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妈妈:一通电话带来的思考

健康   2024-07-04 19:28   江苏  

2024,学会如何学习








家教情况



事情的起因是带了孩子3年左右的家教因身体原因不能继续来陪孩子学习了,虽有不舍,但其实我心里也有些许庆幸,我其实去年就意识到了家教这个事迟早得停,只是家教老师的情况刚好帮我做了这个决定而已。

家教老师的背景

我先介绍一下家教老师的背景:家教老师是由一个比较普通的初中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到上海中学的,然后考到了同济大学,我就是在他高考结束第一时间请了他,当时看了多份大学生简历都不满意,但看了他的简历跟他电话聊了将近一个小时后立马就敲定了,一个男生的英语成绩那么出色,我想理科估计也差不了,而且聊的过程中发现他很沉稳,也很有规划,后来家教老师真正来陪孩子后,我还发现了他一个优点——超级自律。我也给家教老师介绍了孩子的基本情况,小学阶段基本上没怎么上过培训班,基本都是以一些兴趣爱好为主,成绩也是处于中等,我不要求孩子在短时间内能看到成绩分数上的变化,但希望这个家教老师能把他的学习方法通过言传身教给到孩子,家教老师也表示非常乐意带我们家孩子,就这样我们很愉快地合作了3年。

家教老师的优势

前面就提到这个家教老师有规划且非常自律,进入六年级后,他就开始规划孩子提前背默古文和中考词汇,为给后面八九年级留下时间重点攻理科,并且把背默以外的大量时间都几乎用在了数学上。每一个学期前的暑假和寒假,他都会带着孩子把数学书提前预习一遍,步骤是先把数学书上的概念过一遍,要求孩子理解并熟记,然后做一课一练基础版,做完批改后讲解错题。因为家教老师的规划与极度自律的要求和榜样作用,孩子的文化成绩确实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提高,而且因为数学提前学过一遍后,对学校课堂上老师再上的课程几乎称得上为查漏补缺了,也就自然而然能相对轻松地面对学校的作业与考试,并能有时间去协助老师做一些辅助工作,也相对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一些兴趣爱好活动和一些学科外的比赛,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成绩基本也能维持在年级前百分之十左右。

家教老师的离开

也正因为家教老师给孩子带来的收获,导致孩子对家教老师有一种依赖与迷信,就觉得非有家教老师不可。半年前经过多次沟通后孩子同意自己先提前预习,不完全依赖于家教老师了,自己预习完把一课一练基础版做完后再等家教老师批改,孩子也发现确实自己可以做得到了,慢慢对家教依赖的心态也有所缓和。但是上个月家教老师临时说不能再来帮孩子讲解错题后,孩子就慌了手脚,多次要求我帮她重新找一个家教。但因为学习了梁博士的学习三原则让我确信不能再永远给孩子举根拐杖了,我希望孩子能借着这个机会把拐杖舍弃掉,但是又没有办法说服孩子,所以我就一直处于装死状态。直到昨天晚上孩子看我还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感觉时就急红眼了,一边哭一边讨伐我,刚好碰上老二的课堂梁博士点名让我回答问题,我就正好跟梁博士求救,也就有了今天早上梁博士跟我的电话。



梁博的建议


电话中梁博士给了我三个建议:

一、孩子的价值观需要引导

这个问题我完全认可,其实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苦于没有解决方案,而且一直很困惑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这样的价值观?我一直就自认为孩子的问题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家长的问题,特别是最近跟梁博士学习后也更深刻体会了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其实不是问题,就算是问题也是家长的问题。
1、我们以前也复盘过很多次,老二就跟老大完全不一样,老二只有一岁左右看到姐姐掉眼泪时就颤颤巍巍要拿纸巾给姐姐擦眼泪,从小到大都具有同理心与同情心,且不计较,当然,对自己好像也没啥要求,也不太有争强好胜心,干啥都是兴趣第一,遵循一个好玩、有趣,有时候我也自我安慰到老天爷还真是公平!我们觉得可能跟她稍微懂事后才生老二有关系,导致了孩子下意识地要去为自己多争取;
2、更麻烦的是六年前我妹妹一家搬到了我们隔壁做邻居,我妹妹的女儿刚好与我们家老二同岁,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姐妹都是分工协作,包括孩子们生活上的照顾与安排,特别是有时候吃东西、出去玩时也会带着小侄女,而小侄女又跟老二非常亲近,经常会被外人误认为是双胞胎,这个可能也是一个因素,因为在老大眼里,小侄女出现的好处她并没怎么享受到,反倒是分摊了自己妈妈的精力与原本属于她的好处。当我们意识到后也跟老大解释过这个事情的安排与现状,这是由于我们两个小家庭因为都没有老人提供帮助的情况下一种最合适的安排,再加上后来我们大人也特别注意了一些跟小侄女相处的细节,慢慢老大也就能接受一些了,跟我妹妹和小侄女的关系也融洽了很多。
3第三个原因就是我们平时跟孩子相处时对于一些问题的解释和讨论过于简单粗暴,回想起以前为了快速解决问题时,应该是用了一些功利性的引导,没有做到完完全全地求真、求善,而是出于省事、出于人情世故等各种目光短浅、解决表面问题的方式去做的解释或讨论,这是我们以后需要重视的。另外,孩子以前跟我们说起她的理想是当一个外交官,因为她觉得外交官可以解决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误解与争端,或许这方面我们也可以做一些思考,看是否能通过理想去树立孩子长远的价值观。但这些改变都还只是点状的,孩子价值观是底层的问题,梁博士强调这应该还是我们大人的问题,我暂时也不知道还有哪些方面家长做得有问题,不知道的暂时也先不管,把能做的改变先做好,剩下的就等问题暴露了再说。

二、要我帮助班上另外两位家长

对于这一点梁博士已经跟我提了好几次,我并没有完全体会到梁博士的真正用意。按理来说HY和Helen的家长在传统教育方面都很专业,也非常有经验,而且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还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做了很多创新,他们在英语等各项教育上实践中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还获得了优秀的口碑。那为啥要我去帮助两位孩子的家长呢?我有啥能帮助的呢?这不明摆着就是让我班门弄斧嘛!但今天通完电话后,我好像能体会到一点梁博士的用意了:
1、第一个用意是希望能互帮互助,同样大的孩子面临的大环境是差不多的,孩子的年龄和心态也是差不多,相对更容易能体会对方的感受;但每个家庭、每个孩子又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面临的问题又是各不一样,比如YC就是需要缓解对考试过于短期的追求、对学习过于功利的心态,更是要解决以前习惯用海马体的学习方法转变成习惯用前额叶思考的问题,学会学习的方法,建立学习、甚至慢慢尝试建立人生追求目标的问题;
2、而HY目前我感受到需要解决的是感觉他对啥都没有很强的兴趣、提不起精神的问题,甚至多少对梁博士的课堂还有些许排斥与应付的感觉。能看得出来HY平常学习是比较习惯用前额叶思考的,这应该是得益于他父亲给他创造的学习环境,而且他脑子非常聪明,只要他愿意思考了,他的脑子反应就非常快。我猜测或许是他的学习动机与目标出现了问题,整体给人一种对啥都无所谓的感觉,另外可能也是因为男生的原因,他不是很乐意表达自己。
3Helen的问题是三个孩子里面展现最不突出的,而且她在第一次上课时就能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询问梁博士怎么解决。她虽然成绩都不错,但对主学科都不怎么提得起兴趣的问题,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自己有这样清醒的认知是非常难得的,已经有了超出同龄人的稳重与成熟,一看就知道是属于班级里老师同学都很喜欢的孩子。但就像一个硬币的正反面,她的问题也正是源自于她的乖乖女形象,她的学习可能更多的是来自于外驱力,长久迷失在对外界反馈的感知里,久而久之丧失了内驱力,随着学习难度的提升,会想要往一些没有那么大压力的音体美方面的学科上去寻求心理上的平衡。
三个孩子性格和面临的问题完全不一样,或许三个孩子能在这样的课堂上形成一种互补;而三个孩子所处的学习环境——父母或许才是根源,如果环境不改变,只靠梁博士一天2小时或者一周2小时是没有办法在短时期内完全解决问题的,只有孩子的父母与梁博士一起携手、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才能真正解决这几个孩子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说更好的成长,让几个孩子未来都能做一个自己满意、自洽的人。我想,这大概是大多数父母都想看到的,虽然HY和Helen的家长早就认识到了梁博士的理念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但是由于他们工作上的繁忙与短期的痛点并不够明显,而且这个痛还是孩子自己在承受,父母的痛感就更不明显了,也正是基于这些,才有了所谓的“帮助”的由头,但是我暂时也不知道具体可以怎么让我们三个家庭能够进一步的互帮互助,那我就暂且先用文字来记录我的观察与感受,看看能否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梁博士告诫我自己要小心

今天听梁博士说到“小心”二字时,我觉得有点奇怪,要小心啥呢?我最近的转变与成长不是挺好的吗?我更应该的是珍惜,珍惜眼前梁博士创造的好的学习环境呀!当梁博士询问我的睡眠怎么样时我好像能明白一点了,梁博士是在担心我短时间内受到这么大的内心冲击,心理上和身体上是否能消化和承受得了,担心我被自己卷在漩涡中出不来,而且我还有点喜欢钻牛角尖,更是容易“走火入魔”。当场我是笑笑觉得自己不会,也让梁博士放心。但电话过后我再回想最近的状态与变化时,我发现自己这段时间确实有一些要注意的细节,一个是晚上整晚的做梦,虽然睡眠时间短了很多,哪怕处在极其疲劳的状态下入睡后醒来,大脑好像也没有真正得到完全的休息;另一方面是这一个多月以来,我好像对啥都没了兴趣,觉得什么都不重要,而且不管在干什么,脑子总是感觉非常活跃,处于兴奋的状态;后面我可能确实需要做一些调节,时不时提醒自己,让自己更张弛有度一些。
写到这里,我又多了一些感动,梁博士最近时不时流露的柔软部分,更是给了我力量,感恩!


推荐阅读





扫码报名//从零开始(1)

讲员:梁博士 



24次1小时视频互动

周一到周四晚九点到十点,周六八点到十点

提高有效性,开始人生下半场(≥40岁)

福利:梁博士每日五题免费诊断与评估

飞书群里小学数学题目答疑(到12/31/2024)


老师微信|suremiidrliang




学米屋
家门口的学习乐园,与家长朋友们一起探讨子女的教育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