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三十颂》“三能变”之九门分别等
《唯识三十颂》之“三能变”有八颂,《要释》作八门分别,《成唯识论述记》做九门分别,大致差不多,如果强调相应的话,是可以把两说合并,开为十门分别的。
《要释》和《述记》都把八门分别、九门分别收束为三段,这种三段收束,双方完全一致。
其中第二颂末一句“皆三受相应”,释为“三受分别门”,但实际是被夹在“心所相应门”中间的,《要释》和《成唯识论》解释也是一致的。但是,《要释》此处颂文做“皆三受容俱”,与诸本不同。但《要释》的唱行疏释文中仍引作“皆三受相应”,所以也可能是《要释》摘录颂文时出错了。
下面看一下对照表
《唯识三十颂》“三能变”分科对照表
| 《要释》八门分别 | 《述记》九门分别 | 三段 |
次第三能變 | 一、顯次第 | 第一、出能變差別 | 一、明初四門,《述记》; 一、顯前五門,《要释》; |
差別有六種 | 二、顯名種 | ||
了境為性相 | 三、明自性 | 第二、自性 | |
四、辨行相 | 第三、行相 | ||
善不善俱非 | 五、約三性 | 第四、三性 | |
此心所遍行,別境善煩惱, 隨煩惱不定,(皆三受相應)。 初遍行觸等,次別境謂欲, 勝解念定慧,所緣事不同。 善謂信慚愧,無貪等三根, 勤安不放逸,行捨及不害。 煩惱謂貪嗔,癡慢疑惡見。 隨煩惱謂忿,恨覆惱嫉慳, 誑諂與害憍,無慚及無愧, 掉舉與惛沈,不信并懈怠, 放逸及失念,散亂不正知。 不定謂悔眠,尋伺二各二。 | 六、解心所 | 第五、心所相應 | 二、心所相應,及三受俱,《述记》; 二、顯諸心所; |
(皆三受相應) | 七、釋諸受 | 第六、三受俱起 | |
依止根本識,五識隨緣現。 | 八、明起位 | 第七、所依 | 三、依止、俱轉、起滅,《述记》; 三、現起分位,《要释》。 |
或俱或不俱,如濤波依水。 | 第八、俱轉 | ||
意識常現起,除生無想天, 及無心二定,睡眠與悶絕。 | 第九、起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