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药元诠》调息·小周天

百科   2025-01-17 17:16   广东  

武学·道法术(PFAT)

求道者勤修·悟道者证心


调息之法

调息这一方法,贯穿于儒、释、道三教之中,其深奥之处可入道修行,浅显之处则可用于养生。故佛祖释迦牟尼教导众生,以注视鼻端,自数呼吸出入,作为止观修行的初步。庄子在《南华经》中说:至人的呼吸深长,仿佛气息直达脚跟。而《易经》随卦则云:君子在夜晚应入室安息。王龙溪曾说:古代的至人,有息而无睡,这便是“向晦入宴息”的真谛。宴息之法,当夜晚来临时,耳不闻声,目不见物,四肢不动,心中无思无虑,如同火种一般,先天的元神元气停育相抱,真意绵绵不绝(老子有云:绵绵若存),开合自然,与虚空同为一体,因此能与虚空同寿。世人终日忙碌纷扰,精神困倦疲惫,夜间全靠这一睡,才能恢复一日的精力。然而,那一点灵光,常被后天的浊气所掩盖,这便是阳陷入阴的情形。

调息的方法,不拘泥于时间,可随时随地坐下,身体平直,放松体态,不倚不曲,解开衣物,放松腰带(腰带若束得太紧,则上下气息不通畅),务必使身体感到舒适。口中舌搅动数遍,微微呵出浊气(不得有声),鼻中微微吸入清气,或三五遍,或一二遍,有津液便咽下;叩齿数通,舌抵上腭,唇齿相贴,两眼微闭,使视线朦胧;逐渐调整呼吸,不喘不粗,或数息出,或数息入,从一至十,从十至百,心思集中在数息上,勿使散乱。若心息相依,杂念不生,便不再数息,任其自然,坐得越久越好。若欲起身,须缓缓舒展手足,不可猛然站起。若能勤加修行,静中之境,种种奇特,不仅能明心悟道,更非仅仅养身全生而已。

调息有四相:呼吸有声者为风相,守风则气散;虽无声而鼻中涩滞者为喘相,守喘则气结;不声不滞而往来有形者为气相,守气则劳神;不声不滞,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神气相依,此为息相。息调则心定,真气往来,自能夺天地之造化,息息归根,此乃命之蒂也。

苏子瞻《养生颂》云:饥饿时才进食,未饱时先停止,悠闲散步,务必使腹中空虚。当腹中空虚时,即刻入室,不拘昼夜,坐卧自如,关键在于收敛身心,使如木偶一般。常自念道:我今此身,若稍有动摇,如毫发之许,便堕入地狱。如商鞅之法,如孙武之令,事在必行,宁死勿犯。又借佛语及老子之语,自视鼻端,数出入之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安然,与虚空等同,无需禁制,自然不动;数至数千,或不能继续数,则有一法,勉强称之为“随”,与息俱出,复与俱入,随之不已,一旦自然停住,不出不入。忽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如云蒸雨散,无始以来,诸病自除,诸障自灭,自然明悟(定能生慧)。譬如盲人,忽然重见光明,此时何需求人指路!故此,老人之言,尽于此矣。

小周天修行法

先要止息杂念,身心澄定,然后跏趺坐(平坐亦可,但前膝不可过低,肾部不可触物),呼吸平和,结三昧印(掐无名指,右掌覆于左掌上),按于脐下。叩齿三十六通,以集身神;赤龙搅海,内外各三十六遍(赤龙即舌,内外指齿内外);双目随舌运转,舌抵上腭,静心数息,三百六十周天毕,待神水满口,漱津数遍。用“四字诀”(撮、抵、闭、吸也。撮提谷道,舌抵上腭,目视上方,鼻吸莫呼),从任脉撮过谷道至尾闾,以意运送,徐徐上至夹脊中关,渐渐加快速度;闭目上视,鼻吸莫呼,撞过玉枕(颈后骨),将目往前一忍,直转昆仑(头顶),倒下鹊桥(舌也),分津送下重楼,入离宫(心也),而至气海(次宫,丹田)。略定一定,复用前法,连行三次,口中之津,分三次咽下,此乃天河水逆流也。

静坐片刻,将手左右擦丹田各一百零八下,连脐抱住,放手时将衣被围住脐轮,勿令风入(古云:养得丹田暖暖热,此是神仙真妙诀);次将大指背擦热,拭目十四遍,以去心火;擦鼻三十六遍,以润肺;擦耳十四遍,以补肾;擦面十四遍,以健脾。双手掩耳鸣天鼓,徐徐将手往上举,即朝天揖,如此三次,徐徐呼出浊气四五口,吸入清气;双手抱肩,移筋换骨数遍;擦玉枕关二十四下;擦腰眼各一百零八下;擦足心各一百零八下。

武术资料在“群文件”里

丹道资料在“群文件”里

扫码加上方微信↑,回复“丹道”,邀你入群~


精选推荐·阅读

精选推荐·公众号





关注我们




武宗文创
我们主张“以无欲为无敌,以不已为多余。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并认为“武是人性,道是德性”。武术不止于拳脚,更在于内心。每一次出拳,都是自我超越;每一次防守,都是内心坚守。练拳如修心,亦如修道,唯有持之以恒,方能领悟其中奥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