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是今天大部分企业今年的重点课题,那今天我们来聊聊费用。
虽然所有的企业都知道,省下的每一分费用,会直接转化成利润。但是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费用并不是很容易把控的一件事。
前阵子,有个企业家朋友跟我讲,上半年干得辛辛苦苦,结果现在半年快过去了一盘算,收入目标远远没实现,但费用实际花费比预算超支了不少,现在估计连季度奖金都要借钱给员工发了。
具体发生了什么呢?
这个朋友的企业有3条业务线,分别制定了收入目标和费用预算控制目标。随着经营的推进:1.业务线A进展不顺,越完不成目标,他们就越加大投入,结果到了年底,收入目标只完成了60%,费用却花光100%了。
2.而业务B虽然达成了目标,但是营销费用却不知不觉花超了,公司不得不替业务B先把费用补上。
3.业务C进展顺利,在10月就超额20%达成了收入目标,费用预算额度也花完了,最后两个月本来可以扩大战果,但业务C的负责人称由于没有更多的费用预算,大家只能做做总结和复盘,培培训,为来年做准备。。- 业务线A投入了费用却换不回对应的收入,是费用使用原则的问题。
- 业务线B费用不知不觉超支,是费用管理不透明的问题。
- 业务线C有商机却没有费用支持,是费用预算不灵活的问题。
最终呢,公司的收入目标虽然达成了,但是费用超支了,导致利润也就变少了。同时又因为费用都是即时发生的,工资要按时发、差旅要报销、业务招待费要买单,公司的现金流也越来越吃紧,结果连年底发奖金,都要去贷款。所以,很多企业就是由于对费用没有深刻的认知和合理的把控,从而抑制了业务发展,为经营埋下了很多风险。那么,大到业务的营销费用、管理费用,小到水电、纸巾这样的日常花费,这么多费用和问题,到底该如何把控呢?是要把费用超支的可能加到大家的收入目标里吗?还是要制定严格的管控制度?其实,从经营的角度来看费用问题,本质上是要明确建立投入与产出的原则。怎么建立投入与产出的原则呢?要注意两个关键点,一个叫分类别,另一个叫做关联。很多业务向上报费用预算,一般都是基于目标的增长,或是参考历史的数据。比如,今年收入目标要增加30%,费用预算也要增加10%;或是去年实际花费了2000万,今年费用预算报2200万。有些业务会把费用预算按照产品、营销、管理、战略投入的类别方式,制定费用包和费用总量。比如总体毛利目标1000万,刨去利润目标20%,产品成本预算占40%,营销费用预算占20%,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预算占20%。这样去做管理的。但是,即便是这样,分类做预算,还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会把很多费用混为一谈,导致最终无法明确地去判断和管理。虽然定了一个差旅费的预算总包,但是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如果费用预算要花完了。但是,这时候收入目标还没有达成,而大家又都要求出差,该怎么办呢?怎么判断哪些差该出,哪些不该出呢?是谁先出差就先给谁报销么?是要把大家的客户成功率拉出来比一比,谁的高就让谁出差么?但是,如果这时候收入目标达成了,费用预算却没有花完,原因又是什么呢?是年初预算报高了,还是大家费用节省做的好?如果是节省做的好,具体节省在哪里了,明年可以更加节省么?下一年的费用预算要下调么?那么,如果想要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又该怎么做呢?答案就是,必须在费用包的基础上,再向下进行一级分类,明确哪些是固定费用,哪些是变动费用,才能更清晰、透明地定义和管理这些费用。以客户费用为例,我们可以把客户费用再细分成,固定客户费用和变动客户费用两类。比如,每年两次产品发布会,行业论坛,老客户答谢会等例行的市场活动,又是企业每年必须做的事情,可以直接归类到固定费用中。而对于新客户的持续公关和差旅费用,就可以划分到变动费用中去,随着营销流程和赢单漏斗的推进,有下一步动作才有费用的使用,没有动作就不会产生费用。1.对于团队的工资、五险一金,这些不管他产不产生绩效,都要支付的人工费用,就可以划分到固定费用中去;2.对于销售提升、员工培训等,可能有可能没有的,就可以划分到变动费用中去。这样一来,当企业能够把原本固定和变动混合在一起的费用,进行清晰地拆分,就能够建立更科学的费用把控原则,找到更多的优化举措。就是不能按今年收入目标增长30%,固定费用预算就增加10%,这么简单地去计算。- 一定要看上一年增加了多少客户,今年预计会增加多少新员工,这样一笔一笔地算清楚,该是多少就是多少,不能盲目的上调或下降。
比如,要经常思考项目到底要不要这么多人员,设备要不要使用进口的润滑油,电脑是租苹果的还是联想的。要从每个固定费用的科目上,找到进一步改善的地方。二、变动费用从原则上要采用,以收入和利润为导向的更加弹性的方法来管理。要根据市场、客户和经营情况的变化,动态地来调解变动费用的使用原则。因为,只有走进经营场景才能真正看清,一笔费用到底要不要发生,这个是总部或高层坐在办公室里,永远也无法提前预算清楚的。因此,如果客户进展非常顺利,赢单概率不断提升。那么,即使差旅费用预算都用完了,也可以额外申请。如果上一季度的产品还没卖出去,那么这个月即使有生产预算,也不能再生产了。变动费用怎么改善呢?--“以变动费用最小化、价值效用最大化来导向”当给客户交付了产品之后,客户往往会根据市场销售情况提出额外增加订单,那就会需要紧急采购供应链各项原材料、临时增加生产工人的招聘各种费用,而这时就容易导致变动费用迅速增加。这时我们就要提前进行预警、尽量采用现有资源、已经投入的固定费用的基础上,如何进行既满足客户额外需求,又控制变动费用的增加。因此,需要在每一个经营场景中,慢慢找到最佳的费用方案。并且,要在团队中大家一起建立这种经营改善意识。只有这样,不断地通过对固定和变动费用的划分和持续改进,业务才有可能达到“费用最小化”的目的,才能挤出更多的利润。这样双管齐下之后,从图中就可以看到,不仅是利润可以得到有效地提升,更重要的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盈亏平衡点,也得到了改善,这才是稳健经营的前提。做关联,就是要让费用和收入紧密挂钩,最终做到“挣多少决定花多少,不挣钱就不花钱”,这种量入为出的效果。这样做的原因在于,由于很多业务管理者,缺少对经营结果负责的意识,以及业务算赢的能力。因此在经营的过程中,常常会让业务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收入和利润的目标没有完成,但是费用却早早花完,甚至是超支了。所以,想要更好地把控费用,就要让它以收入为锚点,严格遵循两个原则。也就是说,费用预算的依据,一定要来自收入预测,切忌“拍脑袋”。- 1.业务线A说,今年的收入目标比去年增加50%,那么费用预算增加30%不过分吧;
- 2.业务线B说,今年计划要做的事情,比去年多了一倍,费用预算增加70%不过分吧。
看似大家都是根据收入目标与工作量的增加来制定的费用预算。但是实际上,增加的费用到底会用在哪,有没有用对地方,能不能换来对应的收入,并没有说清楚。而高管和财务部门,对业务又不了解,也无法判断费用预算的增加,到底合不合理。最后的结果就是,业务一定会往高了报,公司一定会往下砍,双方象征性地博弈一下。而想要做到真正的一一对应,业务和公司都要做出改变。从业务的角度,要依托于业务算赢体系,要以一个能赢的经营毛利目标为起点,计算出整体的费用总量。进而,根据每个月的行动计划与业绩达成计划,推演出费用的投入明细。从公司的角度,虽然可能还是无法确定投入是否能带来产出,但是基于业务算赢体系,可以根据业务的实际进展,分批释放费用预算,从而达到对投入产出的灵活把控。第一个原则说费用要与收入一一对应,但是反过来并不成立。也就是说,当收入目标达到了,即使费用预算还有剩余,也不意味着这些钱就能自由支配。小米的雷军曾经在发布会里讲到:当小米在创业之初时,看到市场上那么多国外大品牌都拿出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来开一场发布会,而小米当时费用预算有限,雷军就问他负责营销推广的合伙人说:“咱们能不能通过不花钱,也能把发布会开好?把手机卖出去?”后来,就通过与广大米粉建立“参与感”,与米粉一起成功举办了发布会,把产品一样成功地推广了出去。所以,我们从稳健经营的角度来看,有预算不等于要投入,这个原则对费用把控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从实际的经验来看,大部分业务负责人的风险意识,的确不如财务和老板。尤其是在当下经营环境紧张的时候,坚守这个原则,一般都是利大于弊。我之前在给企业服务的时候,一位业务伙伴问了我一个问题:“如果业务由于坚守这样的原则,错失了创造了更大收益的机会,这样难道不算是矫枉过正么?”确实如此,如果业务节省下来的费用直接被公司拿走了,那么久而久之,业务也就失去了费用把控的积极性,也可能因此错过一些市场机遇。因此,如果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要配合一些创新的经营机制,例如独立核算和超额利润分享机制。在业务能够完成公司利润要求的前提下,把费用使用的权利交还给业务本身,那这个时候业务才会积极地思考,这笔钱到底该不该花,到底有没有效果。业务决定不投入,也就没有风险,节省下来的费用就变成了利润,公司和业务共同分享。投入了,有回报,公司和业务双赢。投入了,没回报,业务的利润变少了,就是真金白银的教训,才会做反思和迭代。----------------------------------------
【推荐阅读】
“稳健经营”带你走出经营迷雾
真正的靠谱,是在经营上能闭环
聚焦问题、聚焦机会,
聚焦经营目标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