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马斯克就喜欢找那些工程师背景的人,或有工程师思维的人来当职业经理人。认为他们把精力和时间都放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放在PPT的制作上。
从泰罗时代开始,就有一批工程师进入工厂来提高效率。历史上把这一批人称作“效率工程师”。后来泰罗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当中分离出来一个“工业管理分会”,历史学家把泰罗称之为“管理之父”。1925年,“美国管理协会”成立,美国大企业的中高层职业经理人都是这个协会的会员。后来出现了一个“管理学之父”德鲁克,不知道与“管理之父”泰罗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有意思的是,至今为止,企业追求的依然是效率,是以终为始的流程效率。泰罗以后有了福特、斯隆、韦尔奇、乔布斯、格鲁夫、马斯克等等,都是向流程要效率的高手。
钱德勒在《看得见的手》中指出,“美国在1920-1922年遇到了经济萧条,市场需求突然急剧下降,现代工商企业第一次面对这种具有毁灭性的局面。经济衰退强烈表明,在需求下降的时候,企业必须迅速具备流程调整的能力”。
与此同时,斯隆开始梳理自己的产品线,制定产品政策,消除内耗,拓展市场空间。同时依靠财务监管系统来严格控制产销之间的平衡。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生产及工艺技术来改善流程,同时通过产品技术来更新换代产品,适应市场的需求。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美国很多公司从一个“企业家式的企业”转变为“经理人式的企业”。
因此,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该改为《卓有成效的经理人》,而经理人员的有效性就在于他的工程师背景及其素养和思维,在于他“以终为始”的流程效率思维。
听斯隆故事,学斯隆经营,请到包子堂。
——包政朋友圈
职业化经理人的特质是什么?
MBA课程体系强调,学管理必须先学经济学,这样一来经济学就成了管理学的先导课程,这可能是有问题的,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德鲁克明确表示,他当不了经济学家,其中的原因我们猜测可能是经济学“见物不见人”,把人抽象为“个体”,可以简单加总的个体;而管理学“既见物又见人”,把人当作具有自由意志的“个性”,当作不能简单加总的个性。
既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质,那么企业的经理人有什么样的个性和特质呢?
爱因斯坦和卓别林两个人有着不一样的伟大,爱因斯坦的伟大,在于全世界没有几个人能理解他的理论;而卓别林的伟大,在于世界上谁都能欣赏他的艺术。同样地,杜兰特和斯隆都是高手,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高手,杜兰特能够以资本运作的方式,组建通用汽车公司,却没有本事把它理顺;而斯隆能把一个拼凑起来的烂摊子,打造成一个强盛的汽车帝国。
杜兰特擅长投机。斯隆是工程师出身,具有工程师的思维特征,理性做事,公正待人,凡事讲究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力图避免个人偏见与私交,除了公司的事情以外,没人知道他还有什么嗜好。
杜兰特与斯隆结缘
1904年,43岁的杜兰特进入了汽车行业,担任别克公司的董事总经理。1907年,他试图说服摩根银行提供资金,打造汽车帝国。但是华尔街认为此时的汽车还不是一个行业,因此并没有动心。
杜兰特没有气馁,继续沿着自己的梦想前行。1908年秋,他创建了通用汽车公司,进而进行了一系列的神操作,用少量的资金,以及换股的方式,推动大规模兼并重组。仅用一年时间,就将11家汽车公司、8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以及2家卡车制造商,整合到了通用汽车公司旗下。
遗憾的是他不懂企业的经营业务,仅仅两年财务上就发生了危机,失去了对通用汽车公司的控制权。1911年,他东山再起,成立了雪佛兰汽车公司,用了4年的时间,成功化解了自身的财务危机。1916年,他想组建一家独立的控股公司,命名为“联合汽车公司”,专门为通用汽车公司提供零配件。他的收购清单中就有斯隆经营的海厄特汽车滚珠轴承公司。从此两位高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出售海厄特背后的思考
杜兰特在曼哈顿中区的办公室会见了斯隆,他省略了无用的客套,直奔主题,这正是斯隆喜欢的方式。杜兰特直接询问,是否能够购买海厄特,如果能,价钱是多少。
斯隆的回复也是直截了当,明确表示有兴趣,但需要回去跟董事会商量。这是一个职业经理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听取各方意见,进行深入思考,然后做出决策,把握机会,再上一个台阶。
斯隆和股东们深入讨论,一致认为只要价格合理,海厄特可以出售,理由有三条。
第一,海厄特的市场地位很脆弱,一半以上的产品都卖给了福特,万一福特自行生产滚珠轴承,或者转向其他供应商,那么海厄特将十分被动,经营风险难以控制。再说,海厄特的部分专利权已经过期,别人完全可以仿制。
第二,汽车业高速发展,很可能在短期内产生新技术,海厄特要想迎头赶上是很困难的。即使可以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也难以仅凭自身的财力,持续完成产品的迭代。
第三,由于汽车业的蓬勃发展,海厄特的股东们已经不能从公司的利润中获得更多的现金回报了,反而需要不断将利润用于投入,否则海厄特的生产能力很难跟上汽车业的蓬勃发展,很难跟上汽车制造商们的节奏。
经过估算,如果能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的话,是可以让海厄特的股东感到满意的。董事会经过短暂的讨论,就通过了斯隆的决定,最终以1350万美元的价格与杜兰特成交。
斯隆和他的父亲获得并平分了1012万美元。显然,18年前以5000美元买入海厄特的这笔投资,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杜兰特只支付了总价一半的现金,其余都是用联合汽车公司的股票来支付的。斯隆一夜暴富是名义上的,财富的流动性并不高。
杜兰特的确是个高人,表面上是收购海厄特,实际上是引进人才,希望引入斯隆来经营联合汽车公司,斯隆欣然答应,这也是他的兴趣所在。
杜兰特很清楚,他的兴趣和长处不在经营一家企业。于是,他给了斯隆完全自由的经营权力。仅一年的时间,公司的销售额就达到了3.36亿美元。斯隆又一次展现了他已经习得的经营思维与经营能力。
1918年,杜兰特故技重演,通过股票互换的神操作,将联合汽车公司并到通用汽车公司旗下。斯隆也随之成为通用汽车公司的股东、董事、管理委员会成员,兼高层管理者、副总裁,继续负责经营联合汽车公司。从此,斯隆开始了在通用汽车公司的岁月。
经理人的思维
从中我们能感知到,经理人的思维很像工程师的思维,并且能够用工程师的思维去思考一个企业的经营业务系统,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谋求最终的经济成果。换言之,他们会努力弄清楚企业经营业务系统的内在逻辑,确保系统有效地实现目标,遇到麻烦,寻找原因,妥善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化以来,最早进入企业管理的是一群机械工程师,称“效率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泰勒就是工程师出身,在美国工程师协会中创办“管理分会”。亨利·福特也是工程师,在企业经营实践中,弄明白了效率和利润的来源,开发出标准化的T型汽车和规模化的流水生产线,开启了大众消费汽车的时代。有意思的是,人们在大谈“创新”“创造顾客”“企业家创新精神”的时候,却忘记了亨利·福特。
斯隆也是工程师出身,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专业。他在企业的实践中,学会了经营,懂得企业活下来的法则。他的工程师思维逐渐转变为企业经营的思维,转变为职业经理人思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产业社会自从有了斯隆,历史上的“效率工程师”职业消失了,产生了“职业经理人”。
选拔职业经理人并不复杂,只需要考量他的思维,一种像工程师那样考虑企业经营问题的思维。
职业经理人骨子里就懂得效率的重要性,无须告诉他如何才能有效。面对机械系统,他考虑的是如何有效;转向企业经营系统,他依然考虑的是如何有效。有效性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离开了有效性,他自身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
斯隆的早期经历也表明了这一点,虽然他只是海厄特的一名制图员,但对经营业务很操心,一心想帮助老板扭亏为盈。在建议屡遭老板拒绝后,他愤然离职。
后来遇到了杜兰特,斯隆凭借工程师式的经理人思维越做越好,最终成为整个通用汽车公司首屈一指的领导人。
内容编辑:郑坤
制作编辑:李星震
#预祝《经理人的工作:向斯隆学管理》新书大卖,购买链接如下:
为了使广大承担运营企业责任的经理人阶层,能够充分理解《经理人的工作:向斯隆学管理》,并能由繁化简的把所学应用于实践。包政老师亲自录制了基于本书的全套教学课件。现作者联合包子堂各地事务所讲师团队,一起推动有关本土“职业经理人”的教学辅导工作。
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添加李老师微信:18001183464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