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阖辟仙功》·太上观心修道之法(凝神入窍)

百科   2025-01-07 20:29   广东  

武学·道法术(PFAT)

求道者勤修·悟道者证心

【原文】

太上云:“吾从无量劫来,观心得道,乃至虚无”。夫观心者,非观肉团之血心。若观此心,则有血热火旺之患,不可不慎也。

人有三心,曰:人心、道心、天心。人心者妄心也;道心者照心也;天心者元关祖窍,气穴是也。太上观心者,以道心而普照天心也。

又曰:入窍观心之法,凝神,定息,清虚自然,六根大定,百脉平和,将向来夹脊双关所凝,潜入命府,谓送归大冶牢封固。命门一窍,即脐后一寸二分,天心是也。一名神炉,又名坤炉。而息之起,息之止,在此一穴。按自气穴起息,状如炉烟,随吾呼吸,仍不外乎黄庭为之主张者,盖有元神在也。调处之法,乃以道心而照天心,则此灵谷之中气机虽繁,有神以主,亦仍如如不动,本体常存,神与气合,紧紧不离,是名外炼,而不失夫胎息。盖如凝神于烝穴,时时收视返听,照顾不已,则此气穴亦自寂寂惺惺,永无昏沉,而睡魔自遣,且能应抽应添,运用自如矣!《楞严经》云:“一根既返元,六根自解脱。”盖无六根,则无六识,无六识,则无轮迥种子,既无种子,则我一点真心,独立无倚,空空荡荡,光光净净,斯万劫而常存也。每见专务顶门之性为宗者,是不知命也;专务坤炉修命为宗者,是不知性也。纯阳曰:“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若此凝神入窍之法,乃性命双修之诀。盖得中央黄晕所结之神以宰之耳!人若识子此处而迎吾一点元神,入于元始祖窍天心气穴之中,绵绵续续,勿助勿忘,引而亲之,一若升于无何有之乡,则少焉呼吸相含,神气相抱,结为丹母,镇在下田。待时至时,则摄吾身先天灵物,上引三才真一,油然下入,合我身中铅汞,即成无上英华,融而化之,有如北辰居所,众星皆拱之验,是皆元神潜入气穴所致。故尔诸气归根,万神听令。然而古哲谓之黄叶,非真金也。必须久久行之,先天性命真正合一,如汞投铅而相制伏,而大丹真孕其中矣。盖以此段功夫,神既入窍,则呼吸一在窍内,而吾鼻中呼吸只有一点而微若无,方为入窍之验。验验不失,乃得真金焉。

【释义】

太上老君曾说:“我从无量劫以来,通过观察内心而悟得大道,直至达到虚无的境界。”这里所说的观心,并非观察那肉团般的血肉之心。若只是关注这血肉之心,反而可能引发血热火旺的弊病,对此不可不慎重。

人其实有三心,分别是:人心、道心、天心。人心是妄念之心;道心是照见本真之心;天心则是元关祖窍,也就是气穴所在。

太上老君所说的观心,是以道心去普照天心。

他又说:入窍观心的方法,需要凝神定息,保持清虚自然的状态,使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皆定,百脉平和。然后,将之前在夹脊双关所凝聚的神意,潜入命府,这就是所谓的“送归大冶牢封固”。命门一窍,位于脐后一寸二分的地方,这就是天心,又名神炉,也称坤炉。气息的起伏、停止,都在这一穴位中。从气穴起息,状如炉烟,随着呼吸而动,但主宰这一切的,乃是黄庭中的元神。

调息的方法,是以道心去观照天心,这样,灵谷(即身体内部)中的气机虽然繁杂,但有元神主宰,仍能保持如如不动,本体常存。神与气紧紧相合,不离不散,这就是外炼之法,而胎息也不会失去。就像凝神于气穴之中,时时收视返听,不断照顾,那么这气穴也会保持寂寂惺惺的状态,永无昏沉,睡魔自然消散,而且能够应抽应添,运用自如。

《楞严经》中说:“一根既返元,六根自解脱。”如果没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就没有六识(色、声、香、味、触、法),没有六识,就没有轮回的种子。既没有种子,那么我们的一点真心,就能独立无倚,空空荡荡,光光净净,历经万劫而常存。

那些只专注于顶门之性为修行宗旨的人,是不知命(修命之功)的;而那些只专注于坤炉修命为宗旨的人,是不知性(修性之功)的。纯阳子说:“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像这种凝神入窍的方法,乃是性命双修的诀窍。这是因为得到了中央黄晕所结之神的主宰。

人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并迎接我们的一点元神,进入元始祖窍天心气穴之中,绵绵续续,勿助勿忘,引导它亲近它,就像升入了无何有之乡(虚无的境界),那么不久之后,呼吸就会相互融合,神气就会相互拥抱,结为丹母,镇守在下田(下丹田)。等到时机成熟时,就会摄取我们身中的先天灵物,上引天地人三才的真一之气,油然下入,与我们身中的铅汞(精、神)相融合,化成无上的英华。这就像北辰(北极星)居所,众星都环绕着它一样,这都是元神潜入气穴所导致的。因此,诸气归根,万神听令。

然而,古哲把这种方法比作黄叶,并非真金。必须长久修行,才能使先天性命真正合一,就像汞投铅而相互制约一样,大丹就在其中孕育了。在这段功夫中,神一旦入窍,呼吸就在窍内进行,而我们鼻中的呼吸只有一点微弱得几乎感觉不到,这才是入窍的验证。只有验证不失,才能得到真金(即修行的真正成果)。

【解析】

此内容与《性命圭旨》一书的第三节口诀《蛰藏气穴,众妙归根》非常相似。不过,《性命圭旨》对于中黄和天心这两个穴位的具体位置并没有明确说明,而是秘而不宣,这让很多学者读起来感到困惑,无从下手。但通过将两书内容进行比对,我们却能豁然开朗,对修道之法有了更深的理解。

所谓凝神入窍,就是把我们在夹脊双关(也就是中黄)凝聚起来的神意,送到天心(也就是土釜)那里去封固起来。天心其实就是我们的气穴。这个过程,就是用我们的道心去观照天心,就像古人说的“要灭掉妄动的心,但别灭掉照见本真的心”。

《性命圭旨》里,把天心叫做窍中之窍,是中央黄晕之间真人呼吸的地方,也是阴阳的源头、神气的住所、胎息的根基、呼吸的始祖。当我们凝神进入这个窍穴时,应该像乌龟藏进壳里,像蛇冬眠一样,像蚌壳含着珍珠的光泽,像蟾蜍吸纳气息那样,绵绵不断,既不要忘记也不要刻意去帮忙,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好像虚无又好像有那么一点。这样,天地的原始祖气就能相通进入我们的身体,神和气就能归根,性命就能合一,修行的成果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孕育而生了。

修炼到这个地步,一个明显的验证就是胎息的出现。当我们的元神(也就是真意)凝聚在中黄气穴时,天心气穴(也就是下丹田)就会受到影响,变得既清醒又宁静。一旦元神自然而然地进入天心这个窍穴,那么我们呼吸的天地正气就能和我们身体里的真气,以及我们身体里的铅汞(也就是精、神)融合在一起,变成无上的精华。这样一来,我们身体内部和外部就都能通畅无阻了。于是,呼吸和神气就相互交融,最后,呼吸都移到了天心窍内,形成了腹式呼吸,而我们鼻子里的呼吸则变得越来越微弱,几乎感觉不到了。这就是内呼吸,也就是胎息。这不仅是性命合一、神气相交、铅汞相投的进一步表现,也说明我们的性命、神气、铅汞都已经达到了和谐统一的状态,这就是神已经入窍的明确验证。

武术资料在“群文件”里

丹道资料在“群文件”里

扫码加上方微信↑,回复“丹道”,邀你入群~


精选推荐·阅读

精选推荐·公众号





关注我们




武宗文创
我们主张“以无欲为无敌,以不已为多余。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并认为“武是人性,道是德性”。武术不止于拳脚,更在于内心。每一次出拳,都是自我超越;每一次防守,都是内心坚守。练拳如修心,亦如修道,唯有持之以恒,方能领悟其中奥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