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季时爱生病怎么办?

文摘   健康医疗   2024-09-18 06:06   天津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每当在换季时那几天总是不舒服,不是口鼻眼干,就是喷嚏连天;不是感冒、咳嗽,就是腹痛、腹泻;不是……,就是……为什么身体对节气的变化这么敏感,比天气预报还灵呢?”


在季节交换时,人体出现的这种疾病现象,我们称之为“交节病变”。


1

什么是“交节病变”






“交节病变”是一个重要的中医学概念,是指因气候变化,人体无法及时作出适应性改变,从而导致疾病发作或加重。(交节,节气交换时,一般是指节气前后两三天。)



1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交节病






1. 阴虚或阳虚之体


清代医家张志聪《素问集注》中言:“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24节气总体遵循着阴阳变化周而复始的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故春夏节气,阳气升发,阴虚之人多易生病;秋冬节气,阳气内敛,阳虚之人多易生病。


2. 正虚之体


清代医家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言:“交节病变,总是虚证”。交节之时,正属气候变动之际。人与天地相应,正常人的身体会随气候变化自我调节,而正气亏虚之人,适应能力较差,不能及时适应外界变化,则容易罹患新疾或使痼疾更甚。


3. 血瘀之体


清代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瘀血证》中言:“无论何病,交节病作,乃是瘀血”,提出交节病的根源在于血瘀,血瘀有碍气血的运行,人体不能顺应自然界季节的阴阳消长规律,故易出现交节病。



1

如何防治交节病



1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辨体质,补虚去实




节气交换之前,要调理


如小儿立春之前,一冬阳气闭藏,易生郁火,当宜清降,可依舌脉辨证予以小儿清降片或其他药物调理,以免春季发生发热咳嗽等内热所致之疾。


又如夏秋交际时,暑湿当令,易困脾土,加之幼儿脏腑娇嫩,进入秋季天气突然转凉,脾胃更易感寒受邪,故秋季易发生小儿腹泻,所以在入秋之前当调理脾胃,同时饮食宜清淡,少食生冷食物,顾护好脾阳,以免出现秋季腹泻。


倘若已病,一定要及时通过药物纠正身体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通过恢复正气,抵抗病邪,防止传变。


节气交换之时,要规矩


老子《道德经》中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要顺应自然。变季之时,应当注意调整作息时间和衣着饮食,做到“天人相应”。


如冬春交际时,人体的阳气由冬时的内向潜藏,渐至春季的向外生发,所以生活起居要顺应自然界“生”的特点,此时情志上应舒畅调达,衣着上提倡“春捂”,不能骤减冬衣,饮食上多食萝卜、茼蒿、葱蒜等辛甘发散之品,起居上应晚睡早起,以“助阳生发”。


又如夏秋交际时,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所以生活起居要顺应自然界“收”的特点,此时情志上应内心恬静,以收敛神气,衣着上提倡“秋冻”,以增强机体耐寒能力,但衣着厚薄上也要因人、因天气变化而异,饮食上可适当食用酸味果蔬及芝麻、蜂蜜、枇杷等养肺益胃生津之品,起居上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以顺应阳气之收。




专家介绍

张智龙  博士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贴专家,天津市名中医,天津文史馆馆员,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中医类国家首席考官临床善于治疗脑血管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肿瘤、白细胞减少症及放化疗后副反应、面瘫、高血压病、冠心病、癫痫及妇科、儿科等多种内科病症。

出诊时间地点:

周二全天: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特需门诊(红桥区北马路354号)

周四上午:恒仁中医医院(南开区渭水道3号)

周日全天:天津河西仁华中医医院(河西区大沽南路辅路)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预约电话27285073

免费关注订阅号,会有更多精彩文章!

关注方法一:

关注方法二:

点开文章,第二行“ 五味斋医话”几个字,点开就是公众号,点“关注”就OK了!



五味斋医话
五味斋乃张智龙教授书室之名,言五味者,取义《黄帝内经》:“五味入口,藏于胃肠,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五味为人体生命之动力,以五味命名书室,示教授临床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又寓含工作之艰辛甘喜,学习之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