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婷妈妈:学会如何学习之感想 22.3
健康
教育
2024-07-14 20:59
江西
今天学习第四章5-9的乘法口诀里面的平方数,内容68-69页。🔷她通过回顾前面所学知识,截止到平方数这一节前,已经学完了乘法口诀,这个时候介入平方数,在知识能力水平来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通过例题讲解平方数的定义、平方数的写作、读作,并顺势介绍100以内的平方数。🔷第二题是在比较4*4比3*3多多少,两个平方数的关系。通过观察书上具象方格图形是很好理解的,42—32=4+3一一对应的算式16-9=7,并通过三个下面三道题的练习得出一个结论:三角形-圆圈=1,三角形的平方-圆圈的平方=三角形+圆圈。黄婷婷老师的讲解已是尽了她最大的能力,对所学知识倾囊相授。但是面对我们这群知识能力、水平各异的学伴们来说,可能不尽如人意。因为自己懂的知识能让别人懂,这个输出的过程其实蛮难的,因为输出是把自己的内在隐性思维“显性化”的过程。输出能再次整理思路,完成知识的结构化。很多时候我们感觉自己懂了,但是讲解总是词不达意,还需要不断地刻意练习。所以婷婷老师的学习能力、勇气、态度、行动都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请学伴从教材内容的标题以及文字来仔细读,读到平方数的时候他提醒我们,这是小学2年级上册的学生开始学习平方数,当我们读到这三个字的时候,一定要有神经紧绷的感觉,不仅仅只是读完,还要想到张先生在讲完所有乘法口诀的时候就要给我们讲解平方数的背景意义。🔷第1题:把1个正方形分割成几个相等的小正方形。约束的条件就是只能分割成小正方形。正方形分成小的正方形只有一种分法,我们在跟孩子互动摆正方形的时候只能摆成4、9、16、25、36.....但是我们不要直接告诉孩子,而是让她自己动手去摆,去分,这一步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跨越。梁博说看到这个标题他会问自己,我会不会分?应该怎么分?这个问题我基本上没有考虑过,也没有看约束条件。虽然有了1A中再三强调的仔细读图的能力,但还是漏掉了最最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部分。均匀分割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虽然是第一列、算式是第二列,但最先看到的还是算式,图形变成了辅助我们理解算式的一部分。所以学习平方数我们还是在用以前的习惯,而不去探索什么是平方数,平方数是怎么来的?把一个正方形分割成几个相等的小正方形,这样摆出来的正方形,我们就可以通过行与列知道它的边长,比如4个小正方形就是2+2=4,用2*2,=4 ,2*2可写作22,读作2的平方。9个小正方形就3个3行,就是3+3+3=9,用乘法表示就是3*3=9,先通过动手分割了正方形之后,才有了后面算式的描述,再去定义平方数,这是一步一步推导而来,图才是真正的出发点,而不是我们人为的去对应。我们对自己所学的标题和图形不较真,直接忽略教材内容,其实就是忽视最基础、最系统的知识来源,是对学习根基的忽视!这种做法就如同在黑暗中盲目摸索,失去了指引方向的明灯。不能产生学习的行为,因为不能清零或许是由于思维的惯性,而直接忽略教材则是一种主动放弃自主学习的行为。什么叫清零?就是每一次都认认真真读清楚每一个字,每一幅图,理解每个算式数字中的含义。怎么清零?就是坚持对所学知识的标题、图片、概念、算式、保持较真的态度。自己明明有问题却不及时提,是都懂了还是因为害怕提出问题会显得自己无知?亦或是长期形成的被动接受的习惯,让自己丧失了质疑和思考的能力?写到这里又想到了梁博说他是梅大高速下跪呼吁的老人,但还是有人不顾劝阻冲进塌陷的深坑!这也反映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只是机械地接受,而不去对教材内容的每一条进行思考和辨析,我们就很难真正有所收获,也难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梁博讲解第2题到第4题,4*4比3*3多多少?4比3多1,显而易见,那么4*4比3*3在数轴上相差多少格呢?要研究平方数的差,首先就要研究相邻数的平方差,第3题就是相差2的平方数比大小,第4题是相差3的平方数比大小,第5题的练习题中有相差4、5、6的平方数比大小。通过梁博的梳理,瞬间感觉清晰明了,张先生编写教材的过程就是遵循孩子的思维和学习的能力,循序渐进。由已知过渡到未知,面对一个新概念的时候,从定义开始引导和铺垫,接着讲为什么会有这个概念,再讲这个概念如何运用,这不就是what、why、how灵魂三问吗?只有把这三个问题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能很好掌握这个概念,也就是自己进入了主动思考的过程,真正开启了运用前额叶的学习状态。🔷梁博询问黄婷婷老师备课的过程,黄老师回答:备课之时是自己钻研课本知识,若遇不懂之处,再借助工具,完全弄懂后才开始上课。讲课的时候确实未关注授课对象的情况,只考虑了自身,将自己学会的知识讲授出来。梁博向学伴们询问对于课堂的感受,并表示在以后的课堂中,只要没跟上内容就可以打断,否则欠缺的知识过多将难以追赶。他还询问大家在课堂内容之前是否有预习,如果没有婷婷老师的讲解,自己能否看得懂、说得出来。如果自己不仔细读题、不认真预习,寄希望于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就能把知识学懂,这是对自己学习不负责任的态度。梁博总能一针见血直击问题的本质,使我即刻自我对照,产生了三点深刻的感触。其一,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学会学习。在当下的学习进程中,我们尚未真正实现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的转变。每日会做预习,但是停留在表面,等待老师灌输知识,缺乏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和能力。这种依赖式的学习方式极大地限制了我们自身的成长与进步。我想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需要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清晰地知道自己为何而学,想要达到怎样的成果,而非功利性的学习。这能为主动探索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其次,培养好奇心,对知识保持强烈的渴望,遇到问题不满足于简单的答案,而是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原理和逻辑。再者,合理安排时间和学习任务,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梁博创设的学习环境,就是让学伴们在学习中,互相刺激、相互激励、交流探讨,共同进步。另外,梁博天天说的清零,不光是思想上、行动上、习惯上都要有清零,依托教材内容,保持较真,才能够逐渐摆脱依赖,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自我成长和进步,真正实现家长终身学习,孩子自主学习。其二,在与孩子互动交流、传授知识时,务必以孩子的实际能力为基础,用心营造合适的学习环境。回想往昔为孩子讲解错题的场景,我不禁陷入深思。一位能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关键在于他们能够依据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和知识结构,精心设计合理且适宜的课堂内容与教学方式。而婷婷老师的这次讲授,不正像是我们在给孩子讲解知识时,自以为已然明晰、通透,实际却并非如此的状况吗?这也提醒我,无论是自我学习还是教导他人,都需要充分了解学习主体的特性和需求。对于自身,要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不要急功近利;对于孩子,退到她的现阶段已知能力,以他们的视角看待问题,用爱与信任帮助她搭建成长的阶梯。只有这样,学习才能成为一场充满乐趣和收获的奇妙之旅。梁博说当他听黄婷婷老师讲课难受的时候,很多时候想还不如自己讲,但自己不能讲,因为只有学生讲,才能发现自己的缺陷及时进行查漏补缺,才能慢慢走上自主学习之路!反观我们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想让孩子少走弯路,就直接给孩子行动指令,不允许质疑和反驳!对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父母都是大包大揽,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都不让孩子插手,让孩子安心搞学习,结果孩子学习进度慢,我们又恨不能代劳孩子的学习。然而,这种代劳看似是在帮助孩子,实则剥夺了孩子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孩子需要的是引导和启发,我们应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困难,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学习和人生的道路上真正成长为自己的主人。
扫码报名//学会如何学习 I
讲员:梁博士
36次1小时视频互动
(讲解,讨论,答疑小学数学任何问题)
周一到周四晚八点到九点
福利:梁博士每日五题免费
飞书群里小学数学题目答疑(到12/31/2024)
老师微信|suremiidrl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