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贤:阿米巴内部定价,难就难在中后台

财富   2024-09-09 07:01   北京  

点击“陈毅贤”关注我,企业经营不迷路

将【陈毅贤】设为 "星标"

第一时间收到更新好文

最近,很多企业的老板、高管跟我咨询阿米巴经营的相关内容,也有不少朋友知道我帮助过100多家企业操盘过组织变革,所以在我的直播间留言,想让我分享一些阿米巴经营的经验,解答一些他们在实操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在这里,我特意邀请了我们公司的合伙人,首席经营会计专家、某上市公司前CFO、30年财务管理运营经验的赵学荣赵总,来和我们共同探讨阿米巴经营这个话题。

当然,阿米巴经营是一套组合拳,不是单一的方法或者理论,很难一口气全说清楚,所以我把阿米巴做成一个系列,一步一步把所有重点内容讲明白。

这个系列的第一讲,我们首先来重新认识一下内部交易这套机制。因为内部交易难点在中后台,所以本文侧重点在于说清楚中后台的内部定价策略。作为“既见过猪跑,也吃过猪肉”的人,希望我和赵总的经验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1


为什么企业需要内部交易


这些年,很多企业的经营者,尤其是创业公司的老板,都跟我提到过一个共同的困惑

明明前几年自己亲自经营的时候,业务很赚钱,管理也挺有效率。为什么现在生意做大了,企业规模大了,人员多了,项目也多了,反而盈利水平下来了,甚至开始亏损了?

看上去好像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企业业绩的下滑,但更根本的原因是企业内部的组织越来越臃肿,越来越低效,越来越跟不上市场环境的变化

而组织低效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中后台支撑部门与前台业务部门之间协作水平的不断下降,甚至矛盾不断。

我们之前陪跑的很多企业,在度过初创阶段进入快速发展期后,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业务部门的人总觉得中后台的人没什么用,还不太好交往,整天说这个规则、那个原理,拒绝业务部门的一些要求。有什么事需要他们帮忙的时候,还得哄着他们,说好话,甚至送点小礼物,才能顺利办完业务。


而公司的老板和高层,也会觉得中后台不好管,成本还挺高,而且还不太听话。让他们干个什么事情,总是一堆专业知识、一套一套的,最后还觉得这个事情干不了,让人头疼。业务部门的人过来告状,高层们还得两边安抚。


可中后台部门的人也有自己的苦恼,整天起早贪黑、加班加点,不光工资没业务部门高,待遇没人家好,还经常“两面不是人”,各处不落好。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中后台和前台目标不一致

前台业务部门的目标往往对准客户结果,而中后台部门的目标,往往和自身的职能相关,与客户的关联性不强。两种目标,两套标准,在工作中很难保持统一的方向,自然会发生矛盾。

如果企业可以建立内部交易机制,那么前台业务部门就成了中后台部门的内部客户,相应的,帮助业务部门实现目标,也就成了中后台部门的目标。目标一致了,前台跟中后台的协同就不再是难事,再通过工作方法、流程的改善,就能明显提升组织内部协同的效率。

更重要的一点,内部交易机制的建立,实际上把中后台部门从安逸的“大后方”拉到了前线阵地,让他们可以直接面向客户,感受到市场的压力,从而倒逼中后台部门主动去改变、去创新,去适应新的环境、新的业务。

2


内部交易定价前的准备工作


建立内部交易机制,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定价

有了明确的价格,各个部门的服务才能像“商品”一样,在内部市场上流通。也只有定好价格,各个经营单元才能算好账,然后在“讨价还价”中不断精益求精,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但定价不是拍脑袋就能定的事情,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要提前做好。接下来,我们先来详细说明一下内部交易定价前的准备工作。

重新定义中后台部门的目标


内部交易机制的建立,实际上对于中后台部门的考验是最大的,尤其是思想上得有个大转变。职能部门得重新认识自己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地位,你们是为业务服务的,也要对最终的经营结果负责,所以得以促成交易为目的,提供专业的服务;以管控风险为目的,提供专业的管理。

  • 管控风险是为了让公司可以合法持续经营,这是公司的红线,没办法逾越。这部分的成本,理应由公司平台去买单;


  • 而以促成交易为目的的专业服务,相当于帮助业务部门挣了钱,这部分成本自然是业务部门来负担。这就是定价的逻辑

以财务部门为例,如果只是网银操作一下付款,不是专门为某个单子做的服务,那公司就应该承担这一部分管理成本。

但如果业务部门需要财务按照客户的要求,用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去进行支付,那就得有专门的人员去跟银行交流,提供相应的资料,然后才能把这张银行承兑汇票开出来。这个开银行承兑汇票的成本,就可以当成是一个专业的服务,业务部门就需要为财务部门的服务买单,划转比如说500块钱、1000块钱。当然具体多少要看价格是怎么谈的了。

明确后台部门的职能

只有先了解中后台部门到底管啥、干啥,我们才能确定他们的服务创造了多少价值,才能知道定什么样的价格合适。

1.按部门职能划分

传统的职能部门,都是按照部门职责和专业来分的。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得再细分一下,看看哪些部门是直接面对客户的,哪些可能是间接面对客户的。

比如说行政部门,他们可能会有客户来访、参观这样的活动,或者配合市场部门做一些跟客户的直接交流。这样的部门,他们虽然不是为某一个具体项目服务,但是直接面对客户,他们的精神状态、服务标准等情况,都会对客户产生直接影响。

还有一些部门,可能不直接接触客户,比如财务部,主要负责一些核算、管理等工作。但也有一些公司的财务部门会负责应收款的回收确认等工作,也会跟客户有一些沟通。衡量这种部门的价值衡量,标准得灵活。

2.根据风险性质判断部门价值

经营,就是不断消除风险,保障目标达成的过程。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判断中后台部门防控哪些风险,来明确各部门的价值。

(1)刚性风险

刚性风险就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国家或主管部门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去限定的,企业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弹性可以去发挥的。比如有些行业有专门的管理规则、法律,你违反了就犯法了,这个肯定不可以去触碰。

(2)柔性风险

柔性风险就因企业而异了,每个企业都不一样。比如说经营上的风险,你的存货储备够不够,市场应对是不是及时,收款能不能及时收回来,等等。

刚性风险是红线、是底线,一定要管,不管的话公司经营就出问题了。而柔性风险,就需要中后台部门去促成交易、去推动解决。

在内部交易定价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根据具体经营情况、职能部门的设计和企业面临的刚性风险和柔性风险,去梳理职能部门的工作当中,哪些属于管理工作,哪些属于服务工作。

管理工作的部分,要和企业平台商量一个合理的价格;而促进业务的服务工作的部分,则要和业务部门进行协商。达成共识,掏钱的人才会愿意买单。

不能像有些企业,做内部定价时,一开始就弄个定价清单,这个行为收多少钱,那个行为收多少钱,然后直接分摊或收费。这样做不但不能形成内部交易,反而容易引发内部矛盾。

平衡局部和整体的利益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告诉我们,整体的利益肯定是大于局部的利益。但是,如果我们只是喊口号,强调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让大家为集体牺牲,这套逻辑可能70后还能接受,80后、90后、00后可就不一定买账了。

原则方向虽然没错,但我们要通过什么方式在内部交易定价中落地体现呢?关键在于“机制+文化”。

机制方面,企业可以建立经营会计体系,让价值的核算清晰可见,公平评价每个部门的价值创造,坚决不让老实人吃亏。

比如,有些部门的工作很难体现出功劳,只有苦劳。那么在机制上,我们就要设计相应的条款,奖励那些为公司长远发展目标或长期发展战略投入和努力的人。

文化方面,主要是解决一些临时发生或光靠机制不能彻底解决的事情。比如机制可以让中后台部门跟着业务部门的脚步去调整内部定价;而通过文化体系的引导,则可以推动中后台部门主动创新服务模式,提升自己的内部竞争力。

3


内部定价的2大原则


一、体现和保护核心竞争力


内部交易定价的规则其实是为了修正各经营单元之间的先天不公平。就像稻盛和夫老先生说的阿米巴经营的核心理念是“敬天爱人”一样,我们应该尊重客观规律、尊重事实并确保每个人的努力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如果一个企业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某个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平台,那么这个核心竞争力就应该在内部交易定价中体现出来。而不是简单地用收入、成本、利润这样的规则,来“平等”对待所有部门。

二、尊重历史,并且追求更优


尊重历史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在定价的时候,得考虑公司过去的情况,基于历史数据的测算来得出结论,而不是靠拍脑袋或者想当然。

而追求更优,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PDCA的循环,就是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持续精进改善,实现降本增效。

举个例子,


我们之前帮助一家新材料企业,在生产部门建立了内部交易机制。机制刚一落地,他们就发现各个工序工段都有浪费的成本没考虑进去,比如好多废料都被当成存货。


其实废料产生就是质量控制不到位,也就是说有些工序做得不够好。通过复盘和分析,他们找到了有问题的工序,并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改良。


改进完了过后,他们还是觉得某些工序的定价不够合理,比外部定价要高个10%-20%。那问题出在哪呢?他们通过核算发现,问题出在工艺设计上。就拿3D打印来说,同样的东西,设计不同,原材料用量差异是很大的。


这次对内部定价的核算,等于又倒逼他们去消除浪费和改进工艺,从设计源头去做创新、去跟生产和销售拉通,减少中间的一些沉没成本和浪费。

内部定价,就是通过传导市场压力,倒逼企业持续做PDCA的改进,不断提升企业的经营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设计水平,最终强化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4


内部交易定价的3种方法


关于内部交易定价,我们主要会参考三种方法:市场法、成本加成法和标准成本法。

市场法

所以,如果经营单元之间的交易,不管是服务还是产品,有可参考的市场价格,那就可以直接拿过来作为定价的参考标准。因为做阿米巴经营,关键就是要把市场机制和市场压力传导到每个经营环节。不然的话,员工就没有压力,工作起来可能就不那么用心了。

这里要说明一下,内部交易、内部定价不等于内部市场化。市场法只是说我们在定价的时候参考市场价格,不是说我们要完全按照市场价格。内部定价的核心不在于绩效考核,而在于价值传递、压力的传导。

成本加成法

如果企业内部交易没有外部市场参考价,同时企业整体的价值链毛利水平比较标准,那我们就可以采用成本加成法:把价值链划分成不同的环节或者是产品线上下游,按照每个产品线、每个环节的生产成本,加上一个合理的利润空间,来确定内部交易价格。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比前两种方法更简单,它不用核算每个产品的具体成本,就是直接给每个产品定一个标准成本,按这个标准成本去结算就行了。但想用这种方法有个前提,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运转足够稳定,成本够准确,和实际成本没太大差异。

总结:

阿米巴体系,是当下环境企业经营的理想模型之一。

而内部定价,是阿米巴经营落地的关键动作之一。

在实际定价之前,企业首先要做好3项准备工作

·重新定义中后台部门的目标

·明确中后台部门的职能

·平衡局部和整体的利益

在定价的过程中,企业还要遵循2大原则:

·体现和保护核心竞争力

·尊重历史,并且追逐更优

具体的定价,企业可以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

·市场法

·成本加成法

·标准加成法

----------------------------------------

【推荐阅读】

陈毅贤:半年度经营分析会到底怎么开?

客户痛点在哪里,哪里就是你生意的机会


《经营分析公开课》


聚焦问题、聚焦机会,


确保企业战略落地的利器!


学习形式:线下课程

点击上方链接 ,报名ing!

\ | /

S

 INOROAD

欢迎您“点赞”“分享”“在看”,戳我看看吧!



陈毅贤
点击关注,一起与数百位企业家经营者落地企业经营变革,助力企业利润裂变!国泰道合创始人\x26amp;CEO、企业敏捷经营研究院院长 ;敏捷经营增长、数字化经营、组织变革实战专家;川大、北大校外导师,清华大学金融硕士;《利润裂变》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