情和回应(除非断网),而且价格低廉,甚至是免费的。
但它依然不能取代心理动力学咨询师,是因为心理动力学咨询师的角色和功能绝不仅限于回应和共情如果一个人只是得到让自己舒服的回应和共情,而不能对其内在不断重复的阻碍自己的心理动力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修通,这个人是不会发生任何实质变化的。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假如有一个人是依赖型人格,ta不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而期望由别人来努力,让ta可以直接享有别人努力的果实。这个人可能会不断地抱怨实现一些愿望需要自己去费力,而如果AI只是在共情这个人的感受,那这个人就会永远停留在自己是虚弱无力的、他人是冷漠无情的感受里,不会有任何自我力量的成长。而心理动力学咨询师对依赖型人格有时会采取选择性忽视,不对ta们的抱怨进行强化,而是耐心地倾听ta们内心可能生出的自我力量——那些生命力想要做一些积极的事情来帮助自己,而不是一直停留在原地抱怨着别人和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来访者有时会发展出非常强烈的负性移情,抱怨咨询师见死不救、抱怨咨询师和咨询没有用,而咨询师可能会对来访者的负性移情进行诠释,帮助来访者理解ta们对他人的全能幻想是如何让ta们停止自我帮助,以及对他人的怨恨和嫉妒是如何使得ta们无法使用他人有限但是宝贵的帮助。
这些宝贵的来自另一个“人类”的观察,是一个人训练出来的AI所不能提供的,因为AI(目前还)没有主体性,所以无法从另一个“主体”的角度来观察和感受AI使用者的人格结构和模式,也就无法通过情感体验来对来访者适应不良的功能进行观察和理解。
再举一个例子。假如一个人是自恋型人格,ta对他人的期待是满足ta所有的需要,而无法接受自己的需要不被满足。当ta的需要不被满足时,ta会暴怒,并感觉到自己是不被爱和尊重的。但是与此同时,ta难以理解当ta的需要可能触犯到别人的边界时,别人并不想也并不必须来满足ta的需要。所以对这个人来说,这种期望随时获得满足的愿望就是人格的病理。但是ta可以训练一个随时说好听话的AI供自己所用,这个AI没有主体性所以不需要被尊重,AI也没有其他人的需要,所以对这个人来说,AI似乎是百分之百地顺应着ta的感受,满足着ta的需要。但这并不能改变这个人自恋的病理。如果这个人仍然需要与社会中的其他人相处的话(亲密关系、社交关系或工作关系),ta必然会非常受挫,因为真实的社会与ta期待的完全满足ta的幻想是非常不同的。因此AI对改善ta的自恋病理没有帮助。而心理动力学咨询师会指出来访者功能适应不良的模式,比如来访者是如何以自我中心的方式来和其他人互动的,而这种互动方式又怎样损害了ta的友谊、工作关系和亲密关系。这些诠释听上去不会让人舒服,甚至会让人感觉到被批评,但却能让人真的开始反思并有机会改变
因此,无须赘述,目前AI提供的共情回应虽好,但却无法提供心理动力学咨询师全面的观察和诠释。而很多时候,扎心(虽然咨询师已经在尽量考虑来访者的承受程度了)但却真诚的诠释才是来访者改变的起点。
未来是不是能专门训练出能够识别出来访者不同人格病理并据此进行更全面的心理动力学咨询技术(共情、面质、诠释)的AI,我们拭目以待。

普赛克之眼
一个心理动力学咨询师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痕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