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之法·三一九宫

百科   2025-01-20 13:00   广东  

武学·道法术(PFAT)

求道者勤修·悟道者证心

这“三一之法”,说的是智慧无边,神功莫测。它恍恍惚惚,就像那金容玉质的姿态,窈窈冥冥,蕴含着精妙的精神,把精、神、气三者混合在一起,达到了极致。

你看,通过观察和领悟这“三一之法”,就能打开众多玄妙之门;如果真的能运用它成就德行,那就是达到了极高的玄妙境界。道经上说,这“三一”是说不清楚的,所以它们就混为一体了。洞神经的三环诀也说,精神是非常强烈的。

释名里解释说,“三一”就是精神气三者混合为一体。精,是虚妙智慧的体现;神,是没有束缚、摆脱劳累的作用;气,是形态相貌的表现。也可以说,希、微、夷分别代表精、神、气。希就是稀疏,代表神;微就是细小,代表气;夷就是平坦,代表精。精之所以叫夷,是因为它能照亮万物,就像眼睛能看见光明一样;神之所以叫希,是因为它无处不在,虽然偏得很少,但却很神奇,就像耳朵能听到声音,虽然空洞却能感知;气之所以叫微,是因为它很微妙,不是粗糙的东西,就像鼻子能闻到气味,是气体与身体接触的结果。

孟法师说,说三说一,不是四也不是二,因为一说一就成了三。现在我们来明确一下,这些解释各有各的道理,多少并不是固定的标准,就像六通四达,哪里只止于三呢?不过,教育的兴起,并没有违背这个说法。虽然精、神、气三者的意义不同,但不能绝对分开;虽然它们是一体的,但也不能完全混为一谈。所以,它们各自独立成三,但又不能绝对分开,所以整体上又混为一体。混三为一,三就不再是三;分一为三,一就不再是一。不三而三,不一而一,这就是“三是不三之三,一是不一之一”。不三之三,不是绝对的三,也不是非三;不一之一,不是绝对的一,也不是非一。这就是重玄之道的精髓。

关于“三一之法”的解释,大致有四家:

第一家,大孟法师解释说,“三一之法”以妙有为体。有却未成形,所以叫妙;在理上运动,所以叫一。他引用经书说,道生一。又说,布气生长,万物都是由此而来,三者并用,一为根本。但我认为,如果果法已经产生,那就不是未成形的妙了。经书上说,生并不是常在的根本。

第二家,宋法师解释说,有总体和个别之分。总体上的“三一”,就是精神气;个别上的“三一”,精有三智(道实权),神有三宫(上中下),气有三别(玄元始)。但我认为,这只是区分了“三一”的不同,并没有确定“三一”的本质。

第三家,徐素法师解释说,“三一之法”是妙极之理,大智慧的源泉,圆神莫测,布气生长,裁成万物,三者并用,一为根本。这个解释虽然很好,但语言还是有些混淆,没有明确指出本体是什么。比如极理与大智,这是境界与智慧的名字;慧源与裁成,这是本源与迹象的区别。所以,这个解释还不够完善。

第四家,玄靖法师解释说,“三一之法”的本源是绝妙的,超越言语和形象,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空虚,既存在又寂静。他认为,圆智是本体,圆智既非本源也非迹象,但能作为本源和迹象,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空虚,而是既是物质又是空虚。按照这个解释,我进一步详细思考,“三一之法”既非本源也非迹象,既非一也非三,但又是一又是三,非一之一。当“三一”圆满时,既非本源之本,也非迹象之迹。迹象圆满时,说明迹象不离本源,所以虽然是迹象但本源也不离迹象;虽然是本源但又是迹象。因此,本源和迹象都圆满,所以都以“三一”为体。“三一”圆满时,不仅是精圆满,神和气也圆满。为什么呢?因为精的绝妙之处,就是神的精妙之体,也是气的智慧。这就是体用圆满,义理共同圆满。圆满的三,三不违背一;圆满的一,一不离三。一不离三,所以虽然是一却包含三;三不违背一,所以虽然是三却归一。虽然三而一,所以不是一;虽然一而三,所以不是三。当“三一”圆满时,就以精智为体。三义都圆满时,取精为名就显得特别殊胜。

关于“三一之法”的义理有九条,应用有五迹。九条义理是,“三一”之名有三,合成九义。精有三(正、实、权),神有三(空、洞、无),气有三(始、元、玄)。精的三者,就像境界与智慧的分类解释一样。神的三者,无是豁然之名,洞是通同之目,空是虚容之理。气的三者,正如经书所说,太无变化产生三气:黄气为玄,白气为元,青气为始。论及它们的相生关系,正智生实智,实智生权智;无生于洞,洞生于空,空生于始,始生于元,元生于玄。然而,从一到三,从三到九,千变万化,最终都归于本一,既不同又相同,相同又不同。五迹的应用,洞神经说大道无极,极乎自然变化。三五八九中,三代表精神气,五代表精有二君(精气)、神有二君(神烈)、气有一君(太和)。精的二君是赤气化为太阳和元阳子,再变为道君;神的二君是赤气变黄化为中和和老子,再变为黄神;气的一君是黄气变白化为太阳和太和。以五为法,体义不分,二分三一之变,就有这五君。以三就五为八,三内有一成九。这也是一种应用方法,展示了这五身。然而,变化的迹象多种多样,难以分辨。

孟法师说,应用时分为三,本质上却常为一。现在我来解释一下这个正意:体一义三,从本和迹的角度来说。四句变九,四句分别是:一是本一迹三,二是本三迹一,三是本迹俱三,四是本迹俱一。本一迹三者,妙本圆满为一,分开应对就是三。迹一本三者,应对时为一,本体却是三。第三第四两句,是因为看前两句不知道本和迹没有区别,所以同三同一,这个意义在前文已经详细说明了。九变者,是“三一”的变化,称为精神气。精神气中又各自相生为三,三相续遂为九变,所以从一到九,从九反一。上元真书上说,一有九种称呼:源一、元一、太一、玄一、真一、雌一、雄一、三一、正一。源是至道的根本,众妙的本源;元是众善之长,万法之先;太是极大的名字,包含为德;玄是不滞为用,妙绝高虚;真是去假除惑,即色皆空;雌是安静柔和,观空照实;雄是刚动能化,方便善权;三是精神气;正是治邪减恶,去暗就明。这说明了至道垂迹有此九种。九条福会归本,同为一致。所以三天正法上说,从九返一,是入道的真谛。

《三一九宫》详解

“三一”这一概念,被视为人体之灵气的根本,百神之所在,津液的源泉,以及魂精的居所。其中,胃池因其方正而能容纳万物,脑宫则因其虚空而能容纳真灵。毛发耸立,毛孔生烟,德性完备,与天地相合,混同于太玄之境,因此被称为泥丸。泥丸,正是形体之上神灵所居住的地方。

然而,很多人只知道吞津咽液、鸣齿纳液,却不知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只是泥丸之气的末梢,脑宫的一小部分罢了。现在,我们将揭示“三一”的奥秘,这是上真的妙法。请大家闭口修炼,谨慎传授,以免违背盟誓,遭受惩罚。

在人体中,有两眉间向里一寸的地方,被称为明堂宫;再向里两寸,是洞房;再向里三寸,则是丹田。丹田直上,开辟出一寸见方的空间,这便是玄丹脑精所在,也是泥丸魂宫的位置。

明堂宫

在明堂宫中,左边住着明童真君,右边住着明女真宫,中间则是明镜神君。明童真君,讳名玄阳,字少青;明女真宫,讳名微阴,字少元;明镜神君,讳名招精,字四明。这三位神君共同治理明堂宫,他们都穿着绿色的锦衣,腰系锦裙,佩戴着四个玉铃,口中衔着玉镜。这些玉铃和玉镜都像赤玉一样闪耀。他们的头型和身形都像婴儿一样,面对面坐着,但有时候也会相向而坐。这就是明堂宫的奥秘。

如果道士感到害怕,可以存想这三位神君,让他们摇动玉铃,声音响彻太极,口吐玉镜赤光,让万种神灵都来守护。这时,道士可以三呼三君的名字,叩齿九次,那么千妖万鬼都会伏息灭形。

如果道士感到饥渴,也可以存想这三位神君,让他们口吐赤烈之气,灌入自己口中,然后吸气咽下,很快就会感到饱足。

如果道士夜行时看不见路,同样可以存想这三位神君,让他们口出火光照亮前方,道路自然就会明亮起来。

如果道士身处凶险之地,或遭遇刀兵之祸,可以急忙存想这三位神君,让他们摇动玉铃,敌人自然会心生惊骇,不敢加害。

如果道士想要延年益寿,或者在疾病缠身时求救于生,应当正心安卧,存想明堂三君,让他们向外长跪,口吐赤烈之气,光芒贯穿自己身体,环绕在口旁,然后无数次地咽下赤熙之气。这时,应当闭目微咽,很快赤烈之气就会绕身而行,变成火焰,与身体融为一体,内外通明。这就是日月铄形之术,能让人死而复生。

每天晚上睡觉前,都可以这样修炼,就能长生不死。而且,经常存想并咽下赤烈之气,还能让人容颜返老还童,像童女一样美丽。这就是明堂宫的不死之道。

每天早上起床后,都应当咽唾三十次,用手擦拭面部,按摩眼睛,让唾液变成赤色的津液。

洞房

在洞房中,住着三位真人:左边的是无英公子,右边的是白元君,中间的是黄老君。这三位真人共同治理洞房,这是飞真之道,具体的方法在金华经中有详细记载。

丹田宫

在丹田宫中,住着上元真一帝君和他的两位卿臣,共三人共同治理丹田宫,守护着三元真一之道。这是真地的重要通道,是乘龙车升天的必经之路。天真之人有很多官位,都乐于成为地真人。地真人则隐遁于官位之中,不参与朝宴的劳累,因此能够从容自在,随时游历四方。他们坐着七舆车,行走于四烈之地。虽然天真之人的阶位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是真正的仙人。地真人也各自安于自己的位置,不愿成为云中官。

流珠宫

在丹田后一寸的地方,是流珠宫。流珠宫中住着泥丸太一真人。关于流珠真神的详细情况,另有经书记载,他是司命之所行的神灵。这道法的奥妙无穷,需要用珠帛结盟才能传授。此经每三百年传授一次,满五次后就不再传授,这是太极公卿司命之道的规矩。

玄丹宫

在丹田之上,有一寸见方的空间,这里是紫房绿室,朱烟弥漫。玄丹宫中住着泥丸太一真君,他治理着玄丹宫。太一真君的模样像刚出生的婴儿,坐在金床玉帐之中,穿着紫绣锦衣,腰系流火之铃。这流火之铃没有实质,却发出赤光,摇动时声音能传十万里远,这是上清中太一真人的宝铃。太一真君左手握着北斗七星之柄,右手握着北辰之纲。北辰就是北极不动之星,也叫做辰纲。他正坐在玄丹宫中,面向外方,左右没有侍者陪伴,所以被称为太一真君。

每天早晚修炼完“三一”之法后,最后再存想玄丹宫的太一真君。这是因为要先修炼轻的法门,再修炼重的法门。

武术资料在“群文件”里

丹道资料在“群文件”里

扫码加上方微信↑,回复“丹道”,邀你入群~


精选推荐·阅读

精选推荐·公众号





关注我们




武宗文创
我们主张“以无欲为无敌,以不已为多余。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并认为“武是人性,道是德性”。武术不止于拳脚,更在于内心。每一次出拳,都是自我超越;每一次防守,都是内心坚守。练拳如修心,亦如修道,唯有持之以恒,方能领悟其中奥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