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曾妈妈:学会如何学习之感想18-20

健康   教育   2024-07-07 22:46   美国  


2024年,开始真实的生活


   My 2024  

曾曾妈妈

◆ ◆ ◆ ◆


2024,学会如何学习



20240702新思维儿童数学第18课



课堂内容


今天学习的是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书上给了四种方法:

第①种方法20 + 10 = 30,5 + 8 = 13,那么 25 + 18 = 43。这里把 25 分成了一个整十数加一个个位数,25 = 20 + 5,就是几十加几等于几十几,这个1A 就开始学会了,十加几等于十几,二十加几等于二十几,这是 1B 的,这里用的是非进位加法,先分再合。
第②种方法 25 + 10 = 35,35 + 8 = 43。只分第二个加数 18,变成10加8,这样更简单更好理解。
第③种方法用了进一减补,这个是最快的。把 18 变成20,25 + 20 = 45,加整十数是很容易的,然后把这个 18 的 2 减掉,45-2 = 43,这纯粹是一种抽象的计算,是怎么方便怎么来。
第④个纯粹是为了凑一种方法凑出来。
第⑤个,竖式,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其实是①种方法。到了竖式的时候,已经是完全抽象地去做加法,竖式还有一个好处,不管多少位都可以用竖式来做。
理解了加法和竖式,后面的第⑤题就很容易理解了,竖式上十位上互换,个位互换,不影响结果。
讲到这课时已经完全是抽象了,我的思想还停留在幼儿园阶段,大脑前额叶还没发展。梁博很精准地指出了我的问题,我没有消化内容,而是按照我的想法,精力和能量停留在自己弱弱的世界里,没有花在该花的地方,根本原因就是不知道如何学习。感谢梁博指出我的问题,这的确是我学习的障碍,用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去想,但是我的思维和想法往往又是学渣级的,我后面要做的是从零开始。


20240703新思维儿童数学第19课



课堂内容




今天学习的是退位减法。
黄婷婷这节讲的很好,内容梳理很清楚,前后内容都串起来了,融汇贯通。在 1A 里面就出现过几减几是一位数减一位数就是个位减个位,在 1B 里面出现了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因为被减数的个位比减数小,所以它要退位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讲了三种方法,一个是破十法、平十法、想加做减,在 1B 的第三、四单元 41- 100,讲了一个不退位减,就是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需要退位,被减数的个位比减数的个位大,不需要退位。第六章又讲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被减数的个位比减数小,需要退位,讲了三种方法,破十法,平十法、列竖式。
1.书上首先介绍了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的区别,区别就在于个位够不够减,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再减。后面用了四个方法:

第①种方法43-10=33,33-7=26,43-17=26,这个方法是从未知到已知,把17分成10和7,把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转变成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还有一种理解是把减数按照整十和几个几来拆分。
第②种方法43-13=30,30-4=26,43-17=26,这个方法,黄婷婷总结为和20 以内的退位减法里面的平十法有点像,这里减数是按照被减数的个位来拆分。
第③种方法表面上看着和第一种是一样的,但是思路上还是有区别,把被减数和减数都按照整十和几个几来拆分。
第④种方法43-20=23,23+3=26,43-17=26,17 变成了20-3,用的是进一减补的方法。
讲到这里,大家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很好的问题。
2.练习四中想一想,算一算,引起了大家困惑,梁博顺势给我们讲了一个规律,abcd÷9的余数等于(a+b+c+d)÷9的余数,因为 a 是 999 + 1 乘a, b 是 99 + 1 乘a, C 是 9 + 1 乘a, d 就是原来的个位数,所以 a 加 b 加 c 加 d 除以 9 与几,它这个a、b、c、 d 除以 9 就于几,999 的一些数字是不需要算的。
3.比较蝴蝶数量和蜻蜓数量的题目,蝴蝶 45 只,它就画一个蝴蝶, 45 只,蜻蜓 26 只,它就挂一个蜻蜓和 26 只蝴蝶比,蜻蜓多少只?蜻蜓比蝴蝶少多少只?这里重点应该关注的是主语是谁,多的那个是主语的就是多多少字,少的那个字,主语就是少多少字,这对小孩子特别难理解。我们家娃开始做这种题目的时候,很容易搞混,我开始以为是他的语文理解能力不够,书上用线段的方法容易理解多了。
4.连加与连减。婷婷强强丽丽进行踢毽子比赛,婷婷第一次30,第二次29,第三次36,总成绩是多少?三次相加合起来就是它的总成绩,30+29+36,这里连加的竖式出现了,后面求强强的时候,连减竖式也出现了,连减就是减部分,部分,部分,可以把连减变成先做加再做减,这又有点像破十法。
5.练习五中第⑤题,用宇睿的思路:“9 + 10 + 11 + 12 = 40。OK,好,那在这里呢,我们用小孩子加法的思路来说,知道 10 + 11 是21, 9 + 12 是21, 42 是两个21,这个他是肯定知道的,那现在为了得出一个 42 的话,9 + 12 不动, 10 和 11 去掉,算一下 12 和 9 的差十几是3,所以这边这个数是6,那一个数是15。
6.加减混合。有了前面的基础,加减混合就比较容易了。
梁博说切忌去背诵,而是自己要有这个具象,搞清楚他们的关系,就可以兵来水挡。

20240704新思维儿童数学第20课



课堂内容




今天学习的是第三单元测量长度。黄婷婷现在讲得越来越好了,首先提出问题先是说什么是长度?为什么要学长度呢?一个是what,一个是why,为什么要学啊?长度也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生活中比较常见。
1.“长度”里有四个小题,第①题是比较长短,这个用肉眼是可以看出来的。第②题比较螺丝的长度,这里加入了计算,要计算每根螺丝占的格子数。那第③题用尺子测量彩带的长度,这里引入了测量工具。第④题计算测一测,量一量,这里就开始出现了长度单位CM.
2.有了前面长度的具象概念,后面就引出了“厘米”。梁博还介绍了cm的由来, centimeter 是 1% 的意思,一美元作为一个最基本的单位,就像一米一样,1 分是一美元的1%,英文的一分钱,叫做 one cent。把这两个一一联系起来,这就好记了。所以所有这些单位都是有序的。为什么首先介绍厘米,因为我们的眼睛和我们的可控范围一厘米比一米要容易,眼睛看一米会跑偏,准不了,但是眼睛看一厘米会非常准。厘米对小朋友来说最容易找到,就像书上的图,一个指头宽大概就是1cm,一个巴掌长是 10 厘米。书上用了线段,线段是任何实物的抽象,在几何里也有抽象。
3.有了厘米,那么就很容易接受“米”的概念。量比较长的物体,就需要用到米做单位,1米=100厘米,其实这个概念对小朋友来说还是很难建立概念的,很多小朋友学的时候就是靠记忆,靠背。因为孩子大脑没有建立这个图像,这是最糟糕的。所以学习这里,一定要让孩子用身体,用具体的物体去感知,在生活中,一定要多训练,让孩子去观察生活中各种物体,在头脑中建立概念。
第①题主要让孩子对1米有多长有个概念,宇睿小朋友两个手臂张开几乎就是一米,他就知道一米的这个具象有多长。
第②题用卷尺测量,这里测量工具从直尺进一步升级到卷尺,可以去测量更长的物体,而且书上用的都是小朋友生活中建的物体,教室、操场等等。
第③题计算各个线长度,这里把加法加入进来了。
第④题是计算栏杆的长度,这里把乘法加入进来了。
4.练习。这一单元的练习侧重于应用,很多题目都需要小朋友在生活中去量一量,感知一下各种长度的概念,梁博说这是训练,积累,让大脑得到训练。这里练习中还出现了换算,梁博强调现在才是二年级上学期,孩子不会完全是正常的,所以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引导孩子,知道孩子这个时候应该会什么,什么不会,不要站在家长的视角去看待孩子,这是我们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推荐阅读





扫码报名//学会如何学习 I

讲员:梁博士 


36次1小时视频互动

(讲解,讨论,答疑小学数学任何问题)

周一到周四晚八点到九点

福利:梁博士每日五题免费

飞书群里小学数学题目答疑(到12/31/2024)


老师微信|suremiidrliang


学米屋
家门口的学习乐园,与家长朋友们一起探讨子女的教育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