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早在1978年就针对语文教育现状,指出语文教育存在着少、慢、差、费等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则是传统的阅读教学。在传统阅读教学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阅读答案不容置疑、教师始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逐渐造成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难以养成科学阅读习惯等诸多问题。因此,对传统阅读的改革势在必行,“群文阅读”则是顺应这一需求的大胆尝试。
在传统阅读教学中,“作者中心论”、“作品中心论”和“读者中心论”三种观点争论不休,受时代限制,上述三种论述难免有失偏颇,但对当下阅读改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群文阅读”中,恰当的处理文本、学生及教师之间的关系,对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的痼疾有重要价值。
“群文阅读”语境下的文本特质剖析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是基石。作为知识的载体,它包含了字、词、句、语法等语文基础知识。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学习新的字词、理解句子结构和掌握语法规则。例如,在古代诗词文本中,学生能学到古代汉语的词汇和句式。同时,文本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要理解文本的表层含义,像叙事文本中的事件发展、人物关系;也要挖掘深层含义,比如作者的情感、价值观、写作意图等。例如,在鲁迅的《祝福》中,作者透过对祥林嫂一生悲惨遭遇的描述,让学生理解封建社会对人的压迫。文本也是提升鉴赏能力的关键。不同的文本有其独特的风格,包括语言风格、写作手法等。学生接触多样的文本,可以欣赏诗词的韵律美、散文的意境美、小说的情节美等,从而提高审美鉴赏力。
传统教学对文本产生的误区主要包含:认为文本的意义是单一的、文本的含义是由作者决定的。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唯分数论”要求学生必须紧紧围绕标准答案作答,阅读教学严重异化,逐渐走向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歧路。
相比传统阅读教学,群文阅读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传统阅读教学往往围绕单篇文章展开,内容较为有限。而群文阅读可以将多篇主题相关的文章组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更多的文本类型和题材,拓宽阅读视野。同时,群文阅读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它要求学生在多篇文章中进行比较、分析、归纳,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阅读过程,提高阅读速度并深化理解能力。此外,群文阅读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观点,共同进步。
“群文阅读”打破了文本意义的封闭性,一方面体现在对同一文本的解读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多文本的呈现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感悟知识的开放性,在多元的探索中感悟阅读的魅力。
“群文阅读”视域中学生素养培育
阅读的本质是一种认识活动,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基础之上构建知识,获取文本意义的过程,读者作为阅读的主体,其重要价值不言而喻。在“群文阅读”中,一方面,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不再局限于单篇文章,而是可以同时接触到同一主题或同一类型的多篇文章。比如以“神话故事”为主题开展群文阅读,学生能够领略不同文化背景下神话的多样风采,从中国的盘古开天辟地到希腊的宙斯故事等,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多元文化,积累丰富的知识素材。
另一方面,群文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它需要学生在阅读多篇文章后进行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活动。例如,在阅读多篇描写人物的文章后,学生要分析人物形象的异同,总结刻画人物的方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群文阅读中,学生拥有对文本的解读权,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再是一元的,而是自由的和多元的。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个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的时代以及自身背景知识对文本进行解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再仅仅局限于文本内容,也不再服从于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个体,有其特殊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教师不应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更不能将成人的意志强加于学生。所以,“群文阅读”中学生对文本的自由解读和创造性解读,应始终基于文本内容本身。
“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是学生阅读活动的指导者,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是连接文本与学生的纽带,也是文本的读者。这是教师成为学生指导者的前提条件。
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进行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这使得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敢质疑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这种关系缺乏互动性,难以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影响教学效果,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能够整合更多优质阅读资源,发挥引导作用。传统阅读多是单篇教学,而群文阅读教师可挑选主题相关的多篇文章,拓宽学生阅读视野。例如,围绕“成长的烦恼”主题选择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文章,让学生全面认识该主题。在教学方式上,教师从单纯的知识讲授者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在群文阅读里,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比较阅读等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像让学生对比几篇童话的写作手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提升学生阅读和思考能力。
教师也是文本的读者,这是教师能够成为“教”的主体的前提条件。“群文阅读”中的文本以群的形式出现,文本的数量由一篇变为多篇,并且文本的意义具有开放性。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文本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够游刃有余地组织教学活动。此外,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和学生同为读者,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师生之间可以对话交流,这对于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异化的师生关系也是有益的。
文本,学生与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必备要素,三者缺一不可。文本是阅读教学的内容和载体。文本的意义具有开放性,学生和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文本的意义。学生是阅读教学的对象和目标,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学生阅读的过程是在自身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文本意义的过程,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学生拥有对文本意义的解读权,但这种解读是有边界的,应该是基于文本内容的解读和教师指导下的解读。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实施者,是学生阅读的指导者,要通过教师的指导促进学生高效地阅读。教师是连接文本与学生的纽带,要通过教师将文本与学生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教师也是文本的读者,教师对文本的阅读及理解是指导学生阅读的前提。
END
作者 | 河南大学2024级学科语文 贾迪
编辑 | 刘永琪 刘瑜勍
审核 | 代瑶 吉慧杰 肖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