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文言文教学困境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涵盖了爱国、生命、诚信等重要思想,是学生学习文学文化常识的必要媒介。但当下初中文言文教学却面临着一些困境。
(一)教学内容烦琐枯燥
文言文本身深奥难懂,与现代文差异大,学生很难通过自主学习将其学深悟透,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机械学习,缺乏对文言文的语言感知力和文本鉴赏能力,学习兴趣不高。
(二)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初中文言文考核以试卷评测为主,题型多为选择题和翻译题。这种方式虽能考查学生的字词、语法等掌握情况,但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的考核,无法全面评估学习效果。
(三)应用场景缺乏
文言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距甚远,学生对其时代背景等了解不足,学起来困难重重。而且在生活和学习中缺少应用场景,知识容易遗忘。
在这样的背景下,情境教学成为改善文言文教学现状的有效方法。
二、情境教学的作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在教《陈太丘与友期行》时,教师先让学生分享自己与人相约的经历,再引入文言文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学习的趣味和实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主性。
(二)提高学习效果
创造具体的学习情境,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知识,理解文章主旨,提升综合素养。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文言文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具备创新性和灵活性,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创造情境。这促使教师不断探索新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和课堂管理组织能力。
三、文境共生的教学实践
(一)以问激趣,创设情境
1. 抓住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窥探文章核心的关键窗口。以《陈太丘与友期行》为例,围绕题目设置一系列问题:“什么是‘期’?谁与谁‘期’?‘期’什么?‘期’的结果如何?” 学生带着这些疑问阅读文本,能迅速聚焦文章关键内容,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在教授《桃花源记》时,同样可紧扣题目提问:“桃花源在哪里?它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作者为何要虚构这样一个桃花源?”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深入文本,探索作者描绘理想社会背后的深意。
2. 抓住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是理解文言文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径。在《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中,通过提问“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友人’和‘元方’的人物形象吗?”让学生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在《出师表》教学时,针对诸葛亮这一人物,可提问“从文中哪些语句能看出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建议,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远见?” 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其精神品质和时代背景下的使命感。
3. 抓住语言特色:文言文语言凝练、含蓄,富有表现力。在《陈太丘与友期行》里,围绕“怒”“惭”“引”分析“友人”心理,从“戏”“不顾”看元方心理,让学生领略古人用词精妙。在《醉翁亭记》中,可引导学生关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种委婉含蓄的表达,通过提问“作者为何不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境,而要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文言文语言背后的深层意蕴和独特美感。
(二)多媒激情,构建情境
1. 选择合适素材:教师要挑选与教学内容相关、能直观展示内容和思想的多媒体素材。比如教《陈太丘与友期行》,选择配有音乐和画面的动画素材,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教授《三峡》时,可播放展现三峡壮丽风光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雄伟险峻和“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清幽秀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对三峡景色的描写。
2. 合理利用技术:合理选择多媒体嵌入的时间、内容、方式及时长。在分析《陈太丘与友期行》主题时,展示“诚信”图片,播放《诚信之歌》作为背景音乐,展示名言警句,帮助学生理解主旨。在教授《送东阳马生序》时,在讲解作者求学艰辛段落时,适时展示古代学子求学路途的插画,配合低沉缓慢的音乐,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的刻苦精神。
3. 创设合适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情境方式。教《陈太丘与友期行》时,讲述陈元方和陈季方“难兄难弟”的故事,助力学生理解人物。在教授《曹刿论战》时,可播放古代战争的影视片段,创设战争情境,让学生感受“齐师伐我”的紧张氛围,理解曹刿“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战术思想产生的背景。
(三)以演促悟,再现情境
1.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文言文中的角色,如在《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扮演“太丘”“友人”“元方”进行对话表演,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和语言文化背景。在《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中,让学生扮演邹忌和齐王,通过表演邹忌与妻妾客的对话以及向齐王进谏的场景,体会委婉劝谏的艺术和齐王广开言路的胸怀。
2. 剧本杀表演:根据文言文内容编写剧本杀并表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参与热情。在《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中,让学生创作并表演剧本,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表演能力。在教授《唐雎不辱使命》时,设计剧本杀,学生分别扮演唐雎、秦王等角色,在剧情推进中,感受唐雎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精神,同时要引导学生在表演中注重对文言文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深入领会文化内涵。
(四)以今通古,走进情境
1. 引入现代词汇:在教《陈太丘与友期行》时,引入“回头看”等现代词汇,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在教授《鱼我所欲也》时,将“舍弃”“选择”等现代常用词与文中“舍”“取”相对应,降低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的难度。
2. 描述现代场景:引入现代出行工具、服装等描述现代场景,辅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和思想。在《木兰诗》教学中,对比现代女性的职业选择和木兰代父从军的壮举,让学生理解木兰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勇敢抉择,体会古代女性的担当与家国情怀。
3. 讲述现代故事:讲述现代诚信故事,如谢延信一诺千金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守信的含义。在教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讲述现代企业家在困境中崛起,因安逸而衰败的案例,让学生明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4. 联系现代生活: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讨论“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对不对”,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的“诚信”。在教授《论语》十二章时,组织学生讨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现代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将古人的智慧融入现代生活。
文境共生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文言文深度教学,有效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质量。希望老师们都能多运用情境教学法,让文言文课堂充满活力 。
参考文献:
[1]杭建军.基于“语言建构场”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实践研究[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3(6):46 - 47.
[2]王忠兵,初中文言文的情境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36):35 - 36.
[3]蔡依.以情及境模仿渗透——情境趣味教学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语文,2023(9):86 - 87.
[4]秦奋.“文”“言”并重“文”“言”相融—一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初中生世界,2023(8):32 - 35.
END
作者 | 河南大学2024级学科语文 张杰
编辑 | 刘永琪 代瑶
审核 | 昌津平 刘瑜勍 李梦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