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树妈妈:学会如何学习之感想24.1

健康   教育   2024-07-16 22:57   江西  

2024,学会如何学习



课堂内容


20240711第24课


《新思维儿童数学》2A第五单元
🔑带余除法
🔑乘加式与带余除式
第一节带余除法
什么叫“余”?一句话说透就是无论按1份数量分还是分几份,除不尽,有剩余的数量。
🔷第1题,教材从17朵花开始,17是奇数无论一份数量是5,是4,还是6,肯定分不完,所以一定有余数。但孩子,他不可能一下明白“余”,他是在这种分的过程中,5个5个地圈,4个4个地圈,6个6个地圈,最后都有剩余。于是对“余”就有了体会和理解。“余”就是平均分,是不够一份数量剩下的,用除法就可以做出来。于是17÷5=3余2,17÷4=4余1,17÷6=2余5。

🔷第2题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余数比除数小。为什么要小呢?通过前面动手圈发现,如果除数是一份数量,余数大于除数,是不可以的,因为余数里还可以再分一个减数;除数如果是份数,余数比除数大,还需要再分一次。

🔷第3题,计算,找规律,通过计算发现,被除数不是除数的倍数,就会有余数。余数为0时,被除数就能被整除。整除的概念就出来了。

这让我想到《市北初级中学自由生培训教材》六年级里整除的概念,它强调的是在整数范围内有a和b两个整数,b≠0,若存整数q,使得a=bq,那么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
整除的定义在2A出现,因为此时数的概念全部是正整数,不需要有附加条件。而在初中数已经扩大了范围,有整数,有分数,有小数。所以要规定范围,还要承上启下,“ 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为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做了铺垫。
以前我的学习从不读教材,所以说很多知识很早在教材里就已经做了铺垫,而我们习惯于老师课堂上给我们输入。等着喂和自己去觅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被动接受后,勤奋的人多用点海马体,懒惰的人连海马体也不用。不进入梁博的课堂,这些东西自己这辈子也不会明白。
不读教材,我在“乘加式与带余除式”里又暴露得一览无余,直接被梁博叫停。淼淼妈妈的演示和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一字一句紧扣教材,读懂每一个数字代表了什么:
🔷第一题,左边大圆圈里有23个蓝点,4个一份,圈了5份,还余3个,4×5+3=23。也就是23÷4=5……3。被除数23是4x5的积与余数的和,乘加式与带余除式里,每一个数量的关系也就解释得清清楚楚。
🔷第2题,先根据乘加的算式圈点子,再写出带余除式。更是清楚地表明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
淼淼妈妈抑扬顿挫地讲解,听着舒畅,看着明白,想得清晰。而我跳跳跃跃的结果只会把孩子绕得更晕。这一点在我和宇树的互动上最明显,很多时候他是被我牵着走的。等他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娘俩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如果我还像以前那样一意孤行,便会给他带来阻力和反感反抗,好在我也能及时意识到我的问题。只要他一反对,我立马停止自己的错误行为。







总结



学习既是我自己的成长,也是我人生的修行。反反复复,来来回回,试错纠错,再犯再纠。你若想真的改变必须像《超越百岁:长寿的科学与艺术》里所写:
  • 你必须愿意改变根深蒂固的习惯,接受新的挑战,并在必要时勇敢跳出你的舒适区。你必须保持积极参与,永不被动应对。你必须直面问题,即使是令人不快或可怕的问题,而不是直到为时已晚还忽视它们。
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再是船上的乘客,而是船长。

推荐阅读





扫码报名//学会如何学习 I

讲员:梁博士 



36次1小时视频互动

(讲解,讨论,答疑小学数学任何问题)

周一到周四晚八点到九点

福利:梁博士每日五题免费

飞书群里小学数学题目答疑(到12/31/2024)


老师微信|suremiidrliang


学米屋
家门口的学习乐园,与家长朋友们一起探讨子女的教育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