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陈毅贤”关注我,企业经营不迷路
战略赢是大赢,战略输是大输。
越是周围市场环境艰难的时候,我们就要越重视战略。今天,我就和我们国泰道合合伙人、战略与营销专家、原IBM/达索析统CMO/三星/小米国际资深运营总监娄晓音娄总,分享一些接地气的经验。
01
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战略永远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很多企业今年前三个季度的经营分析会后,往往发现战略上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而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那句雷军的话:不能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今天市场越来越卷,压力越来越大,大家似乎也被推着越来越“勤奋”了,比谁熬得晚,谁报告做得漂亮、开的会多。而不是真正深入思考战略问题。
我们根据自己的从业经历,总结了战略落地过程中的经常容易踩的6个坑,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第一点,取舍问题
今天很多公司常常会陷入这样一种困境:存量业务增长乏力,利润率不足,可一时间又找不到新的战略业务。面对这种情况,很多操盘手不愿意或者不舍得砍业务。
比如我曾经辅导过一家企业的战略工作,一位操盘手跟我说,他一开始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业务线有问题,怕自暴家丑,怕团队被公司裁员,后来我们一起共创和分析以后,他才意识到应该把当前业务砍掉,把资源投到更有希望和未来的第二曲线上。
第二点,达不成共识
这是很多公司都在战略上会经历的一个共识困境。
举个例子,很多老板说,如果大家所有人一起坚持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将来一定能做到什么成绩目标。员工嘴上一定会表示认可,也会鼓掌迎合,但实际上,他们内心充满了各种疑问和质疑,比如:认为老板是在画饼;或者认为他们不认为老板有实力,能带他们实现这种目标;最后,即使目标达成了,最终跟我有多大关系呢?值得我去冒险拼搏嘛?
像这样貌合神离,大家不能达成共识上下一心,你做什么都会很难。
第三点,近视眼
所谓近视眼,就是只顾眼前,看不到未来,这也是很多团队都容易出现的问题。比如忙着低头看路,只想着怎么把产品卖出去、怎么年底从客户那里收款,其他的一概不管,或者觉得压根儿不归我管。
第四点,两层皮
两层皮,指的是战略和执行不统一。开会制定的战略方向是往东,但在执行时,很多人会把自己的动作“包装”成公司想要的,实际做的还是往西的那一套。这也是缺乏战略共识所造成的“貌合神离”。
第五点,缺乏对业务的深耕
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中,大家都习惯了墨守成规,习惯了用老办法对待老业务。但是,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了,老办法已经无法满足老业务的新要求了,这就导致,往往导致对存量业务深耕不到位,老客户发展不出新需求,找不到扩容机会。
营销领域中有一个成本公式,即: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维护老客户的7倍。这是一位国外营销专家调研多年得出的一个结论。所以说,如果大家连自家老客户的土地都没有深耕好,就盲目投资新客户,往往会把大量资源浪费在空白地带。
第六点,不算赢
在服务客户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公司的业务操盘手又容易激情过度,这也要干那也要干。但是,你仔细一问,他连最基本的账都没有算,只是觉得应该做。
在我曾经辅导的一家企业里,就有这样一位操盘手,非常有激情,好像哪个赛道都有大把机会。可当我问他成本是多少、盈亏平衡点是多少,你凭什么认为自己能赚钱?客户凭啥不选择竞争对手而选择你?他却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激情是好事,但不算赢,盲目的激情却是非常恐怖的。
02
在20多年的营销和战略工作中,我接触过很多管理模型,比如华为的“五看三定、DSTE”、IBM的BLM业务领先模型,也在to b和to c的不同赛道里实战过。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模型和方法的感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开始的迷信,到如今的理性。
总结来说就像武侠小说里的,从一开始的“手中有剑,心中有剑”,到慢慢修炼到“手中无剑而心中有剑”的状态。
很多时候,我们看待问题时都应该回到本质,如果你对行业及上下游没有深入的理解和洞察,方法再好,模型和工具再先进,也不会得到理想结果。回到战略话题上,你就要回答五大本质问题。
目标问题
战略要有目标牵引,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终极目标,或者说愿景。比如一些企业的愿景是弥补竞争差距,而另一些企业是如何抓住机会差距,不同的出发点导致了不同的战略思考路径,达成的效果也完全不同。
Where to play主要战场
有了愿景方向,接下来就是选择战场,也就是“在哪儿打战”。Where to play 关系着你的营销战略、产品战略和业务设计组合,也决定了你的资源投放、组织支撑和渠道等等。比如,同样是鸡胸肉产品,你是卖给那些热爱健身的人群还是卖给麦代劳、肯德基,这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类市场。
How to win如何制胜
取胜之道的关键是核心竞争力,而且是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客户凭什么选你,不选你隔壁的同行?因为只有你才会做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核心竞争力
选了赛道,在制定策略时,你要问自己:我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只有我会这个方法?为什么只有我能拿到这些资源?在这些竞争力当中,哪些是可以长期把握的,哪些是要不断建设,甚至要建立护城河的。这些问题你都要仔仔细细想清楚。
组织与机制人才保障
思考如何通过组织与机制设置,去支撑战略和目标的落地和达成。很多时候,大家往往更看重人才这一要素,确实经营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根据多年来的经验,组织如何有效设置,组织的责权利是否明确,经营责任制、举手制、战功制与激励机制等是否支撑战略落地,往往起到了更大的机制作用,而且通过机制也能够引发经营人才的涌现。
就像秦朝当时就是先有了商鞅变法的各种机制,才有了人人都上战场拼命杀敌以夺得功勋爵位的效果。
03
看清未来才能转身
之所以反复强调,要大家看清楚where to play、how to win等问题,往往因为幸存者偏差,是很难转身。那么在选择新的第二曲线赛道时,就要考察你对市场方面的研究和考察,即看清楚赛道未来的增长潜力。
当初拼多多把自己的基本盘放在三四线城市的时候,大家不看好的居多。觉得拼多多的这类消费者的一个特征是追求性价比。但是,后来市场环境导致消费降级,都开始关注性价比。
当拼多多真正做起来以后,所有人恍然大悟,才看明白拼多多的战略能力。在一二线城市的流量开始枯竭时,市场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三、四级市场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增长点了。而“农村包围城市”就是它成功的战略。
当时,京东也曾做过战略规划,他们瞄准的是上层市场,走的是奢侈品路线。而奢侈品对电商来说是个魔咒,两者本身的客户价值是完全相左的。
打破惯性思维
对你造成伤害的,并不是你不理解的东西,而是你所理解的东西,并不像你所了解的那样。这是大作家马克·吐温说过的一句话,它背后也隐藏了非常深刻的战略逻辑。
在我曾辅导的客户中,有一些操盘手的惯性思维很强。具体变现为,一直在原有业务上做细枝末节的微创新,却从来不思考这种创新有没有可延续的价值。比如说,某一个赛道可能在未来2~3年内会萎缩,那么你的坚持就没有多少意义,这也就是小米雷军所说的“顺势而为”。
因此,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业务的操盘手一定要打破这种惯性思维,站在第一性原理的角度,思考自己的战略对不对,出路在哪里,目前的能力是否能够应对新的挑战和竞争,两者的差距在哪里,又需要提前构建什么样的能力。这是业务操盘战略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福特汽车的T型车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当时,他通过拆分工艺,把工序零件互拆、互换,建立相应的流水线以及专业化的分工,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使一辆车的生产成本从原来的几千美金降到了几百美金。
受到福特改革的影响,后来雪佛兰也做出了改变。他们发现可以用同样的成本,做出更高性价比的产品,而且样式更多元化,能够满足更多的需求。而福特汽车无法及时转身,去应对雪佛兰这种新的竞争环境,从而被超过了。
战略是对和对之间的选择
讲个真实的例子,
我之前在一家做音响的创业公司担任CMO。CEO是声学领域的博士,非常专业,公司的资源和资金都极其充足,所以团队的冲劲很足。开会时,CEO跟我们说,我们一定要做成音响领域的苹果。
在谈到营销战略和产品战略(由我负责)时,他强调,要打造一款奢侈品级别的音响,所有的材料都用最好的,声学实验室也是百万级的。虽然重视产品研发很对,但是材料成本和生产成本最终都会变成产品价格,如果没有节制,以及“事前算赢”的方法,一定会导致产品的终端零售价高企。
后来我给他建议,虽然走高端路线利润高,但销量可能会很小。在发展初期,应该以活下去为主,然后再寻求活得久、活得好。所以可以在高端品牌之外,再搭建一条平民化、有性价比的产品线。可惜的是,虽然我论证了很多,给出了很多证据,老板还是拍板说,不管什么样的客户,就提供一款最好的,就像苹果那样。
真正的战略不是在对和错之间选择,而是在对和对之间做选择。
一个战略是否有效,取决于自身的能力和资源、当下的市场环境。因此,战略没有绝对的对错,而要看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你的战略是否适合当下阶段的你,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第一性原理:回归客户
在从业的20多年间,我踩过很多坑,最后还是要回到战略的第一性原理:客户价值。
所有战略最容易成功的一个出发点,就是从由内而外的视角转向由外而内的视角。很多企业的战略之所以出问题,根本原因还是大家依旧局限在“我”能做什么,而不是客户需要什么。
其中的核心问题在于,业务操盘战略,不仅仅要求老板高管有业务战略思维,而是真正业务操盘手,尤其是接触客户的人员得有业务操盘的洞察和能力。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客户到底需要什么,然后倒推公司应该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
郭思达在掌管可口可乐之初,公司的市场份额高达35.9%,团队内部对这个成绩是心满意足。但是郭思达却说,这个成绩非常不错,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市场份额就是只跟竞争对手比嘛?
面对经理的质疑,郭思达接着说,一个人每天可以喝64盎司的水,其中可口可乐只有2盎司,占比只有3.12%。因此,不要再说竞争空间在超市的货架上,而要认识到,真正的竞争空间在消费者的肚子里。
就是因此,元气森林,在竞争激烈成红海中的饮料市场还能胜出。
稍微转换一个角度,你得出的战略思路可能就完全不同。贝佐斯也说过,不要问我擅长什么,而要问我消费者都是谁,他们什么都需要的是什么,然后我怎么满足他。因此,战略的着眼点应该是从终局看布局,从未来推现在。
04
我之前操盘过一条从0到1的业务线。
当时,我们发现很多人因为觉得有线耳机不方便,开始使用真无线蓝牙耳机TWS。通过市场洞察,我们得知苹果推出的高端真无线蓝牙耳机虽然受欢迎,但价格高昂,导致一部分消费者产生了购买更便宜替代品的需求。这给了我们一个进入市场的机会。
我们进一步细分了市场,根据价格区间将用户群体分为不同层次。在高端市场(100美元以上),苹果和其他专业音响品牌占据主导地位。以我们当时的整体情况,如果进入这个细分领域,很难与这些大公司竞争。经过分析,我们最终选择了25美元以下的低端市场,当时是被贴牌、白牌所占据。这个价位段的消费者主要关注耳机的外观和便捷性,对高端功能的要求不高,这非常适合我们从零开始进入市场的策略。
确定“Where to play”,往往需要对市场进行细分切割,比如从用户角度、价格角度、产品角度等,总的来说还是要回到客户需求。我们之所以确定低端市场,就是看到虽然大家买贴牌、白牌产品,但还是有一定追求的,希望既有品牌又有价格,这些消费者就是我们的目标客户。
至于“How to win”,其实在确定了细分领域后,我们依然没有十足把握能够做成功。想要做好,就得找到自己的战略控制点。我们当时找到的战略控制点是供应链。
供应链方面,我们找到了一家很强的合作伙伴,最终通过各种创新,共同打造出具有极致性价比的产品,从而成功进入该市场。
性价比策略的核心是总成本领先,即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成本远低于竞争对手。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成本削减,而是在关键领域进行必要的投资,同时在非关键领域严格控制成本。例如,特斯拉的火箭回收和一箭多星技术使得成本大大降低。
这些,才是真正的战略控制点。
总结: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越是环境艰难时,越要重视战略。
----------------------------------------
【推荐阅读】
把战略变成现实,打造王牌业务操盘手。
确保企业战略落地的利器!
\ | /
S
INO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