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包老师的新书《经理人的工作:向斯隆学管理》,通过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展现斯隆是如何一件一件地处理事情的。努力把理论上的很多观念和概念,与斯隆所做的事情,以及他当时怎么想怎么做的过程结合起来展现给大家。这是难得的企业管理实践全景案例。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写书一定要尊重历史事实!
刘润老师:能否请您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五本书核心讲的话题都是什么呢?
包政老师:最早的时候我写了三本书。同时写的!这三本书就是《管理的本质》、《营销的本质》和《企业的本质》。
写理论类的书重要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写这三本书呢?我认为,你首先得确定清楚:企业的本质内涵或它的本质规定性的特征是什么?那我不断的去思考,最后,我把底层逻辑思考清楚了。那“底层逻辑”这概念来自于刘润老师的。
刘润老师:您客气了!
包政老师:然后我就发现:企业当中,它有历史依据的最重要的内涵规定性,就是分工与组织的一体化关系体系。那么组织内涵的依据就是,比方说亚当·斯密的理论,尤其他开篇就介绍的大头针的故事。这就是企业的内涵、本质内涵,它最基本了。就说你把这些东西表层的都抽掉,它最后是这个东西。
然后我们再去看理论依据,比方说切斯特·巴纳德写的《经理人员的职能》。他就讲了企业中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是人与人之间的协同的行为关系。那我就有依据了对吧?所以我就把“企业的本质”确定下来了。
那么企业如何能够运营起来呢?它要处理的是企业内部的分工与组织的关系体系的建立,和企业外部的分工与组织关系的建立。
那么通过什么样的职能来实现呢?内部是通过管理的职能来实现的。因为那个时候受德鲁克的思想影响比较大,所以我不能把“分工与组织”作为基本的概念。它(分工与组织)本身是一个行为——就是我自觉分工、自觉组织的行为。就借用了德鲁克“管理”的概念来讲,内部它是管理这个职能来建立分工一体化的关系体系。
刘润老师:企业的本质是分工与组织的一体化关系体系。而管理就是建构这个东西的方法、手段?
包政老师:职能。那外部也有分工一体化!因为卡尔·马克思讲过了,企业内部的叫“劳动分工”,企业之间或者企业和家庭之间的分工叫“社会分工”。那社会分工也需要分工一体化关系体系的构建问题。通过什么样的职能来实现它呢?所以当时我就讲了,一定是通过“营销”的职能,来构建这个关系体系。
刘润老师:这就是《营销的本质》了。
包政老师:于是同时有了《管理的本质》和《营销的本质》的书,来阐述这三个概念:营销、管理和企业的概念。我认为我的这个思想大概是这样通过三本书来表达的。
学者一定是力求“究竟”的
那我现在深入了解了斯隆的书以后,我觉得这“三个本质”的书要改写。因为它的概念不精准!因为通过斯隆的实践我就知道了,其实比管理更为本质的它的职能是分工和组织。也就是说它分工与组织不是一种状态,它同时是一种行为。
因为斯隆的书给了我这样一个实践中的案例,他是怎么把企业内部重新组织起来并进一步的进行分工的。所以,我就把这个概念概括为两句话:在分工基础上的组织;在组织条件下的分工。
所以后面的问题就清楚了:你们先看斯隆这本书—《经理人的工作:向斯隆学管理》。
这何以是一本教会日本人管理企业的真经
因为这本书,它是比较完整地展现了斯隆职业生涯的全过程,记录下来了,而且没有任何偏见。以至于到什么程度呢?这本书他早就写完了,五几年就写完了,因为这个书里面涉及到很多人,他也跟这些人去确认:我讲的是不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人家也确认了。
但是他担心一个问题,如果这个书出来以后,会影响到他们在社会上或者在企业中,会有一个不良的或者负面的影响、不可控的影响。他很担心!于是他没出这书,一直到这些人都去世了,他终于熬到这一天了——1963年这本书就出版了。
而且这本书出版的很重要的动因,就是因为这本书组成的一个小组,叫写作组,其中有个很重要的人物叫麦克唐纳。麦克唐纳要求这本书出版、发行。最后斯隆一看时机到了,他就把这个书出版出来了,就是《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一年以后他也去世了。
有意思的是什么呢? 我到日本去留学的时候,接触了很多日本的教授和企业界的人士。因为我的导师铃木博,他是日本中小企业协会的主席还是理事。他跟我说日本企业真正学会如何经营一个企业,是看了斯隆这本书而不是德鲁克。而且在德鲁克之前,对日本影响更大的是《质量管理》。
大概是这么一个情况!
#预祝《经理人的工作:向斯隆学管理》新书大卖,购买链接如下:
为了使广大的企业老板、企业决策层以及职业经理人能够充分理解该书是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包老师亲自录制了整套的解读课件,包子堂同时会协同各地事务所一起,以班级的形式组织感兴趣的学员,共同研修,包老师和郑坤老师、郝剑青老师以及包子堂各地事务所的讲师团队一起,及时响应和解答学员学习中的问题,并且在各地事务所条件具备的地区组织学员线下讨论、共学。
如需了解具体相关信息,请添加李老师的微信咨询(18001183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