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妈妈:读《家长改变自己,孩子才有出路》有感

健康   2024-07-06 20:41   江苏  

2024,学会如何学习








心路历程


虽然现在到处都充斥着“做父母也是需要学习的,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等等,但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合格的妈妈。

自从有孩子后,我的生活重心已经严重倾斜了,小到吃喝拉撒,中到教育培养,大到家庭环境创造,虽然走过不少弯路,犯过不少错误,但至少也都还是不断在调整、改变、学习,在各方各面去努力维持平衡,当然,这自然也带来了很多收获。也正是因为有收获,才慢慢失去了“空杯心态”,慢慢问题也就一点点累积了。刚好看到了这篇《家长改变自己,孩子才有出路》,让我从具体操作层面一点点去学着改变。如何改变——文章提到“最简单的就是把平时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原则与方法迁移过来。”

调整改变心态

我回顾自己这么多年的心态:自己能管的、愿意管的就管,而自己没有能力管的、或者不愿意管的就完全当甩手掌柜,而没有从孩子生长、发育规律出发,也没有完全从环境变化的趋势当中去顺应变化;更是经常忘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从孩子自身出发,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从孩子的能力出发。对于自己觉得有负担的、难的、不能掌控的,我没有想办法去学习,而是采取了一种逃避的心态。
昨天下午跟Helen妈妈聊了很长时间,当她说“为什么我们小时候没有父母去给我们营造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而我们为什么能自己去努力生长”时,我仿佛从她身上看到了一点我自己的影子。我在一个多月以前也是这样认为的,特别是在遇到生活的各种琐碎掺杂在一起孩子仍然状况频发时,我时而会想不通为什么孩子这么不懂事,为什么不能理解、珍惜我们父母的付出与不容易,甚至有时候还会想:就这样算了,反正我已经尽了我们的努力,孩子自己不珍惜不争气那也是孩子自己的造化,时常也会有想躺平的心态冒出来。
但是我现在明白过来了,正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变化了才要让学习环境也相应跟着变化。经济在发展,时代在变化,环境也在变化,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提高很多了,但还是以几十年前的眼光与心态在要求自己,在看待教育,看待精神世界与心理世界,这样长久下去,不出问题才怪呢!而且几十年前的学习可能光靠海马体记忆确实就能比较轻松取得好成绩,而现在的学习对孩子是多方位的训练与挑战。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我们以前能轻松爬上三五米高的树,但现在的孩子要爬的树可能是三五十米高,而且周围还遍布了各种有毒的刺,孩子望着这么高的树犯难,更不知道哪些藤枝是能碰的,哪些是不能碰的,全凭运气,能爬多高算多高,有的孩子在一开始就放弃了,有的孩子在中途也放弃了,有的就被一些有毒的刺给刺伤了,有的凭着身体的本能爬得很高但一不小心就从很高的地方摔了下来,而我们家长只是站在森林入口处嚷嚷:“不就是爬个树嘛,我们小时候也都这么爬的,而且我们父母现在还给了你们梯子,有啥难的……”
写到这里,我心不禁颤抖了一下:这样的孩子多可怜呀!我意识到:我不希望我们的孩子在爬树的过程中被刺伤,更不希望孩子从树上掉下来,所以我们没得选,我们得要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让孩子具备各项有助于爬树的能力,能自己识别、避开有毒的刺枝,让孩子有爬树的信心,且有爬树能力,还有爬树的环境,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爬树,爬上去是为了什么,好玩?锻炼身体?摘果子?或是通过这棵树去看山外的世界?


完善教育理念或价值观

文中把“教育理念和价值观”比作建房子时的打地基,也正像梁博士说他现在是在改孩子们学习的“操作系统”。这个比喻太形象了,如果地基不牢,房子建得越高就越容易倒。如果操作系统有问题,怎么保证软件和程序能正常运行,所以,还得是从底层改起,这需要梁博士的帮助,也更需要我们父母的理念和价值观的引导,至少千万不要在旁边制造“噪音”或是“挡道”。
细想十几年前与现在的我们,现在我们的物质水平实在是提高太多了,但是我们现在反而越来越被对物质的追求、对金钱的欲望给捆绑住了,而且还美其名曰都是希望能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真的是这样吗?这样对吗?这是孩子最需要的吗?如果给不了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难道我们就无计可施、没有其他路可走了吗?

写到这里,前几日我问梁博士“怎么引导孩子的价值观”的问题好像找到点眉目了,但并不清晰,不过至少,我好像能感觉到一点孩子价值观出现问题的根源的可能性了。突然想起十几年前我一直遵循的一个理念:“把事做好,该来的自然也就来了”,我好像好久好久都没有过这个念头了,在不停地追逐中把自己迷失了竟然都不自知,我现在太少跟自己的内心对话了,或许是这段时间坚持用文字记录的习惯渐渐又开始唤醒内在的自己了。那按这样推论,是不是我不用老去想应该怎样去引导孩子的价值观了,而是遵循自己的内心,做自己觉得对的事,该来的也就来了,价值观这种东西,或许,以身作则的行动比说教要来得有效得多。写到这,我好欣喜,就在10分钟之前,我都还是迷茫的,但此刻,我好像就已经清醒了一般,发现,路其实一直在自己脚下……

明确目标和目标的标准

看到这一条时,我心跳就持续加速,此时的我就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面对自己已经犯下的错误而悔恨不已,更严重的是我还不知道怎么弥补错误,以及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几十年来,我好像从来都没有建立过长远且明确的目标,真的像有一位学伴说的一样,大多数时候都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少数的时候有点目标也是偏短期的目标,得益于运气一直还不错,就一直这么浑浑噩噩过了几十年。对于孩子的规划与目标确立,我没有想过、也不敢想,总是自我安慰:“儿孙自有儿孙福”,以麻痹和逃避的心理,想当然觉得就按照我们之前的老路,顺势而为就行。其实,此刻,我也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但至少,我现在会开始去思考这个问题了,我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家庭的目标是什么?孩子可以有怎样的目标?应该怎么引导、帮助孩子去建立长期、中期、短期的目标?写到这,我感觉头都大了,不对,是麻了,我这是把自己要架在火上烤了。

要有针对目标可适用的科学方法

看到这,我现在是傻眼了,连目标都没明确,哪知道啥方法是科学的。暂且先鹦鹉学舌吧,计划——实施——检查——执行,环环相扣,又互为依存,而且可以及时纠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这些概念是有的,道理懂,这些也是相通的,暂时没法用在目标上,那就先学着用在生活中吧!

善于利用工具

针对这一点我已经深有感触了,以前对于孩子的很多事情我们都是包办性质的,从六月份梁博批评了后,对于孩子自己可能能办的事情我们坚决“袖手旁观”。经过短短一个月,孩子自己已经完成了在淘宝购物,在报刊订书,自己下载APP,利用软件做脑图等等一系列的事情,也是只有看到孩子的变化,才知道了孩子的潜能,也才知道我们以前的愚昧,把孩子的手脚给捆绑住了还不自知。幸亏亡羊补牢还来得及,在这个时候让孩子意识到通过工具,人的“能力”是可以倍增的。

形成学习的习惯

在接触梁博士的学习三原则之前,我一直觉得孩子的学习习惯还算是不错的,殊不知,此“习惯”非彼“习惯”,以前我们理解的习惯还是太粗浅了、太表面了,真正的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思考的习惯,是一种面对问题怎么解决的习惯。路漫漫其修远兮……


总结


通过今天的写笔记,我意识到了“海马体”与“前额叶”的区别了,只是用眼睛看文章时大多用的以“海马体”为主,但我在边看边思考并记录时,我就已经开始启动“前额叶”了。我为这个发现而开心😀


推荐阅读






扫码报名//学会如何学习 I

讲员:梁博士 



36次1小时视频互动

(讲解,讨论,答疑小学数学任何问题)

周一到周四晚八点到九点

福利:梁博士每日五题免费

飞书群里小学数学题目答疑(到12/31/2024)


老师微信|suremiidrliang




学米屋
家门口的学习乐园,与家长朋友们一起探讨子女的教育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