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常营玉:人性的海拔与生活的褶皱——读迟子建《群山之巅》有感

文摘   2025-01-20 21:02   河南  

人性的海拔

与生活的褶皱

——读迟子建《群山之巅》有感


作者简介

迟子建(1964–),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主席团成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一级作家。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出版四十余部单行本。其小说集《雾月牛栏》曾获得第一届鲁迅文学奖、《清水洗尘》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2004—200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额尔古纳河右岸》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摘 要:《群山之巅》构建了一个地处北国边陲、群山之巅,由各路移民组建而成的当代小镇龙盏镇,创造了一群生活在山林之中的当代边民形象。小说从辛欣来弑母强暴小矮人安雪儿写起,到辛欣来被抓捕归案并被执行死刑为止。围绕这一贯穿始终的核心事件,小说一方面书写了龙盏镇在这两三年内所发生的事件,另一方面又由龙盏镇的辛家、安家、唐家三个家族的迁徙历史牵引出八十多年来中华民族的时势更迭史以及东北开发建设的历史。

关键词:人性;社会现象;东北文学



一、初遇:

踏入龙盏镇的文学之境


阅读这本书,我被作者对故土的深情所打动。迟子建用她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龙盏镇每一个角落的风景,让那里的风土人情跃然纸上。《群山之巅》是一部让人感受到人性光辉与黑暗并存的作品。它不仅讲述了个体的悲欢离合,更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书中每个人物的命运,都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他们的选择与无奈,他们的抗争与接纳,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二、人物画廊:

灵魂在霜雪下的炽热绽放


在龙盏镇的舞台上,活跃着一群性格鲜明、命运各异的人物,他们共同构成了一幅震撼人心的人性画卷。

辛七杂,那个脾气火爆、内心却柔软善良的男人,他对传统手艺的坚守,是对逝去岁月和文化根脉的执着追寻。即便生活的风霜在他脸上刻下深深沟壑,但他人性中的人性的质朴与坚韧,犹如北疆大地上的苍松屹立不倒。

安雪儿,宛如天使降临人间,她的纯净与善良成为了小镇灰暗现实中的一抹亮色,尽管命运对她不公,身体的残缺却未能禁锢她灵魂的自由翱翔,她用一颗剔透的心去感知世间冷暖,给予他人爱与宽容,是人性至善至美的象征,让我在阅读中不禁为她的遭遇落泪,又为她的坚强心生敬意。

唐眉的复杂情感与挣扎,更是人性幽微之处的深刻写照.她背负着沉重的过去,在愧疚与自我救赎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她的每一次抉择都似重锤敲打着我的心房,引发我对道德、友情和自我救赎的深深思索。这些人物形象丰满立体,他们的故事交织缠绕,在迟子建的笔下熠熠生辉!



三、叙事织锦:

小镇故事的多维交响


迟子建采用了一种精妙绝伦的叙事手法,宛如一位技艺高超的织锦工匠,将龙盏镇的故事编织成一幅绚丽多彩又纹理细密的锦缎。多条叙事线索并行不悖,时而交错汇聚,时而各自延展,从不同人物的视角出发,全方位地展现小镇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种叙事结构不仅使故事层次丰富多元,更让读者能够从多个维度深入小镇的肌理,去触摸每一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之间千丝万缕的情感联系。故事的推进犹如山间溪流,时而平缓静谧,时而湍急跌宕,在不经意间埋下的伏笔与悬念,如水中暗流,悄然牵动着读者的心弦,吸引着我迫不及待地追寻下一个情节的发展,沉浸在这场关于龙盏镇的叙事盛宴之中,惊叹于迟子建驾驭故事节奏与结构的高超能力,仿佛自己也成为了小镇故事的参与者与见证者。



四、主题深韵:

历史、现实与人性的和弦共鸣


《群山之巅》蕴含着深邃而悠远的主题内涵,恰似一首雄浑激昂的交响乐,在历史、现实与人性的琴弦上弹奏出震撼人心的和弦共鸣。

从历史的维度审视,龙盏镇的变迁是时代洪流冲刷下的斑驳印记,传统风俗的传承与消逝、古老行业的兴衰荣辱,都承载着民族文化的记忆与乡愁,让我在文字间感受到岁月的厚重与历史的沧桑,不禁对那些被时代车轮逐渐掩埋的过往心生惋惜与敬畏。

着眼于现实,书中毫不避讳地直面人性的善恶美丑、生活的酸甜苦辣,展现了社会发展进程中个体面临的种种困境与抉择,深刻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传统之间的复杂关系,引发我对当下生活的反思与自省,意识到在时代浪潮中坚守人性本真与道德底线的重要性;而在人性的探索上,迟子建以敏锐的洞察力深入灵魂深处,挖掘出那些隐藏在平凡外表下的伟大与卑微、高尚与丑恶,使我在阅读中不断审视自己的内心,对人性的复杂与纯粹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感悟。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小镇的故事,更是一次对历史、现实和人性的深度叩问与灵魂追寻。


《群山之巅》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次对生命、对人性、对社会的深刻反思。它让我明白,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都不能放弃希望,要勇敢地面对命运的挑战,努力活出自己的尊严。让我们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相信总会有一束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END」

作者 | 河南大学2024级学科语文 常营玉

编辑 | 刘瑜勍 李梦柯

审核 | 刘永琪 吉慧杰 代瑶

铁塔语文学刊
河南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创办。 语文教学与研究的理想平台,立足教育与思想,注重人文与学术。爱阅读,爱思考,爱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