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如何养生

文摘   健康   2024-08-07 06:06   天津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立秋是农历24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秋,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立秋,预示着秋季即将到来。那么此时节的气候变化特点是什么?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养生保健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气 候 特 点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古人认为,立秋时节,凉风频至,令人凉爽;晨起大地时有雾气;感阴而鸣的秋蝉开始啼鸣。《历书》云:“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立秋时节,天气转凉,秋风秋色宜人。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过后,虽早晚凉爽,但人极易倦怠、乏力。祖国医学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生之人宜顺应自然,注重养“阴”


如 何 养 生

1
精神调养-收敛神气,勿外其志

秋季,草枯木落,花木凋零,常在一些人心中生起凄凉、垂暮之感而忧郁、烦躁。此时,精神调养要培养乐观情绪,静享收获的喜悦,做到内心恬静,以收敛神气,免受肃杀之气及凋零景象对人体的影响,来适应秋季容平之气。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让阳光围绕在你的周围,工作场所要争取照明充分。
2.当情绪不好时,最好的方法是转移注意力,可以进行体育锻炼或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用形体的紧张去消除心里的紧张。
2
起居养生-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以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之太过。初秋渐凉,但盛夏余热未全消失,或冷热多变,因此,要防秋凉之袭,切莫贪一时之快而经常赤膊露体,民间则有“白露秋不露”之说。深秋气寒而燥,更应注意增添衣服以免寒凉外侵,但也不可增加过多,要让机体逐渐适应和增强对寒冷气候的耐受能力,为“冬藏”做好准备,此即谓“春捂秋冻”。同时,不宜终日闭户或夜间蒙头大睡,要勤开窗通风,夜间露头而睡,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呼吸疾患,入睡前可穿上宽松棉袜,以免着凉,常挫双手防感冒。

秋季着衣提倡“秋冻即“秋不忙添衣”,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微寒的刺激可使大脑兴奋、皮肤代谢加快,增强机体耐寒能力。当然"秋冻"要因人、因天变化而异。老人、小孩生理功能差,抵抗力弱,在进入深秋时就要注意保暖若是天气骤然变化要及时加减衣服,以稍做活动而不出汗为宜。

  此外,秋季还应注意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节制房事,蓄养阴精。

3

饮食调养-减辛味,增酸味,

                      食润品,少寒品

季,气候干燥,易损肺阴,要少食辛味食物以平肺气,葱、姜、蒜、韭菜、辣椒等;多食酸味果蔬以助肝气,如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等,以防肺金太过而乘肝木,导致肝气郁结。正如《摄生消息论》言:“当秋之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秋燥易伤津,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佳。《饮膳正要》曰:“秋季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等柔润食品,以养肺益胃生津,也可选用鲜生地粥、银耳冰糖粥、百合莲子粥、红枣糯米粥等益阴润肺之品。

秋瓜坏肚少吃寒秋天过吃水果,容易吃坏肚子,这是因为秋季气温下降,脾胃阳气不足,多食阴寒的水果、蔬菜,则是雪上加霜,导致阳气不振而腹泻、腹痛。因此,秋季不可多食寒凉食物,要保护胃肠,保护肺脏。

4

运动调养-年龄体质有别

                       适当进行增减

  秋季,机体机能处于收敛内养状态,所以运动不宜过猛。这时,一些人感到困倦疲乏,即“秋乏”,这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为了不因此影响工作和生活,最好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爬山等,但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加运动量,过度运动会增加身体的疲惫感,反而不利于身体恢复。锻炼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人体在气温下降的环境中,会反射性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降低,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调控能力下降,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锻炼时,衣服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待身体发热后,再脱下多余的衣服。锻炼后,不要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END



















专家介绍

张智龙  博士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特贴专家,天津市名中医,天津文史馆馆员,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中医类国家首席考官。临床善于治疗脑血管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肿瘤、白细胞减少症及放化疗后副作用、面瘫、高血压病、冠心病、癫痫及妇科、儿科等多种内科病症。

出诊时间地点:

周二全天: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特需门诊(红桥区北马路354号)

周四上午:恒仁中医医院(南开区渭水道3号)

周六全天:天津河西仁华中医医院(河西区大沽南路辅路)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预约电话

27285073

免费关注订阅号,会有更多精彩文章!

关注方法一:


关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关注方法二:

点开文章,第二行“ 五味斋医话”几个字,点开就是公众号,点“关注”就OK了!


五味斋医话
五味斋乃张智龙教授书室之名,言五味者,取义《黄帝内经》:“五味入口,藏于胃肠,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五味为人体生命之动力,以五味命名书室,示教授临床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又寓含工作之艰辛甘喜,学习之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