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秘诀》·洞玄灵宝定观经

百科   2025-01-10 21:02   广东  

武学·道法术(PFAT)

求道者勤修·悟道者证心

【原文】

洞玄灵宝定观经

天尊告左玄真人曰:夫欲修道,先能舍事。外事都绝,无与忤心。然后安坐,内观心起。若觉一念起,须除灭务令安静。其次,虽非的有贪着,浮游乱想,亦尽灭除。昼夜勤行,须臾不替。唯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不依一法,而心常住。然则凡心,躁兢其次,初学息心甚难,或息不得,暂停还失。去留交战,百体流行。久久精思,方乃调熟。勿以暂收不得,遂废千生之业。少得静已,则于行立坐卧之时,涉事之处,喧闹之所,皆作意安。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静处喧,其志惟一。若束心太急,又则成病。气发狂颠,是其候也。心若不动,又须放任。宽急得所,自恒调适。制而不着,放而不动。处喧无恶,涉事无恼者,此是真定。不以涉事无恼,故求多事;不以处喧无恶,强来就喧。以无事为真宅,有事为应迹。若水镜之为鉴,则随物而现形。善巧方便,唯能入定。慧发迟速,则不由人。勿令定中,急急求慧。急则伤性,伤则无慧。若定不求慧,而慧自生,此名真慧。慧而不用,实智若愚。益资定慧,双美无极。若定中念想,多感众邪。妖精百魅,随心应见。所见天尊,诸仙真人,是其祥也。唯念定心之上,豁然无覆;定心之下,旷然无基。旧业日消,新业不造。无所挂碍,迥脱尘笼。行而久之,自然得道。

夫得道之人,凡有七候。一者,心得易定,觉诸尘漏。二者,宿疾普销,身心轻爽。三者,填补夭损,还年复命。四者,延数万岁,名曰仙人。五者,炼形为气,名曰真人。六者,炼气成神,名曰神人。七者,炼神合道,名曰至人。其于鉴力,随候益明。得至道成,慧乃圆备。若乃久学定心,身无一候。促龄秽质,色谢方空。自云慧觉,又称成道者,求道之理,实所未然。说颂曰:智起生于境,火发生于缘。各是真种性,承流失道源。起心欲息知,心起知更烦。了知性本空,知则众妙门。

灵者,神也,在天曰灵。宝者,珍也,在地曰宝。天有灵化,神用不测,则广覆无边;地有众宝,济养群品,则厚载万物。言此经如天如地,能覆能载,有灵有宝,功德无穷。证得此心,故名灵宝。定者,心定也。如地不动。观者,慧观也。如天常照,定体无念,慧照无边,定慧等修,故名定观。

天尊告左玄真人曰:左者,定也。玄者,深妙也。真者,纯也,一而无杂。人者,通理达性之人也。曰者,语辞也。

夫欲修道,先能舍事。进取之心,名为修道;一切无染,名为舍事。

外事都绝,无与忤心。六尘为外事,须远离也。六尘者,色、声、香、味、触、法,更不染着,名为都绝。境不来忤,心即无恼。心不起染,境则无烦。心境两忘,即无烦恼,故名无与忤心。

然后安坐。摄澄烦恼,名之为安。本心不起,名之为坐。

内观心起。若觉一念,起须除灭,务令安静。慧心内照,名曰内观。漏念未除,名为心起。前念忽起,后觉则随;起心既灭,觉照亦忘,故称除灭。了心不起,名之为安。觉性不动,名之为静。故称安静。

其次虽非的有贪著,浮游乱想,亦尽灭除。众心不起,妄念悉忘。乱想不生,何有贪著?故曰灭除。

昼夜勤行,须臾不替。昼之言净,夜之言垢。垢净两忘,无有间替,故名不替。

唯灭动心,不灭照心。妄想分别,名曰动心。觉照祛之,故名为灭。慧照常明无有间,故名不灭照心。

但凝空心,不凝住心。不起一切心,名空心。一切无著,名之不凝住心。

不依一法,而心常住。若取一法,即名著相。心不取法,名为不依。照而常寂,故为常住。

然则凡心躁竞,其次初学,息心甚难。或息不得,暂停还失。言习性烦恼,难可灭除。定力未成,暂停还失也。

去留交战,百体流行。心起染境,境来牵心,心境相染,故名交战。妄念不息,百非自生,名曰百体流行。

久久精思,方乃调熟。勿以暂收不得,遂废千生之业。定心不起,则契真常。一念不收,千生遂废。

少得净已,则于行立坐卧之时,初得清净,正慧未生,故云少得净已。行立坐卧,四威仪之时也。

涉事之处,喧闹之所,皆作意安。见一切诸相,为涉事之处。起一切诸心,名为喧闹之所也。息乱归寂,名为作意;恬淡得所,名之为安也。

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静处喧,其志唯一。有无双遣,寂用俱忘;万法不二,名之唯一。

若束心太急,又则成病。气发狂颠,是其候也。偏心执静,名曰束心。心外见相,名为颠也。

心若不动,又须放任;宽急得所,自恒调适。从定发慧,名为放任。定慧齐融,名曰得所。定多即愚,慧多即狂;定慧等用,名曰调适。

制而不著,放而不动;处喧无恶,涉事无恼者,此是真定。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空而常用,用而常空。得本元寂,故为真定。

不以涉事无恼,故求多事;不以处渲无恶,强来就渲。习性尘劳,常须制御,不可纵逸。

以无事为真宅,有事为应迹。见本性空寂,故为真宅。慧用无边,故为应迹。

若水镜之为鉴,则随物而现形。本心清净,犹如水镜,照用无碍,万物俱现,名为现形。

善巧方便,唯能入定。诸法性空,寂无所起,故为入定。

慧发迟速,则不由人。勿令定中急急求慧。急则伤性,伤则无慧。急求知见,真定乃亡。贪著诸相,故云无慧。

若定不求慧,而慧自生,此名真慧。心体寂静,妙用无穷,故名真慧。

慧而不用,实智若愚。了无分别,名之不用。韬光晦迹,故曰若愚。

益资定慧,双美无极。寂照齐融,故云双美无极。

若定中念想,多感众邪,妖精百魅,随心应见。为心取相,诸相应生。一切邪魔,竞来扰乱。

所见天尊,诸仙真人,是其祥也。此为诸相,不可取著。

唯令定心之上,豁然无覆;定心之下,旷然无基。前念不生,故云无覆。后念不起,故曰无基。

旧业日销,新业不造。宿习并尽,名曰旧业日销。更不起心,故名新业不造。

无所挂碍,迥脱尘笼。一切无染,故名无所挂碍;解脱无系,故云迥脱尘笼。

行而久之,自然得道。智照不灭,名曰行而久之。契理合真,故云得道。

夫得道之人,凡有七候:一者心得定易,觉诸尘漏。心得清净,尘念尽知,故曰觉诸尘漏。

二者宿疾普销,身心轻爽。真气胎息,故疾尽瘳。体道合真,身轻不老。

三者填补夭损,还年复命。骨髓坚满,故填补夭损。驻颜不易,名为还年复命也。

四者延数万岁,名曰仙人。长生不死,延数万岁,名编仙篆,故曰仙人。

五者练形为气,名曰真人。得本元气,故曰练形为气。正性无伪,故曰真人。

六者练气成神,名曰神人。真气通神,阴阳不测,故曰神人。七者练神合道,名曰至人。真神契道,故曰至人。

其于鉴力,随候益明。鉴力者,常照不息也。益明者,明明不绝也。

得至道成,慧乃圆备。若了本性,得道成真,智慧圆明,万法俱备。

若乃久学定心,身无一候,促龄秽质,色谢方空。自云慧觉,又称成道者,求道之理,实所未然。通神合道,即身得道真。心证身亡,不离生死。《西升经》云:是故失生本,焉能知道源?

而说颂曰:

智起生于境,火发生于缘。各是真动性,承流失道源。起心欲息知,心起知更烦。了知性本空,知则众妙门。

【释义】

天尊对左玄真人说:想要修道,先得学会放下俗事。把外面的杂事都抛开,别让它们扰乱你的心。然后安安静静地坐着,观察自己心里的念头。如果发现一个念头起来,就要赶紧除掉它,让心保持安静。接下来,就算没有特别的贪念,那些飘忽不定的乱想也要全部消灭。白天晚上都要勤奋修行,一刻也不能放松。只不过,要灭掉的是动荡不安的心,而不是那颗明亮照察的心。要让心空灵的凝聚,而不是死死的执着。不要依赖任何一种方法,让心自然而然地常在。可是,凡人的心总是急躁不安,刚开始学修心的时候特别难,有时候息不下来,刚一停下就又乱了。心里和外面的干扰像打仗一样,各种念头四处乱窜。得长时间精心思考,才能慢慢调整过来。别因为一时半会儿修不好就放弃了修行的大业。稍微得到一点清净之后,不管是在走路、站着、坐着还是躺着,不管是在忙事情还是在吵闹的地方,都要用心保持安定。不管有事没事,都要像没心没肺一样。不管是在安静还是吵闹的地方,心志都要专一。但如果把心束缚得太紧,又会生病,发疯发狂就是征兆。心要是不动,又得适当放松。松紧适度,自己就会感觉舒服。要控制但不执着,要放松但心不动。在吵闹的地方不觉得烦,忙事情的时候也不觉得恼,这才是真正的定。别因为不怕吵闹就故意去找吵闹,别因为在吵闹中不觉得烦就硬往吵闹里凑。要把没事的时候当作真正的家,有事的时候只是应付一下。就像水镜子一样,碰到什么就照出什么。要想办法巧妙方便地进入定境,智慧开发得快慢,不是人能控制的。别在定境里急着求智慧,一急就会伤性,伤了性就没智慧了。如果定境里不求智慧,智慧自然会生出来,这才是真智慧。有了智慧却不用,真正的智慧看起来就像愚蠢。定境和智慧都重要,两者都好才是真的好。但如果定境里念头太多,就会招来很多邪魔。妖魔鬼怪会随心出现,不过看到天尊、仙人真人也是好兆头。只要让定心上面豁然开朗没有遮盖,定心下面空旷无边没有基础,过去的业障就会一天天消失,新的业障也不会造。心里没什么挂碍,就能远远脱离尘世的束缚。长此以往,自然就能得道。(未完)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文章后续


武术资料在“群文件”里

丹道资料在“群文件”里

扫码加上方微信↑,回复“丹道”,邀你入群~


精选推荐·阅读

精选推荐·公众号





关注我们




武宗文创
我们主张“以无欲为无敌,以不已为多余。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并认为“武是人性,道是德性”。武术不止于拳脚,更在于内心。每一次出拳,都是自我超越;每一次防守,都是内心坚守。练拳如修心,亦如修道,唯有持之以恒,方能领悟其中奥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