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乡集》凝神炁穴·息息归根

百科   2025-01-07 20:29   广东  

武学·道法术(PFAT)

求道者勤修·悟道者证心

【原文】

夫凝者聚也。神者心中之正念也。炁者先天之真炁也,无形无象,生于虚极静笃之时。穴即生先天炁之本根。所以凝神入炁穴者,即将我心中之正念,凝聚于炁穴,不令神往外驰。神凝则火聚,火聚于下,水自上升,此水火调济之要诀,亦凝神炁穴之妙谛也。息者呼吸也。息息者,绵绵不断之义也。归者返回也。根者基本也。息息归根,即呼吸不离生炁根本,若存若忘,似有似无,昔所谓胎息者是也。

初学坐以定息为要,以止观为主。止者何?将我真意止于至善地之义也。观者何?将我目光温煦至善地之义也。目光真意常常止于斯,自然真息得定,自然身心得静。由此静中动而觉者,方是活泼天机。能将此机用真意逆归造化炉中,使神记之。

如凝神一事,不必太急,但将目光朗照下田,心亦随之俱到,要紧识得这个朗字。朗则神清,而不至流于沉睡。朗则气爽,而不至渐入昏耗。如晴空明月,无云翳遮蔽则朗。凝神亦应如是。学人不识朗字之妙,一入蒲团,神即驰去。初坐禅床,念竟纷来,此无他,失朗照力也。苟目光朗彻下田,性光亦随之凝聚于气海,如宝镜高悬,一切阴魔,无不顿化于无有。然亦须俟精神充足时去坐,方为有益,否则,群魔用事,慧剑无所用其力,足以授魔一柄矣!故高士哲人每遇睡足之际,神清之候,正襟危坐,先令神蛰于内,不使光泄于外,自然一片清虚之气,氤氲于两问。如此凝神,自得其妙。若目光未能凝入,虽日坐数次亦无益也。是以凝神须识窍。能识得窍自得其妙。老氏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言道破天机。

在常人不知静观,未能凝神,故此气仍从口鼻出入。知道之士静观窍妙,神亦随之定于此.处。神为一身之主宰,神定于此,息亦随之定于此,所谓心息相依者此也。神不依息必外驰,息不依神难自伏,是以神依息而定,息依神而安,互相依附,始归大定。但能静观凝神,即能得此效验,决非别有奇法也。神息依恋,腹自温暖。先天祖受此煦育而后始发生焉。此气一生,气机先动。机一动,神即觉。丹经所谓时至神知,即此时也。此机既动,气亦随之外涌,我以元神寻其动处,即得着气根矣!既得着气根,便以此处为安乐窝可也。神既以此为家,息亦相伴不去。神息既相合,元气受息之吸收,亦自返回本根,二气相接,常自氤氲恍惚,故《入药镜》曰:“先天炁,后天,得之者,常似醉,”即指此也。神者火也,火生于木。气者永也,水生于金。意者土也,神为之体,意为之用,其实神与意一也。三家相见,即是五行攒簇,如孙悟空压到五行山下,即攒簇五行之义也。金受火制,不得外驰,即是悟空被山所压。五行既合而为一,真息亦相依而不相离,此即伏气之真功。丹经云息息归根,亦即藏伏之义。功夫到此,自然如是,决非勉强可知也,《胎息经》云:“胎从伏气中结”。气不伏而欲结胎,未之有也。

人人都说道在眼前,究竟眼前是个什么?回光返照是下手功夫,不是道。而道在眼前,回光返照在气穴,气穴在眼下,非在目前。要知在眼前的是个什么,即纯阳所说“温温铅鼎,光透帘帷”,此光非在眼前乎!故修道之士一遇此光发现,即知是真种出炉。当此时吾之元神凝归气穴,神返气自回,再加以息息归根,与元神元气相依相恋,呼吸既与神气合一,始为真呼吸,有此真呼吸,口鼻呼吸自断矣。此是天机,莫忽略看过。

【释义】

凝,就是聚集的意思;神,是心中的正念;炁,是先天的真气,无形无象,在极度虚静的时候产生。穴,就是产生先天真气的根本所在。所以,凝神入炁穴,就是把心中的正念聚集到炁穴里,不让神思往外跑。神凝则火力聚集,火聚在下,水自然会上升,这是水火调和的要诀,也是凝神炁穴的奥妙所在。

息,就是呼吸;息息,就是绵绵不断的意思;归,就是返回;根,就是基础。息息归根,就是呼吸不离真气的根本,若有若无,似存非存,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胎息。

炁穴就是下丹田。息息归根就是胎息,胎息是凝神入炁穴见效的主要标志。如果始终没有胎息出现,那神思肯定已经外驰,没有入到炁穴里。

对于初学者来说,坐定的时候,定息很重要,止观是主要的方法。止是什么呢?就是把我们的真意放在至善的地方。观是什么呢?就是把我们的目光温和地照在至善的地方。目光和真意常常停在这里,自然的真息就能定下来,身心也就能静下来。在这种静中产生的动觉,才是活泼的天机。能把这个天机用真意逆回到造化炉中,就是神妙的体现。

至善地、造化炉都是指下丹田。

凝神这件事,不必太着急,只要把目光明亮地照向下田,心也跟着一起到那里,关键是要理解这个“朗”字。朗则神清,不会流于沉睡;朗则气爽,不会渐入昏耗。就像晴空中的明月,没有云翳遮蔽就明亮。凝神也应该这样。有些人不懂“朗”字的奥妙,一坐上蒲团,神思就跑了。刚开始坐禅床的时候,念头纷纷来扰,这没有其他原因,就是失去了朗照的力量。如果目光能明亮地照向下田,性光也会随之凝聚在气海,就像宝镜高悬,一切阴魔都会顿时化为乌有。但是,也必须等到精神充足的时候再去坐,才有益处。否则,群魔肆虐,慧剑无力,反而会授魔以柄。所以,高士哲人每当睡足神清的时候,就会正襟危坐,先让神思蛰伏在内,不让光芒外泄,自然就会有一片清虚之气,氤氲在两旁。这样凝神,自然能得其妙处。如果目光不能凝入,即使每天坐数次也没有益处。所以,凝神必须认识窍位,能认识窍位自然能得其妙处。老子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句话就道破了天机。

常人不知道静观,不能凝神,所以真气还是从口鼻出入。懂得道理的人静观窍位的奥妙,神思也会随之定在这里。神是一身的主宰,神定在这里,息也会随之定在这里,这就是心息相依。神不依息必然会外驰,息不依神难以自伏。所以,神依息而定,息依神而安,互相依附,才能归于大定。只要能静观凝神,就能得到这样的效果,绝不是有什么别的奇法。神息相依,腹部自然会温暖。先天的真气受到这种温暖的孕育后才开始发生。这个气一产生,气机就会先动。机一动,神就会觉察。丹经里说的“时至神知”,就是这个时候。这个机一动,气也会随着外涌,我们用元神寻找它的动处,就能找到气根。找到了气根,就可以把这里当作安乐窝了。神既然把这里当家,息也会相伴不离。神息既然相合,元气受到息的吸收,也会自行返回本根。二气相接,常常氤氲恍惚。《入药镜》里说:“先天炁,后天,得之者,常似醉。”就是指的这个。神是火,火生于木;气是水,水生于金;意是土,神是意的体,意是神的用,其实神和意是一体的。三家相见,就是五行攒簇,就像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就是攒簇五行的意思。金受到火的制约,不能外驰,就像悟空被山所压。五行既合而为一,真息也会相依而不相离,这就是伏气的真功。丹经里说息息归根,也就是藏伏的意思。功夫到这里,自然就会这样,绝不是勉强可以做到的。

《胎息经》里说:“胎从伏气中结。”气不伏而想结胎,是不可能的。气机一动,我们用元神寻找它的动处,找到气机就把这里当作安乐窝,真息也会相依而不离,这是凝神炁穴息息归根的要诀。

人人都说道在眼前,但究竟眼前是个什么呢?回光返照是下手的功夫,不是道本身。而道就在眼前,回光返照要照在气穴上,气穴在眼下,不是在眼前能看到的。要知道在眼前的是什么,就是纯阳真人所说的“温温铅鼎,光透帘帷”。这个光难道不在眼前吗?所以修道的人一旦遇到这个光出现,就知道是真种出炉了。当这个时候,我们的元神凝聚在气穴里,神返回气自然也会回来。再加以息息归根,与元神元气相依相恋,呼吸与神气合一,这才是真呼吸。有了这个真呼吸,口鼻的呼吸自然就会停止。这是天机,不要忽略看过。

吕纯阳的《沁园春》词里说:“七还丹,在人先须炼已待时。正一阳初动,中宵漏永,温温铅鼎,光透帘帷,造化争驰,虎龙交媾,进火工夫牛斗危。曲江上见月华莹净,有个鸟飞。当时自饮刀圭,又谁信无中养就儿?辨水源清浊,木金间隔,不因师指此事难知。道要玄微,天机深远,下手速修犹太迟。蓬莱路,仗三千行满,独步云归。”温温铅鼎指的是产铅的鼎、温铅的炉,铅指先天真气。光透帘帷,就是内视时有张幕垂帘的象象,真阳之光透出来。

武术资料在“群文件”里

丹道资料在“群文件”里

扫码加上方微信↑,回复“丹道”,邀你入群~


精选推荐·阅读

精选推荐·公众号





关注我们




武宗文创
我们主张“以无欲为无敌,以不已为多余。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并认为“武是人性,道是德性”。武术不止于拳脚,更在于内心。每一次出拳,都是自我超越;每一次防守,都是内心坚守。练拳如修心,亦如修道,唯有持之以恒,方能领悟其中奥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