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息·循逆修还返之理

百科   2025-01-15 19:43   广东  

武学·道法术(PFAT)

求道者勤修·悟道者证心


冲虚子说:古代的《胎息经》中提到:“胎从伏气中结,息从有胎中熙。”这句话是过去未来众多神仙修行的关键方法。男子体内原本没有胎,但想要结胎,就必须有原因,这个原因就是把气伏在丹田的熙穴中,从而结胎。所以说,胎是从伏气中结成的。

元气静止之后必然会动,要想让元气不动,就必须有藏伏的地方。有了胎,就是藏伏的地方,元气在这里就会静止不动,这就是气从有胎中息的道理。胎因为伏气而逐渐长大,气因为胎的长大而更加伏藏,两者共同修炼成一个圆满的胎神,这就是神仙修行的关键方法。如果不是这样,那又怎么能成仙呢?

然而,胎息和伏气本质上是一回事,为什么要分开来讨论呢?只是因为怀胎养神,必须用胎息的方法,胎才能形成,神才能住在胎里。古人常常用胎息这个词来阐述,今天我们在谈论炼气化神的时候,也会详细讲解。

伏气的说法,就是通过伏气让精转化为气,炼药以得到大药。古人只说伏气,今天我们也沿用这个说法。虽然说了两个方面,但其中道理是相通的,让人明白这两个说法的妙处,而不至于妄加猜疑或执着地认为它们是两个不同的事物。我原意再详细解释并直接讨论这个问题。

人最初的时候,只有二气合一,这是虚空中的气,没有胎,也没有息。这句话为下文返还成仙提供了依据。因为母亲的呼吸,我们长成了胎,因为胎,我们有了呼吸。修仙的人,也必须通过呼吸长成胎,再由胎长成胎息。等到胎完全长成,奇妙之处在于能随着母亲的呼吸而呼吸,所以整天呼吸都不会感到憋闷。这是因为不由口鼻呼吸,而是通过脐部相通,所以能像没有气息一样,这正是真正的胎息景象。

古人说内气不出,外气不入,并不是闭气的意思,而是说通过脐部相通。离开胎就没有呼吸,在胎中,我们的呼吸是由母亲的脐部产生的,所以我们的呼吸也在脐部,口鼻不能呼吸。离开胎后,口鼻开窍,可以呼吸,这就顺畅且容易了。但这时,我们并不知道胎息,又怎么能再回到胎息的状态呢?没有母亲的脐部与我们的脐部相通,我们不得不通过自身的口鼻来呼吸,这与胎中的呼吸虽然暂时不同,但原理是一样的。逆修返还的道理,怎么能不用我们现在呼吸的气息返还到胎中的气息呢?

在返还呼吸时,我们把口鼻呼吸的气息重新归于胎息的地方,也就是丹田。许旌阳说:“脐间元气结成丹,谷神不死因胎息,长生门户要绵绵。”《元始得道了身经》也说:“中宫胎息之黄婆。”抱朴子说:懂得胎息的人,能够不用口鼻呼吸,就像在胞胎之中一样,这样就修成了。如果把鸿毛放在口鼻上,鸿毛不动就是胎息的征兆。如果长时间处于胎息状态,逐渐修炼到胎息也真无。真无,就是呼吸减少到极致的意思。就是说胎中的气息也真无,这正是禅宗所说的“万法归一一归无”的道理。这就是在还没有出生的时候,返回到没有气息、没有胎的境界,这样就不会落入生死的轮回。

凡人有呼吸,就有生死;没有呼吸,就没有生死。但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是凭空就能做到的,必须让呼吸之气归中,形成胎息。呼吸之气最难制服,必须有元气相依,才能安定下来形成胎息。那么,怎么知道胎息练成了呢?当呼吸归于胎息,口鼻不再呼吸,而是形成胎息,这才是真正的练成。以后也不会再用口鼻呼吸了。真正的禅定也是这样。如果凡夫俗子不知道元气是什么,只把呼吸归于中,就妄称自己入定胎息,那他们的气息是不能安定在胎中的。虽然憋气,但气息没有容身之处,就会感到气急,最终忍不住,口鼻之气又开始浩浩荡荡地呼吸起来。这都是违背了世尊所说的无生法忍的道理。世上的假道人、假禅师都是这样。这也是后来的修道者应该辨别并防范的危险。所谓孤阴不成,也是这个道理。

呼吸之气是后天有形的阴物,所以必须这样看待。必须要有先天气机发动的时候,又有元灵独觉,以及呼吸相依,三宝会合,先炼成大药,然后转入黄庭结胎的地方。这个时候,就是结胎的时候。因为上文都是说先前的修炼过程,到这里才开始说胎息的意思。这正是申明必须要炼精化气,以气助胎,以神主胎,以呼吸结胎,才能形成真正的胎息。然后再用胎息养胎神,让神气乘着胎息之气,在丹田中安定下来。神气与胎息相乘,才是有配合的修真胎息功夫,所以能形成真正的胎息,达到真正的定境。如果没有真气,就不是金刚不坏之身,坐在那里只是昏沉瞌睡,怎么能长时间保持清醒,驾驭气息进入大定结成胎呢?如果有间断,就不是胎息,而是结胎的开始。这正如《入药镜》所说的“初结胎,看本命而得”。本命,就是二气。元气是生命的根本,呼吸气是生命的工具。而结胎之初,必须要本命二气随着神的号令,一同凝聚在丹田中,才能形成真正的胎。虽然好像有微微的呼吸,但好像在脐轮又好像不在脐轮,在虚空之中。正如《度人经》所说的“元始悬一粒宝珠去地五丈”,就像世尊面前,地涌出的宝塔在虚空中一样。都是用运转真息逐渐结成胎,突然断绝口鼻的呼吸,减少有形的作为,就像处在胎中一样。而胎中的气息,开始时虽然有,但最终会消失无踪,这就是真正的胎息,所以能形成阳神。如果没有大药真气服食,如果不是三家相见(精、气、神),就不能形成真正的胎息,而神也不能成为纯阳。而且,要久久不间断地修炼,绵绵密密,无时无刻不在胎中无息的景象中,才能真正证得阳神大定,绝无动静起伏,这就是胎圆。就是返回到像母胎初结一气时,还没有形成我,还没有分出精气与神的时候。这正如《入药镜》所说的“终脱胎,看四正而得”。看四正,是检验四正功夫的有无。有,说明胎还没有圆,因为有就还需要养胎的功夫;无,说明胎的事已经完毕,达到灭尽定的境界。佛也进入灭尽定而涅槃,所以佛经上说:如果佛事没有完成,就不能进入涅槃;佛事完成了,才能进入涅槃。完成十个月的修炼,就是神仙的证果。

还有向上田炼神还虚而证得天仙的,这是必须知道的。所以把神迁移到上田而出天门,以显示阳神的存在。阳神突然出去又突然回来,这是为什么呢?在十个月的修炼期内,如果有出去的情况,那是不应该出去的出去,因为六根为魔而妄出。阳神纯净就没有魔,阴气尽就没有魔。阴气将尽而未尽的时候,最容易产生魔。要除尽阴气就是要除尽魔。妄出则神走而陷入魔境,气息也会走到鼻子里。必须赶快回来,依着气息归回胎中。这一段又详细指示人们,在十个月内要防范这种危险。这时的出去,是应该出去的出去。从前蓝养素胎成,应该出去而不知道出去的方法,所以刘海蟾寄书给他,指示出去的方法。所以只要起一个念头,阳神就可以从天门出去。天门,就是《传道集》所说的顶门。古人对此称赞说,身外有身。如果出去太久,恐怕神会迷失而产生错念。古人说:十步百步都要切宜照顾,所以要赶快回到上田,依于虚无的定所。神既然出胎,就像人生下来幼小,需要三年的乳哺一样,定就是乳哺。又说九载三年一定,是说出定之初时,要入定以完成还虚的天仙境界。证到至虚至无的境界,就是证得天仙了。然而,这个定境,入定的时候多,出定的时候少,又应该勤出而速入。所以说,出定之初,就是入定的开始。即使已经证得天仙,也有不定的时候。所以世尊也说:虚空界尽,我的修行也没有尽头,正是这个道理。至于人死之后,超过劫运,也没有不定的时候。这就是仙佛以上的境界,没有仙也没有佛的妙境,是天仙佛的至高境界。后来的圣真,都知道并证得这个境界。

武术资料在“群文件”里

丹道资料在“群文件”里

扫码加上方微信↑,回复“丹道”,邀你入群~


精选推荐·阅读

精选推荐·公众号





关注我们




武宗文创
我们主张“以无欲为无敌,以不已为多余。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并认为“武是人性,道是德性”。武术不止于拳脚,更在于内心。每一次出拳,都是自我超越;每一次防守,都是内心坚守。练拳如修心,亦如修道,唯有持之以恒,方能领悟其中奥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