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秘诀》·太上老君内观经

百科   2025-01-11 23:43   广东  

武学·道法术(PFAT)

求道者勤修·悟道者证心

【原文】

《太上老君内观经

老君曰:天地媾精,阴阳布化,万物以生。承其宿业,分灵道一。父母之和合,人受其生。始一月为胞,精血凝也;二月成胎,形兆胚也;三月阳神其为三魂动而生也;四月阴灵为七魄长静镇形也;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腑,用滋灵也;七月七精开窍,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也;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精一一也,十月烈足;万象成也。元和哺为食,时不停也。太一帝君在头曰泥丸君,总众神也。照生识神,人之魂也。司命处心,纳生元也。无英居左,制三魂也三魂也。白元居右,拘七魄也。桃孩住脐,深精根也。照诸百节,生百神也。所以周身,神不空也。元烈入鼻,灌泥丸也。所以神明,形固安也。运动住止,关其心也。所以谓生,有由然也。予内观之,历历分也。心者,禁也,一身之主。心能禁制,使形神不邪也。心则神也,变化不测,故无定形。所以五藏藏五神: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肾,志在脾,神在心。所以字殊,随处名也。心者,火也。南方太阳之精主火,上为荧惑,下应心也。色赤,三叶如莲花,神明依泊,从所名也。其神也,非青非黄,非大非小,非短非长,非曲非直,非柔非刚,非厚非薄,非圆非方,变化莫测,混合阴阳;大包天地,细入毫芒;制之则正,放之则狂;清净则生,浊躁则亡,明照八表,暗迷一方。但能虚寂,生道自常;永保无为,其身则昌也。以其无形,莫之能名,祸福吉凶,悉由之矣。所以圣人立君臣,明赏罚,置官僚,制法度,正以教人,人以难伏,唯在于心。心若清净,则万祸不生。所以流浪生死,沉沦恶道,皆由心也。妄想憎爱,取舍去来,染着聚结,渐自缠绕,转转系缚,不能解脱,便至灭亡。由如牛马引重趋泥,转增陷没,不能自出,遂至于死。人亦如是,始生之时,神元清静,湛然无杂。既受纳有形,形染六情,眼则贪色,耳则殊声,口则耽味,鼻则受馨,意随健羡",身欲肥轻。从此流浪,莫能自悟。圣人慈念,设法教化,使内观己身,澄其心也。

老君曰:谛观此身从虚无中来,因缘运会,积精聚烈,乘业降神,和合受生;法天像地,舍阴吐阳;分错五行,以应四时。眼为日月,发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昆仑,布列宫阙,安置精神。万物之中,人最为灵。性命合道,人当爱之。内观其身,惟人尊焉。而不自贵,妄染诸尘,不净臭秽,浊乱形神。熟观物我,何疏何亲。守道长生,为善保真。世愚役役,徒自苦辛也。

老君曰:从道受分谓之命,自一禀形谓之性,所以任物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出谓之志,事无不知谓之智,智周万物谓之慧,动而营身谓之魂,静而镇形谓之魄,流行骨肉谓之血,保神养照谓之精,烈清而歌谓之荣,烈浊而迟谓之卫,总括百骸谓之身,万象备见谓之形,块然有阂谓之质,状貌可则谓之体,大小有分谓之躯,众思不测谓之神,邈然应化谓之灵,气来入身谓之生,神去于身谓之死,所以通生谓之道。道者,有而无形,无而有情,变化不测,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则为神明,所谓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则修心也,教人修心,则修道也。道不可见,因生而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则道废,道废则生亡,生道合一,则长生不死、羽化神仙。人不能长保者,以其不能内观于心故也。内观不遗,生道长存。

老君曰:人所以流浪恶道,沉沦滓秽,缘六情起妄而生六识,六识分别,系缚憎爱,去来取舍,染着烦恼,与道长隔。所以内观六识因起六欲。识从何起?识自欲起。欲从何起?欲自识起。妄想颠倒,而生有识。亦曰自然,又名无为,本来虚静,元无有识。有识分别,起诸邪见。邪见即兴,尽是烦恼。辗转缠缚,流浪生死,永失于道矣。

老君曰:道无生死,而形有生死。所以言生死者,属形不属道也。形所以生者,由得其道也;形所以死者,由失其道也。人能存生守道,则长存不亡也。

老君曰:人能常清静其心,则道自来居。道自来居则神明存身,神明存身则生不亡也。人常欲生,而不能虚心,人常恶死,而不能保神,亦由欲贵而不用道,欲富而不求宝,欲速而足不行,欲肥而食不饱也。

老君曰:道以心得,心以道明。心明则道降,道降则心通。神明之在身,由火之因卮也。明从火起,火自炷发,炷因油润,油藉卮停。四者若废,明何生焉?亦如明缘神照,神托心存,心由形有,形以道全,一物不足,明何依焉?所以谓之神明者,眼见、耳闻、意知、心觉,分别物理,细微悉知,由神以明,故曰神明也。

老君曰:虚心者遣其实也,无心者除其有也,定心者令不动也,安心者使不危也,静心者令不乱也,正心者使不邪也,清心者使不浊也,净心者使不秽也。此皆以有令使除也。四见者,心直者不反复也,心平者无高低也,心明者无暗昧也,心通者无窒碍也。此皆本自然者也。粗言数者,余可思也。

老君曰:知道易,信道难;信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守而不失,乃常存也。

老君曰:道也者,不可言传,口受而得之,常虚心静神,道自来居。愚者不知,劳其形,苦其心,役其志,躁其神,而道愈远,而神愈悲。背道求道,当慎择焉。

老君曰:道贵长存,保神固根,精烈不散,纯白不分。形神合道,飞升昆仑。先天以生,后天以存,出入无间,不由其门。吹阴煦阳,制魄拘魂。亿岁眷属,千载子孙。黄尘四起,骑羊真人。金堂玉室,送故迎新。
老君曰:内观之道,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不侵,固身及物,闭目思寻,表里虚寂,神道微深。外观万境,内察一心。

了然明静,静乱俱息。念念相系,深根宁极。湛然常住,杳冥难测。忧患永消,是非莫识。

老君曰:吾非圣人,学而得之。故我求道,无不受持,千经万术,惟在心也。

【释义】

《太上老君内观经》

老君说:天地交合,阴阳布施变化,万物因此得以生长。秉承过去的业缘,分得一份灵道。父母交合,人便由此降生。初一个月时只是胞胎,那是精血凝结而成;第二个月形成胎儿,形体有了胚胎的征兆;第三个月阳神化为三魂开始活动;第四个月阴灵形成七魄,静静地镇定着形体;第五个月五行分配到五脏,以安神魂;第六个月六律确定六腑,以滋养灵性;第七个月七精开窍,通达光明;第八个月八景之神俱全,真灵降临;第九个月宫室罗列分布,以安定精气;到了第十个月,胎儿足月,万象俱全,便降生了。元和之气哺育着胎儿,时刻不停。太一帝君在头部,称为泥丸君,总管众神。照生识神,是人的魂。司命处在心中,接纳生命的元气。无英神在左边,管制着三魂;白元神在右边,拘束着七魄。桃孩神住在肚脐,深藏着精气的根本。照耀着全身百节,生出百神。所以全身周遍,神不空虚。元烈之气进入鼻子,灌注泥丸宫。所以神明清爽,形体安稳。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关乎心意。所以说生命的存在,是有缘由的。我内观自身,一切都清清楚楚。

心,是禁制之处,是一身的主宰。心能禁制,使形神不走邪路。心就是神,变化莫测,所以没有固定的形态。因此五脏藏着五神: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肾,志在脾,神在心。所以名字虽然不同,但都是随所处之处而命名的。心属火,南方太阳之精主管火,上天为荧惑星,下方对应心。心的颜色是赤色,形状像三叶莲花,神明依附于此,因此得名。这神,不是青色不是黄色,不是大不是小,不是短不是长,不是曲不是直,不是柔不是刚,不是厚不是薄,不是圆不是方,变化莫测,混合阴阳;大能包容天地,小能细入毫芒;制约它就能正直,放纵它就会狂妄;清净就能生存,浊躁就会灭亡。它能明照八方,也能让人在黑暗中迷失方向。只要能保持虚寂,生道就自然常在;永远保持无为,身体就会昌盛。因为它无形无象,所以无法命名,祸福吉凶,都由它来决定。

所以圣人设立君臣,明确赏罚,设置官僚,制定法度,都是为了教导人们走正道。但人难以驯服,关键在于心。心若清净,则万祸不生。所以流浪生死,沉沦恶道,都是由心引起的。妄想、憎爱、取舍、去来,染着、聚结,渐渐缠绕自己,越绑越紧,不能解脱,最终走向灭亡。就像牛马负重走在泥泞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最后死去。人也一样,刚出生时,神元清净,湛然无杂。一旦接受了有形的身体,身体就被六情所染,眼睛贪看美色,耳朵喜听异声,嘴巴沉溺美味,鼻子享受香气,心意追随羡慕,身体想要肥美轻盈。从此流浪世俗,不能自悟。圣人慈悲为怀,设法教化,使人们内观自己的身体,澄清自己的心灵。

老君说:仔细观察这个身体,是从虚无中来的。因缘际会,积精聚气,秉承业力降下神灵,和合而受生。效法天像地,舍弃阴浊吐出阳气,分列五行以应和四时。眼睛像日月,头发像星辰,眉毛像华盖,头像昆仑山。宫阙布列,安置着精神。万物之中,人最为灵秀。性命与道相合,人应当珍惜。内观自己的身体,只有人最为尊贵。但如果不自尊贵,妄自沾染尘世污秽,不洁净臭秽,浊乱形神。仔细观察外物和自己,哪有什么疏远什么亲近。坚守道义就能长生,行善就能保真。世俗的人庸庸碌碌,只是徒自苦辛。

老君说:从道那里接受的分赋叫做命,从一禀受形体叫做性。所以任万物于心叫做心,心有所回忆叫做意,意所表现出来的叫做志,事无不知叫做智,智能周遍万物叫做慧。动而营运身体叫做魂,静而镇定形体叫做魄。流行于骨肉中的叫做血,保神养气叫做精。气清而轻扬叫做荣,气浊而迟重叫做卫。总括百骸叫做身,万象齐备叫做形。块然有碍叫做质,状貌有定则叫做体,大小有分别叫做躯。众思难以测度叫做神,邈然与变化相应叫做灵。气来入身叫做生,神离开身体叫做死。所以贯通生死叫做道。道,有而无形,无而有情。变化莫测,通神于群生。在人的身上就是神明,就是所说的心。所以教人修道,就是修心。教人修心,就是修道。道不可见,通过生而得以明了;生不能常存,用道来守护它。如果生灭亡则道废弃,道废弃则生灭亡。生与道合一,则能长生不死、羽化登仙。人不能长保的原因,是因为不能内观于心。内观不遗漏,生与道就能长存。

老君说:人之所以流浪恶道,沉沦污秽,是因为六情起妄而生出六识。六识分别事物,系缚着憎爱、去来、取舍,染着烦恼,与道相隔遥远。所以内观六识,因起六欲。识从哪里起?识从欲起。欲从哪里起?欲从识起。妄想颠倒,而生出有识。也说它自然,又名无为。本来虚静,原本没有识。有识就有分别,起诸邪见。邪见一兴起,尽是烦恼。辗转缠缚,流浪生死,永远失去道。

老君说:道没有生死,而形体有生死。所以说生死,是指形体而不是指道。形体所以能生存,是因为得到了道;形体所以会死亡,是因为失去了道。人能存生守道,就能长存不亡。

老君说:人能常常清净其心,道就会自来居留。道自来居留则神明存于身,神明存于身则生命不会灭亡。人常常想求生,却不能虚心;人常常厌恶死,却不能保神。这就像想富贵却不用道,想求宝却不寻求,想快速却脚不走,想肥胖却吃不饱一样。

老君说:道靠心得,心靠道明。心明则道降临,道降临则心通透。神明在身上,就像火在灯盏中一样。明从火起,火从灯炷发出,灯炷因油而润泽,油靠灯盏停留。四者如果废弃,明从哪里生呢?也像明靠神照耀,神托心存在,心由形体而有,形体靠道保全。一样东西不足,明依靠什么呢?所以说神明,是因为眼见、耳闻、意知、心觉,能分别物理,细微皆知。由神而明,所以叫做神明。

老君说:虚心是遣除其实有,无心是除去其存在,定心是令心不动,安心是使心不危,静心是令心不乱,正心是使心不邪,清心是使心不浊,净心是使心不秽。这些都是用有的来使除去的。四见者:心直的人不反复,心平的人无高低,心明的人无暗昧,心通的人无窒碍。这些都是本于自然的。粗略地说了这几样,其余的可以思考领悟。

老君说:知道容易,信道难;信道容易,行道难;行道容易,得道难;得道容易,守道难。守道而不失,才能常存。

老君说:道,不可言传,只能口受心传而得到。常常虚心静神,道就会自来居留。愚蠢的人不知道,劳累形体,苦其心志,役使意念,躁动精神,而道却越来越远,神也越来越悲伤。背道求道,应当谨慎选择。

老君说:道以长存为贵,保神固根,精气不散,纯白不分。形体与神合于道,就能飞升昆仑仙境。先天而生,后天而存,出入没有阻碍,不经过门户。吹阴煦阳,制约魄而拘住魂。亿岁的眷属,千载的子孙。黄尘四起时,有骑羊的真人。金堂玉室之中,送故迎新。

老君说:内观的道,要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不侵。固守自身及外物,闭目思考寻觅。表里虚寂,神道微妙深邃。外观万种境界,内察一颗心。了然明静,静乱都平息。念念相系,深根宁极。湛然常住,杳冥难测。忧患永消,是非莫识。

老君说:我不是圣人,是通过学习而得到的。所以我求道时,无不受持,千经万术,都只在于心。

武术资料在“群文件”里

丹道资料在“群文件”里

扫码加上方微信↑,回复“丹道”,邀你入群~


精选推荐·阅读

精选推荐·公众号





关注我们




武宗文创
我们主张“以无欲为无敌,以不已为多余。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并认为“武是人性,道是德性”。武术不止于拳脚,更在于内心。每一次出拳,都是自我超越;每一次防守,都是内心坚守。练拳如修心,亦如修道,唯有持之以恒,方能领悟其中奥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