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服务产品大赛,还有多少创新空间?

创业   其他   2024-08-05 21:08   四川  
点击哲响↑陪你共同成长

  8月8日下午20:30 分享一下  
福建天衡联合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召集人 白劭翔
 综合规模所如何突破专业化这个伪命题 
欢迎预约直播
↓ ↓ ↓
作 者|梦 然 (微信ID:maybereal) 
来 源|哲 响 (微信公众号)



大家好,我是梦然。


说起法律服务产品大赛,我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律师们,或多或少都是参与过的。近五年时间里,产品大赛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省份的律协和各大律所,这股强劲的东风,已从北上广吹到了新疆西藏。

如火如荼大赛中,律师们在各行各业的下沉与细分,已经超过了我们的想象,特别是在目前律师人数暴涨的情况下,律师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产品的呈现上和赛道的选择上也越来越卷。

纵览整个律师行业,我们用近五年多的时间,完成了法律服务产品化的意识觉醒,让律师群体开始重视并启动法律服务的产品研发。可以说,这五年是法律服务产品启蒙的1.0阶段。不可否认,产品大赛的存在,进一步宣传了产品思维,也推动大家迈出了产品研发的第一步,它更像是一个催化剂,激发了整个法律服务行业的创新活力,推动了法律服务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但随着律师们产品思维的日渐成熟,产品大赛的种种“不足”也开始暴露在大家眼前,未来的产品大赛该如何更好满足律师发展需求?这其中涉及到怎样的转变?




从萌芽到火爆

产品大赛的变化


记得五六年前,刚开始提出法律服务产品化这个概念时,许多律师对这一概念还感到陌生与不解。但随着律师的认知拓展和市场的竞争变化,各大律所接连落地法律服务产品大赛,律师们也逐渐认识到产品化对于提升法律服务效率、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性。

大家发现,传统的一对一服务模式,对团队的承载力非常有限,这就导致律师团队的业务很难在市场中产生增量。于是,许多律师开始尝试将法律服务标准化、流程化、产品化,通过标准的流程、批量的模板,获取更多同类案件,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这种观念的转变,不仅推动了更多优秀的法律服务产品不断涌现,也为整个法律服务行业的创新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随着律师们对产品化概念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各类法律服务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我们近些年参与辅导法律服务产品大赛,接触了近300+作品发现,从基础的法律咨询、合同审查,到复杂的并购重组、知识产权保护,涉及了房产建工、刑事、知识产权、婚姻家事、公司治理、资本市场等多个业务领域,包括了养老、直播、文娱、物流、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多个行业领域,甚至也有与技术相关的大数据法律分析产品,比如电子证据可视化系统。


法律服务产品的细分领域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日益丰富,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也极大地提升了法律服务的专业性和附加值。

随着我们的观察与追踪,近些年的法律服务产品,有一部分已经进入了市场,获得了市场的验证与认可。在律师与客户的相互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意识到,通过购买法律服务产品可以更加便捷、高效地解决法律问题,降低法律风险。

这种市场需求地不断增长,进一步推动了法律服务科技化的进程,我们看到,与技术相关的产品,如天同的电子证据实验室、海蜂法务的常年法律顾问产品,均在市场上获得了非常好的反响。

当然,还有一些特别细分的赛道,如MCN公司的网红孵化法律服务、老年群体的遗产继承法律服务、餐饮业的股权激励法律服务等,均在其细分领域中,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业务增量。

从产品意识的启蒙,到产品孵化的推动,再到产品科技化、市场化的助力,可以说,通过“以赛促创”的形式,产品大赛为律师行业的产品化发展开了个好头。



 产品大赛的余温
还能持续多久

五年时间里,随着律协的支持、律所管理者的重视、产品从业者的推动,法律服务产品化在初期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感受到,律师们的参赛热情正在逐渐降低。

一方面,由于律师对于产品研发的投入精力不足,有不少作品会在比赛中未获佳绩,如此一来也就削减了律师参赛的信心;另一方面,随着产品化的深入发展,一些比较突出的法律服务产品已经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和推广,无需再通过比赛来证明其价值。


这种参赛热情的降温,导致参赛作品的数量越来越少。


当然,产品的同质化也是律师不愿再投入的原因之一。

前几年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在各个行业领域里,都有相对比较优质的法律服务产品诞生。但随着这些产品在相关市场中被接受认可,新的产品在寻找创新点和突破点变得越来越困难,所以,我们会看到,产品大赛中容易出现一些“熟悉”的同质化产品。

如何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和创新,成为了摆在参赛者面前的难题,如果无法找到新的客户需求和突破点,参赛的热情将会一再降低。

当然,律师们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心态,其实与大赛本身也有一定的原因。

客观来说,在参与辅导各大产品大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比赛形式和内容上呈现出一定的固化趋势,一些律所的产品大赛仍然沿用同一套模式和方法,流程还是初赛和决赛,奖项依然是第一第二第三名。

从活动组织方来说,如果一直沿用老模式,缺乏创新和突破,不仅难以吸引更多律师的参与,也难以激发参赛者的创造力和激情。如果从比赛的形式上不能有所创新的话,产品大赛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将大打折扣,产品的余温将难以持续下去。



创新与合作的双轮驱动

可以说,法律服务产品大赛的1.0阶段已顺利达成,下一阶段的开启,需要更多元化的改变和尝试,我们认为或许以下几个点子,能为法律服务产品的第二个五年带来新的突破。

第一,在所内构建产品创新平台。

为了激发参赛律师的创造力,提升他们对产品的理解,可以让所内有产品研发经验的或参赛获得名次的律师,成为新赛季的辅导老师。通过定期组织线上线下的交流分享会、头脑风暴会等活动,促进参赛律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知识共享,让导师为参赛作品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在产品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这种创新共创平台的构建,不仅有助于提升参赛律师的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还能让导师与参赛作品捆绑,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凝聚力,让比赛的参与人数和活跃度增高。

第二,律所投资孵化产品走向市场。

对于产品大赛的获奖作品,不要只停留在奖金和荣誉上,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帮助获奖作品投入市场。

比如,给获奖产品一笔投资,获奖律师可以用这笔投资对产品做线上推广、渠道合作、业务分发等。同时,利用律所的品牌优势,为这些有潜力的产品提供品牌宣发、市场推广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快速走向市场并实现业绩增长。


这种孵化机制的建立,不仅能提升参赛律师的信心,刺激他们研发出更多优秀的产品,也有助于律所在品牌势能和人才吸引上有更强的影响力。

第三,与头部客户合作实现真正的路演。

为了加强律所与行业头部客户的合作和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和痛点问题,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法律服务产品大赛的创新,可以与头部客户合作举办产品大赛,邀请客户当评委,通过组织路演活动或产品展示会等形式,让参赛作品直接面向客户,接受市场的检验和反馈。

这不仅可以让产品提升市场认可度和影响力,也可以为产品后续的优化和升级提供更真实的样本,于律所而言也进一步加强了客户粘性。



写在最后


法律服务并非孤立存在,它与其他行业紧密相连、相互渗透。也正因如此,法律服务产品也不该是“自嗨”的产物,更需要进一步面向市场、面向客户,拥抱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维。


如此一来,对于法律服务产品大赛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如果说,曾经我们通过产品大赛成功迈出了产品意识萌芽和研发的第一步,那么,下一个阶段的产品大赛,或许更需要注重与业界的多方合作与生态构建,推动法律服务产品的持续迭代和升级,实现法律服务行业的创新发展。





今天是8/5,很高兴在「哲响」遇见你,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交流,
欢迎扫码,与我成为朋友。
▼▼▼


业务咨询 | 品牌合作 | 培训报名 | 商务对接 | 转载开白 
欢迎添加或电联咨询顾问-见叔

   联系电话:19136133707  微信号:DCLJ_1616


哲响
哲响专注为“律师团队”提供增长规划、品牌建设、获客转化、薪酬设计等咨询辅导服务,案例包括:重庆平行线刑民融合、江苏蚂蚁刑辩、湖南有盼商事、四川静观劳动法、云南闻声法税、贵州燕筑刑辩、深圳点金重大商事、河北新答案执行、安徽祥羽商事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