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贤:企业经营如何从算赢到必赢

财富   职场   2024-06-03 07:00   北京  

点击“陈毅贤”关注我,企业经营不迷路

将【陈毅贤】设为 "星标"

第一时间收到更新好文

之前,我们在开年七讲的系列直播中,聊到了“事前算赢”这个话题。

后来收到了很多朋友的反馈,有人问算不赢怎么办?有人问战略项目怎么算赢?也有人问算赢了,但不知道如何干赢,该怎么办?

这些问题,其实就是一个问题:从算赢到必赢的过程如何实现?

算赢,本质上是一个数字工具,需要实实在在地落到经营上,才能创造实际的价值。

从算赢到必赢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细节和干货,值得我们去共同探讨。在这里,我请到曾经在小米担任GTM的娄老师,一起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1


自我修炼,而不是整天想着如何击败别人


《孙子兵法·军形篇》里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意思是说,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先要做到不会被敌方战胜,然后,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时机。

不会被敌人战胜,取决于自己,战胜敌人,则取决于敌人的有机可乘。

也就是说,战争的胜负决定于敌我双方力量的大小,要想战胜敌人,就必须在力量的对比上使自己处于绝对优势,造成一种迅猛不可抵挡之势。

所以,事前算赢,首先是盘清楚自己的优劣势、谋划好尽量提高自己胜算的战略,而不是直接就冲上去想击败别人。

举个例子,
戴森的高速吹风机改变了人们对于这种产品的看法,但价格也确实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而小米意识到,在高端市场之下,有更多人想花一两百块钱,买一个高质量的吹风机。于是小米从这个细分赛道切入,开发了小米的吹风机,销量一直很好。

我们都知道小米主打极致性价比和市场占有率,所以非常看重“事前算赢”的经营计划,不算赢绝不开干。
比如,业务部门会基于算赢的角度,在决定做一款爆品前,一定要把各种固定成本、变动成本、费用等等全部盘清楚,再结合预测的有效市场份额、年复合增长率等,进行1年3-5年的经营结果预判分析,确定爆品的概率最大化之后,最终才决定做一款产品。

这恰恰是很多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常常忽略的的地方:

很少去进行市场细分、分析客户、分析竞争对手,总是过多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容易自嗨,而不是我应该做些什么才能算赢,根据市场、消费者日益变化的需求、竞争对手的差异化的策略点,来做我自己的业务。

真正的机会点,往往来自客户。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客户身上,关注他们的需求,发掘他们的痛点,以此来创造自己的商机。

扫地机器人兴起,最早是在国外,国内的很多生产厂家也是为国外品牌代工。国外大部分人家里是用地毯的,所以当时的扫地机器人只有扫地功能,而我们国内大多数人家里都是地板,扫完还需要再拖一遍,传统扫地机器人就显得有些鸡肋。

小米发现了这个商机,经过大量的数据调研,包括对潜在用户群体的调研,对现有供应链的调研,市场终端的实际走访,最终确定了扫拖一体机器人的新品类、新赛道具有极大的潜力,甚至有爆发的机会。

之后,公司经营委员会审批通过了该项目方案,开发了相应的产品,通过小样本实验,验证了最初算赢的想法。

事实证明,当我们的经营,对准客户的需求洞察,有一套迅速“事前算赢”的方法,也能抓住先机,赢过对手。

那说了半天,具体应该怎么干呢?

2


建立基于算赢的预测模型


算赢,本身是预测的经营结果,但如果你不付出相应的努力,结果是不会陪你玩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努力的方向在哪,需要重点关注的关键事项有哪些呢?需要哪些产品?面向什么类型的客户?开拓哪些市场区域?

想要找到明确的答案,需要我们去建立基于算赢的预测模型。

1.面向整个经营周期的全面预测

首先,基于算账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可以填写一张事前算赢表。把全年的机会点识别出来,并将从算赢到必赢需要的关键任务,拆分到每个月的工作计划当中。把整体的目标,变成可量化、可执行、可考核的具体目标。

2.阶段性的预测与改善

老话说得好,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从算赢到必赢的过程中,很多事情未必会按我们当初设想的方式去展开,总是需要通过阶段性的经营分析复盘以及分析后的针对性改善,来保证最终的结果能够顺利实现。

所以,在全面预测的基础上,在经营分析的重要节点上,我们也应该进行阶段性预测与改善。

比如,第一季度的经营结束后,我们就可以对比一下规划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距。如果差距不大,一方面说明我们当前的经营已经走上正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们最初制定的全面预测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如果差距不小,那我们就得考虑,下个季度是否能够补上第一季度的差额?补上这个差额,需要配置哪些资源,调动多少资金?

如果差距大到无法弥补,那就需要分析到底是最初的事前算赢的预测不准了,还是市场发生巨大变化,还是什么原因,需要准备不同的解决方案。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在没有具体操作之前,去规划全面的战术动作,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经营者,也难免会存在一些疏漏。阶段性的预测、经营分析和改善,其实就是为了在执行中及时发现问题,快速进行调整、改善。

事前算赢表上的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对我们经营水平和敏感性的考验。各种经营数据、供应链情况、库存情况等等,我们每个月都要关注,并判断有没有提升的可能性。

包括竞争对手的一些动作,比如市场大促、营销活动,或者其他针对我们产品的饱和式攻击,都会对算赢到必赢的过程产生干扰。对于这种变化,经营者更应该保持敏感,提前预测,并制定相应的预案。

3


   把地里的变成锅里的,


把锅里的变成碗里的


面向整个经营周期的全面预测也好,阶段性的预测也好,目标的实现总需要一些支撑,比如产品策略、客户服务、产品线升级、区域开拓,等等。

而在这些重要任务当中,有一些是非常确定,能够稳妥拿在手中的,叫“碗里的”;有一些比较确定,但有一定风险的,叫“锅里的”;还有一些不那么确定,是否能够实现也未可知的,叫“地里的”。

从算赢到干赢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地把地里的转换成锅里的,把锅里的转换成碗里的。换句话说,就是把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变成确定性;把预测变成现实的过程。

这种转变,对于组织胜任力和个人胜任力来说,是一次挑战。“先胜而后求战”,我们可以打硬仗,但不能打呆仗,更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在动手之前,我们必须先确定这场仗有没有胜算,自身和算赢的结果之间存在哪些差距。如果是组织能力、客户能力、产品能力不足,就应该先把这些能力弥补上来,然后再去作战。

如果我们愿意花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持续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产品能力、核心竞争力。那在未来的3-5年,我们就会看到自己和其他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5-10年里,我们就可以遥遥领先。

比如说芯片,过去我们总是依赖从其他国家进口,在国际贸易环境正常的时候,自然不是什么问题。但现在,随着国际贸易关系的恶化,芯片已经成了限制国内企业发展的“卡脖子”的关键。反观华为,在很多年前就开始自研芯片,经过多年的发展,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技术和核心产品。在其他企业被卡脖子的时候,华为却成功实现了“遥遥领先”。

4


GTM,


解决从算赢到干赢的组织、机制问题


前面我们讲到,从算赢到干赢,我们需要对准市场和客户的需求,需要阶段性滚动预测和改善,需要组织胜任力的快速转变与适应,这一切,都在对组织的敏捷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而GTM,刚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敏捷组织模式。

1.什么是GTM

GTM其实就是“go to market”,走向市场。直白点说,就是找市场、判断市场、从市场拿利润回来的这么一个岗位。GTM就好像一个班长,要组织团队,要判断市场,要组织调动公司内、外部的各类资源,向市场要利润。

GMT的主要职责,其实就是围绕4P展开:

  • 第一,Product,选赛道,定产品;

  • 第二,price,定价格;

  • 第三,Promotion,定营销;

  • 第四,Place,渠道规划。

4P到底怎么组合才能够达到一个最佳的投入产出比,由GTM决定。

举个例子,在华为和小米,GTM团队,如果要推出一款手机或者其他电子产品,首先要考虑赛道和产品的选择。是选择高端产品进入,还是中低端产品进入市场,不同的战略所带来的不同的预测经营结果和风险,都需要提前进行严肃地研讨和过会。

确定了产品和价格之后,GTM还要考虑,怎么去拉通资源?什么时候排产?什么时候出货?渠道怎么整合?营销方案怎么设计?能保证收入最高,成本最低,经营风险最低。

2.GTM模式的关键优势

(1)虚拟组织,灵活百搭

从算赢到干赢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紧盯自己所选的赛道,每天观察它的变化。同时,还要去寻找新的商机,新的业务孵化的机会,关注市场有没有新的窗口期、哪些核心的技术又开始裂变、有没有新的国产技术突破,成功替代了卡脖子技术,等等,这些非常细微但又非常关键的变化。

随着组织、业务越来越多样化,领导层不可能还像初创阶段一样,事事关注,层层把关。但如果设置相应的固定团队,有可能造成人员的冗余,和额外的人力成本。

这样也可以考虑虚拟组织的敏捷组织模式,就是将和4P相关的专业人才组合在一起,组建一个虚拟的团队,由GTM牵头,去完成某个赛道从算赢到干赢的任务。

这样,企业既能培养出某个赛道的专家,找到别人所忽视的机会点;同时也能打破部门墙,通过团队成员的调整,从一个赛道灵活转移到另一个赛道,复用成功率更高,效果更好。

(2)责权利匹配,压实经营责任

GTM既然直接负责经营结果,企业自然也会授予其相应的权力。同时,GTM以及他所领导的团队的考核,也会和业务线的成功直接挂钩。除了日常的绩效考核的奖励之外,根据最终的经营结果,GTM和团队还有可能会获得超额利润分享、甚至是期权、股权。

这样一来,整个团队就变成了这条赛道,这条业务线的“爸爸妈妈”,不管出什么事,大家都要负责到底。换句话说,就是压实了GTM和团队的经营责任,让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为最终的经营结果负责。

GTM组织模式,其实就是一个个虚拟的敏捷经营单元,这样的团队多了,企业就可以像章鱼一样,伸出更多的出手,获得比别人更多地接触市场的机会、接触客户的机会。然后迅速地帮捕捉商业机会,迅速组织资源进行饱和攻击,达到费用最少,收入最大的完美经营状态。

3.GTM与团队的目标,必须服务于企业整体战略

培养GTM,或者建立这种组织去寻找新的第二曲线,这个过程并不是随意的。GTM每个小组想切的赛道、想选的品、想干的业务,必须和公司的战略一致。

所以,我们在授权给GTM的同时,也要在组织内部,搭建经营委员会,负责审核GTM的操盘方案。如果发现,有的团队生意虽然赚钱,但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护城河没有关系,那就要及时纠正,避免更多的无用成本的产生。

4.GTM的最佳人选,是经营人才

GTM本质上是一个操盘手的角色,这个岗位对人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他既要懂商业模式的设计、赛道的判断、客户的定位、客户需求痛点的把握、产品的定义;还要懂营销,懂渠道,了解互联网、新媒体,知道怎么把销售费用降到最低;同时,GTM还必须是一个高水平的管理者,能够调动不同部门的员工,集合大家的这个力量,保证力出一孔,对最终结果负责。

所以,GTM有自己的专业,但同时也要有足够强的经营意识和经营能力,就在一个小CEO,能够独立领导团队,完成既定目标。这样的人,和经营人才的能力模型,高度吻合。

总结:

从算赢到必赢,核心其实就是围绕事先算赢的目标,谈预测、谈差距、谈机会。

通过预测,发现问题;根据问题,明确差距;填补差距,把握机会。

无论是处在市场下行期的行业,还是飞速增长的行业,其实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以,即使我们拥有极强的专业能力,具备丰富的经营经验,有着强大的数字化系统辅助,但依然难以有100%的成功把握。

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不断地强化敏捷组织能力,提高团队的经营能力。这样,每一个商机出现时,我们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感知到,并快速调整到最适合新业务展开的组织模式,把机会转化为现实,把线索变成“碗中之物”。

----------------------------------------

【推荐阅读】

现金流才是经营的根本

企业御寒,财务先行


《经营创新大课》第四期

开启报名!

学习形式:小班授课

报名ing。。。

\ | /

S

 INOROAD

欢迎您“点赞”“分享”“在看”,戳我看看吧!

陈毅贤
点击关注,一起与数百位企业家经营者落地企业经营变革,助力企业利润裂变!国泰道合创始人\x26amp;CEO、企业敏捷经营研究院院长 ;敏捷经营增长、数字化经营、组织变革实战专家;川大、北大校外导师,清华大学金融硕士;《利润裂变》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