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陈毅贤”关注我,企业经营不迷路
最近很多朋友来咨询我,关于阿米巴在落地过程中,必然会踩的坑,今天就好好聊聊,其中一个最大的坑。
这个坑就是——把阿米巴整成一个以包代管的考核工具。
阿米巴的根本价值主要是通过核算,用数字去激励人心,核算清楚过后找到差距,这些差距可能有目标差距、经营结果的差距、能力的差距、还有经营的过程中对客户需求理解的差距,然后去逐步地、持续地去做改善。
在整个公司体系中,不同的部门可能是成本中心、费用中心、利润中心,但是在阿米巴的概念里,并没有严格地区分出哪些部门是成本中心、哪些是费用中心。最终的核心是拉动所有人都要去提升单位劳动生产附加值,当然,还包括单位劳动生产率、附加值的提升率,这也是阿米巴解决的最重要的核心问题。
这就是很多企业在落地阿米巴经营模式过程中,最大的坑:
我好像核算了这个成本中心,比如,收入减去它的成本或者支出,最后好像核算出利润,之后我就要去考核它的利润,这是很多阿米巴失败的原因。
因为阿米巴模式真正的核心在于经营的数字化持续改善。
比如,某个阿米巴经营单元核算出来后,结果比上一个周期核算从负500万提升到负100万,那么在阿米巴的体系里就非常好了,但这个阿米巴的经营结果依旧是负值。
如果对比另一个阿米巴经营单元,它是从正的100万到正的200万,在稻盛和夫的阿米巴体系里,反而是第一个阿米巴单位附加值的增长率才更高,所以这个才是稻盛和夫所倡导的。
很多公司把这个数搞成绝对值,然后再去考核,可不就是相互之间的讨价还价吗?
阿米巴真正的作用是通过数字激励,去持续改善。和日本的精益改善有一些类似,但是又不完全相像。
精益改善的核心是消除浪费,是指基于某一个专项的技术技能和管理流程的提升做到极致,是管理的思维。阿米巴是把权限和责任给到一线员工,主动做收入最大和费用最小的经营行为,所谓现场有神明就是这么来的。
现场有神明不是做管控的机制,使底下人按照你的方法去执行,而是通过数字激励使每一个人持续改善的责任给到自己,让大家主动干、愿意干、举手干,激发每一个人数字经营的活力。每一个人根据现场的情况,要做到收入最大化、费用最小化的平衡。
比如:制造部门的成本就包含上游给他的成本,形成下游制造部门的收入,对于制造的成本,这个科目设置越细越好,可以有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水电等等。然后让现场所有的一线人员基于这个材料的判断,去做持续的提升,这是小的改善,更重要的是持续的改善,比如,工艺方面的改造创新,从而让成本成倍的减少。
举个例子:
利润核算出来以后,我们去做改善,从-10提升到-9已经非常费劲了,提升不上去了怎么办?
比如加数字化,加人工智能,这样从负10就能提升到正10,这个是我们提倡的,使他的成本结构倒逼整个供应链的成本结构、供应链的创新。倒逼整个盈利模式的创新,这样改善才是阿米巴模式的目的。
还比如,工厂设备坏了,出现故障了,是要换新的还是要去买二手的?现场的工人是不愿意担责的,因为谁也不愿去做这个决策,工人会想:我去做改造,自己去修补修补,然后出了问题我来担责。所以说,这就是管理和经营最大的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激发前线,形成前端一线的敏捷经营小组。
一线阿米巴经营单元的活力的提升,是通过数字激励核算清楚后,让大家对最终经营结果负责,并形成PDCA持续改善,从而提升经营能力,这才是阿米巴的核心。
----------------------------------------
【推荐阅读】
激活员工活力,
提升企业经营能力!
\ | /
S
INO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