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之吴国(一),让贤的开始,得到晋国扶持而走向强大

文摘   2024-12-18 13:41   浙江  

在谈到吴王夫差时,我与孩子关于夫差算不算得上霸主有不同看法,我认为夫差算不得霸主,孩子觉得他是。那么就走进吴国的点点滴滴,去细细探究一番吧。

吴国,存在于约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致疆域范围约为今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

吴国的建国,并不是来自于周武王的分封,而是在武王灭商之前便已建国,然而吴国却是姬姓国,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姬姓周部落的大本营是在陕西一带,起源地位于今陕甘黄土高原和渭水流域一带,武功、豳地、岐山等先后为周部落居住的主要区域,怎么在长江中下游又立了一个吴国?

它源于一段让贤的佳话。周部落传至公亶父时期,他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季历有一个儿子叫姬昌,能力出众,深受公亶父的喜爱。公亶父打算将首领之位传给季历,这样姬昌就能顺理成章作为接班人。

可不管是长子继承制还是兄终弟及,怎么也轮不到季历。于是公亶父把想法告诉了太伯和仲雍。太伯和仲雍做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决定——两个人远走他乡了。

两个人的出走也有一说,是借为公亶父采药的机会逃难而走,我更偏向于是他们商讨过后的让贤的美谈。且听我说来。

能走多远就走多远,这一走,就走到了荒凉的江南,相对于中原来说,这里是蛮夷之地,定居于梅里(今江苏无锡的梅村)。

这里的原住民当时并未开化,生活状态也还没有趋于稳定,而太伯和仲雍带去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农业技术以及最为先进的中原文化,同时二人也主动加入当地的民风民俗,如“断发文身”。

二者结合,太伯仲雍改变了江南的景象,带来了欣欣向荣的生活,那些原住的小部落纷纷依附于他们。因而建立了吴国,也就是勾吴古国。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下同

太伯仲雍二人到一个蛮荒之地,对当地的原住民来说,他们是外来入侵者,而却能做到开发当地,还能建国,如果不是早有准备和成算,是不是早就被杀了?而这个准备和成算,如果没有公亶父的鼎力支持,他们怎么能带走那么多的种植工具?光凭两个人赤手空拳能打下江山?

这便是我认为太伯和仲雍是让贤美谈而不是逃难出走的原因。吴国后来有一段被记载过的历史也试图效仿这个美谈。

等到姬昌的儿子周武王灭商成功,分封诸侯时,饮水思源,感念两位堂爷爷太伯和仲雍的深明大义,找到他们的后人打算封侯。

彼时太伯早已去世,无后,由仲雍一脉继承了吴国。当时吴国的掌权人是仲雍后人周章,便将周章的弟弟仲虞分封到了虞国(可点击东周列国之虞国,大义的开头,故事性很强的结尾),而吴国也正式成为周朝诸侯国。

而后很多年,周朝从西周走到东周,春秋诸侯争霸的高潮时期,晋国、齐国、楚国、秦国等国相继强大称霸。而一直默默无闻、处于边缘地带的小透明吴国也来到了第十九代国君寿梦的时代。

从寿梦开始,吴国日益强大,开始踏入中原,走上春秋的主舞台,也在这个时期,寿梦自称为王。所以我们后世看到的吴国国君,均称吴王。

吴国的日益强大,也是一种机遇,得益于“国际局势”中的晋楚争霸。这里要提到一个叫巫臣的人,他本是楚国的大臣,因与楚国多名大臣争夺一名女子背离楚国,出逃到晋国,成为晋国的大臣,并向晋国国君提出“联吴制楚”的策略,于是被晋国重用出使吴国。

巫臣不仅为吴国带去了晋国几十辆战车,还教授了晋、楚两国先进的用兵之术和车战之法,大大提升了吴国的军事力量。

晋国为什么要帮助吴国呢?晋国除了楚国,还要多线作战,且与中原诸侯之间的关系也随着利益的争夺也时常有变化,而相对偏安一隅且还没被明确立场的吴国不仅易于控制,而且地理位置上也适合牵制住楚国。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下同

寿梦抓住晋国扶持的机遇,积极融入中原诸侯的圈子,亲自到洛邑朝拜周天子,参加诸侯国之间的会盟,与晋国结盟,配合晋国的疲楚战略。在具备实力之后,多次进攻楚国以及楚国的附庸国,使楚国丧失了许多附庸和盟国和疆域。

可以说是,这时的吴国不仅打响了名气,还直接挑战了楚国在江淮一带的霸主地位。

历史是个轮回,自己祖先公亶父曾遇到过的事,寿梦也遇到了。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夷昧、四子季札。四子季札知书达礼、仁爱贤明,深得寿梦的喜爱。

寿梦想要把王位传给季札,可是季札不肯接受,于是在临终前 ,把儿子们都叫到身边,并嘱咐长子诸樊,王位一定要兄终弟及,以便最后传到季札的手中。

最后吴国国君之位到底有没有传到季札手里呢?且听下回分解。


程小鱼
作为家庭主妇跟文字爱好者,深入到柴米油盐,浅出至生活价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