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陈毅贤”关注我,企业经营不迷路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者如何做到“稳住”,甚至稳住有进?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宋志平认为,有效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帮助企业“稳住”。
而要做到有效经营,首先是做深主业。宋志平总结道,那些出了问题的上市公司,绝大部分的问题都出在偏离主业、盲目扩张。
其次,是有效创新。创新有风险,但不创新风险更大。宋志平认为,企业经营者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在规避风险的同时有效创新。
创新,能让企业持续保持竞争力,做到稳中求进。
最后,企业经营者还要从激励机制转向共享机制,让所有创造价值的人才都能获得相应的回报。从而保证做深主业和有效创新能够持续推进。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企业经营者如何做好这3点,稳中求进。
1
做深主业
宋志平认为,做强做精主责主业,是企业经营者的首要任务。因为这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发展的基石,唯有如此才能稳住。
1、出了问题的公司,多半是偏离了主业
在经济向好、企业发展欣欣向荣的时候,很多企业经营者难以保持平常心,开始“飘”起来。反映在企业决策上,便是盲目扩张,甚至逐渐偏离主业。
殊不知,这种操作早已为日后埋下了苦果。
2、做好细分市场
大部分企业的能力有限,财力有限,人的精力也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才能把一件事做好?
想清楚做什么不做什么,然后不断聚焦,心无旁鹜地做好主业。
正如宋志平所说,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大多数成功的企业都是长期专注于主业,进行专业化经营的。
宋志平认为,离开专业,我们可能知道得有限,不能总听人讲故事,那些讲故事的人大多是业余的,他们的故事也只是科普水平,我们要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专业做好。
正是这种专业主义精神,长期扎扎实实的做事,宋志平用了4年时间,奇迹般地将国药集团打造成世界500强。
2
有效创新
宋志平认为,创新是企业经营第一动力,解决经济跨周期问题、克服企业的困难、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都要靠创新。
所以,企业经营者必须是创新者。但创新的风险很大,不创新可能又死得更快。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创新,以及如何创新?
1、创新依靠什么?
第一,创新的企业文化。文化,乃是创新的肥沃土壤。创新犹如自由的孩子,如果想要实现创新,就必须拥有一个充满活力、无比开放的文化环境。
我们需要树立鼓励创新的价值观,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勇敢地提出问题。而且,创新往往源自基层,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渐进过程。
比如,华为始终坚持“以奋斗者为本”的文化理念,鼓励员工勇于创新,不断推动技术进步,从追赶者逐渐成为行业的引领者。
第二,资本杠杆。实际上,创新离不开资本的有力支持。美国的创新技术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这两点,一是自下而上的草根创新文化,二是资本市场的全方位支持。
资本是创新的杠杆,通过资本的加持,可以快速将创新转化为成果。比如阿里巴巴,在其发展初期,通过资本的强大支持,创新发展出了淘宝这样的电子商务业务。
2、五种创新模式
第一,自主创新:依靠自身的研究开发力量而实现的创新,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实现突破。
比如,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依靠自身研发力量,突破了电池技术等核心关键领域。
第二,集成创新:是将各种已有的相关技术有机地融合起来,创造出全新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
比如,大疆创新的无人机,就是将多种先进技术融合在一起,实现了航拍等全新功能,在市场上取得巨大成功。
第三,持续性创新:是在现有产品或服务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渐进式创新。
比如,可口可乐通过不断改进其配方和包装,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口味和需求。
第四,颠覆性创新:是一种打破传统思维和模式,带来全新的产品、服务或商业模式,能够对现有市场和行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创新。
比如,苹果手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手机的认知和使用习惯,对手机行业产生了颠覆性影响。
第五,商业模式创新:是对企业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等方面进行的创新,通过改变商业运作方式来创造新的价值和竞争优势。
比如,滴滴通过共享闲置的私家车,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
总结来说,创新是第一动力,解决经济跨周期问题、克服企业的困难、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都要靠创新。
企业创新一定要与实际相结合,要能为企业带来明显效益或创造价值。企业还要依靠资本市场做好创新,既要重视高科技创新,也要重视中科技创新和低科技创新,要减少创新的各种风险,把握好创新的度,进行有效的创新。
3
共享机制
宋志平认为,做企业最重要的是懂得人心,有一套机制。有了机制,做企业不需要神仙;没有机制,神仙也做不好企业。
在这种思想下,宋志平提出了共享机制,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1、从激励机制到共享机制
过去,我们讲得比较多的是激励机制,“激励”这个含义中企业把员工当成雇员,我给你多一点,你给我更好地干,干多了我给你更多,而不是把人真正当成人力资本去平等地对待。
而共享机制则是把企业当成利益相关者的共享平台,使员工从人力成本过渡到了人力资本,身份上是有变化的。
宋志平认为,企业里有两种资本,一种是人力资本,一种是金融资本,现在的人力资本与金融资本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
德鲁克也曾提出,在科技时代,工人已经成为知识工人,他们对待遇有了更高的要求,不能把他们当做传统经济时代普通的工人看待。
所以,在企业里,我们既要重视金融资本也要重视人力资本。只有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本,尊重人力资本,努力将企业利益与员工、经营者的利益深度融合,给予企业人才更好的薪酬待遇与精神地位,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2、如何建立共享机制?
企业建立共享机制并不难,但很多企业做不来,为什么呢?总结起来,关键在于以下两点。
第一,企业经营者既要开明,也要不断转变思想。
我们不应将财富看成固定不变的,而是看成可持续增加的。与员工一起分享财富不是零和博弈,而是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将财富“蛋糕”不断做大。
举个例子, 1993年,宋志平接任北新建材厂长一职,他发现员工精神懈怠,不好好干活。经过深入了解,得知北新建材多年没涨过工资,也没分过房子。
于是,他问员工:“工资和房子在谁手里呢?他让大家明白,工资和房子都在自己手里,厂里多创造点儿利润,涨工资、分房子又算得了什么。
再后来,宋志平在厂区挂出两个气球,并在飘带上写着“工资年年涨,房子年年盖”,看起来非常朴素的两句话却洞悉了人心,将企业效益和员工利益结合起来,从而激发了员工的热情和潜能。于是,北新建材迅速扭亏为盈,改制上市,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型建材公司。
总而言之,共享不是简单地分“蛋糕”,而是要把“蛋糕”做大,让大家都受益。而建立这种共享机制的核心是在思想上承认人力资本的价值,让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共同参与分配,共享企业创造的财富。
第二,采用适合企业自身的方式并形成可行的方案。
在很多企业中,所有者意识到企业需要分享自身创造的财富,但是不知道该用什么工具,或者在方法上不会操作。
其实,机制也不是一个新概念,清朝时,山西的晋商就有很好的机制,设立了银股和身股:银股就是金融资本,即东家;身股就是人力资本,包括掌柜、账房先生和伙计。
到了年底分红的时候,东家分50%,掌柜和账房先生分25%,伙计分25%。晋商们就是依靠着他们的这种机制设计,把生意做得很红火。
而在现代企业中,华为也是一个典型的“财散人聚”机制标杆。华为把财富更多地分给干部和员工,不仅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还提高了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正如任正非所说,“钱分好了,管理的一大半问题就解决了”。
结语:
做深主业,如同扎根大地的树木,稳固企业根基;
有效创新,犹如源源不断的活水,赋予团队活力;
共享机制,仿佛温暖的阳光,让每个人充满动力。
当我们坚守主业,不断创新,建立共享,我们便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稳步前行,实现有效经营,稳中求进。
总的来说,企业经营者的核心任务是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决定、做正确的事,从而提高企业效益,让企业稳步向上。正如宋志平一直强调的:“做企业如同跑马拉松,要保持稳健的步伐,持续前行。”
----------------------------------------
【推荐阅读】
\ | /
S
INO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