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
花椒又名川椒、红椒、大红袍,是中华美食烹饪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大家熟悉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对花椒做了生动的描述,比如餐桌上的花椒鸡、花椒油炝扁豆、花椒鱼片等。同时,花椒也是一味具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等作用的常用中药。
花椒生于路旁,山坡灌木丛中,喜温暖湿润气候,皮红膜白,间以黄肉子黑,为由肺(白)历脾(黄)入肾(黑)之象,其味辛辣,气香味烈,能使火气下达命门,补火独在于肾,性温燥下行,足以去寒湿,故能温中散寒,除湿杀虫止痒。以首功温肾,能使水中之火,仍归水中,唯脾肾之寒湿上冲而为肺病挟火者,以椒引而下之,最为恰当。
(1)虫积腹痛,蛔厥。
若出现脐周绞痛,四肢发凉,时发时止,可取花椒,加少量食醋、蔗糖,加水煮沸后,温服。服后症状未完全消失者,4小时后再服;也可用川椒微炒,加乌梅,水煎,一日2~3次分服。这就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椒梅汤(《增补百病固春》)。
(2)脘腹冷痛。
若患者出现上腹冷痛,得热则痛减,恶心嗳气等症时,可选取蜀椒微炒,配干姜、人参,加水煎煮,去渣,加入适量胶饴,温服。这就是临床常用的经典名方——大建中汤(《金匮要略》);或取花椒微炒、干姜、橘皮、甘草,研末为丸,饭后服。
(3)腹水浮肿。
若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出现腹水浮肿时,可选取椒目适量,炒后研细,车前子、葶苈子等分共研细,枣肉为丸,每服3~6g,一日2次。
(4)皮肤瘙痒。
若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等症时,可选取花椒、白矾,加水适量同煎,待温后,擦洗患处皮肤。
(5)寒凝痛经。
若患者出现经期腹痛难忍,遇寒痛甚,得温痛减等症时,可选用适量花椒、胡椒,二味共研细末,用白酒调成糊状,敷于脐上。
(6)膝关节痛。
若患者出现膝关节疼痛,遇寒痛甚,得温痛减等症时,可选取适量花椒碾碎,鲜生姜10片,葱白6棵切碎,捣烂,三种药物均匀混在一起,装在布袋内,将药袋上放一热水袋,热敷30至40分钟(《本草经疏》)。
(7)乳汁过多。
女性哺乳期出现乳汁过多,可选用花椒,加水适量,浸泡后煎煮浓缩成少量花椒汁水,然后加入适量红糖,于断奶当天1次温服。日服1剂,1~3次即可回乳(《中国药典》)。
(8)蛀牙痛。
若患者牙痛难忍,遇冷热酸甜等刺激痛甚,夜不能安时,可选择花椒、烧酒,放一起浸泡10天,滤过,去渣,用棉球蘸药酒,塞蛀孔内(《圣惠方》)。
(9)脚气。
若出现脚气、脚臭时,可选取陈醋一斤,浸泡花椒,每晚临睡前泡脚10分钟(《妇人良方》)。
此外,粮食中放入花椒可防虫;在油脂中放入适量的花椒末,就可防止油脂变哈味;菜橱防蚁;食品防蝇;沸油防溢(油炸食物时,如果油热到沸点,会从锅里溢出,但若放入几粒花椒后,沸油就会立即消落)。
(1)花椒味辛性温,阴虚火旺之人忌食。
(2)花椒辛香走窜,易耗气动血,故孕妇慎食;女性月经期不宜食用。
(3)哮喘,糖尿病,痛风,癌症患者慎食。
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花椒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并对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可对抗消化系统应激性溃疡的形成,对抗腹泻。此外,花椒还具有扩张血管、降压、抗栓、抗凝、止血、镇痛和驱虫作用。
张智龙 博士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贴专家,天津市名中医,天津文史馆馆员,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中医类国家首席考官。临床善于治疗脑血管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肿瘤、白细胞减少症及放化疗后副作用、面瘫、高血压病、冠心病、癫痫及妇科、儿科等多种内科病症。
出诊时间地点:
周二上午:恒仁中医医院(南开区渭水道3号)
免费关注订阅号,会有更多精彩文章!
关注方法一:
关注方法二:
点开文章,第二行“ 五味斋医话”几个字,点开就是公众号,点“关注”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