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之楚国(二),偷牛!蛮夷?不再执着

文摘   2024-12-26 22:29   浙江  

西周周成王封楚人的首领熊绎为子爵,从此时起便有了50里封地的诸侯国楚国。

楚国初立国时,却不像其它诸侯国那样风光、隆重,甚至可以用狼狈来形容。

彼时的楚国非常穷,穷到好不容易造好祭祀台,却没有祭祀要用的牛。万般无奈之下还是去邻国鄀国偷了一头小牛。为了不被牛主人发现,连夜宰杀完成了祭礼。

可令楚国尴尬与难堪的还不限于此。没过多久,周成王召集各诸侯国会盟。熊绎带着并不丰厚的土特产,跋山涉水、风尘仆仆来到周朝王室宫廷,却连上桌吃饭的资格都没有,而被安排一些打杂的活,如给其他诸侯国国君倒酒,如和同样卑微的鲜卑首领一起看守火堆。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下同

我想,那个坐在火堆前望着熊熊烈火的楚国国君,此时心里是万般滋味涌上心头——失落与屈辱。从先祖时期就传承的想要被中原承认的梦想依然没有实现。因为他的楚国被看作蛮夷,也因为他的楚国这时太弱了,弱且穷。他在选择隐忍的同时意识到图强才是硬道理。

回到楚国,熊绎带领族人、百姓一起发展生产,就有了我们熟知那个成语——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烂衣服开辟山林荒地。

这段时期的楚国,可谓是一边卑微事周王,一边艰苦奋斗。终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楚国一改穷乡僻壤的面貌,逐渐有了一个诸侯国该有的样子。

也在差不多时期,有一段史料记载,周昭王(周成王的孙子)三次征伐南方蛮夷,对象是虎方、三苗后裔楚蛮和扬越。

这里的楚蛮,并不是楚国。所以,昭王南征并不是如某些说法那样是“因为楚国不臣服于王室而伐楚”,楚国贫弱的面貌即使有所改变,但他们的军事能力还有限,不然那些尚未归顺的蛮夷部族作乱,也许都用不到周王率王师亲征,派兵协助楚国也能搞定。

不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周昭王的亲征南方,还因为南方蛮夷盘踞的地段里蕴含着丰富的铜矿资源。铜意味着武器,意味着青铜器,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周昭王的连续南征,周王朝的疆域向南大幅度扩张,直抵汉水。周昭王及其儿子周穆王便在汉水以北建立了一批姬姓诸侯国,称为“汉阳诸姬”。汉阳诸姬的任务,一是为了防御“淮夷诸嬴”,二是建立了一条守卫与运输铜矿资源的大通道。后来楚国崛起,周王室衰微,汉阳诸姬与铜矿资源尽归楚国。这是后话。

回到西周时已经摆脱贫弱的楚国,时间线来到它的第六位国君熊渠在位期间。比起前面兢兢业业发展生产力的国君,熊渠显然胆子更大,也更具野心。

站在先辈们的肩膀上,在熊渠的治理下,楚国的国力蒸蒸日上,周围有一些蛮夷小部落也陆续归顺楚国,这极大地壮大了楚国的实力。

而大环境的周王室,当时正值周夷王时期,处于王室衰落阶段,有些异姓诸侯不仅不再对王室履行朝贡义务,还反叛。熊渠抓住周夷王疲于应对这些事的机会,趁机攻打一些周边的诸侯国。

比如向西征伐庸国(今湖北竹山县);沿汉江南下驱赶扬越进入江汉平原,并一直向东追击,占领了整个江汉平原;趁周天子征伐鄂国(今湖北鄂州、武汉一带)之机,进军至鄂地。

这些开疆扩土的操作,着实让楚国的疆域扩大了不少,已经远超于最初的方圆50里了。

值得一提的是,熊渠的开疆拓土策略并不盲目,他有意避开了姬姓诸侯国,攻伐的都是一些异姓诸侯国。为什么呢?很简单,若是打姬姓诸侯国,容易招致同为姬姓的小国联合起来围攻,甚至一些大的诸侯国讨伐。以楚国当时的实力,若是这样一打,被打回原形都有可能。

而异姓诸侯小国本身就不受周王室重视,既搬不来救兵,也实力本身有限,打起来没风险。

所以说熊渠对时局的判断真的准,准到他似乎有些狂妄了。他接下来说了一句话、做了一件事,让后世史书无法翻阅过去。

他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此话一出,我觉得,可以作为楚国历代先祖想要被中原承认“楚人不是蛮夷”愿望的结束。既然我楚人怎么做都不能被承认,那索性认下了。既然我楚国是蛮夷,那你们中原的那些规矩自然我也可以不遵守了。

于是做了一件大事,将自己的三个儿子封王,并赐了封地。

大儿子熊毋康为句亶王,封地在今湖北荆州一带;二儿子熊挚红为鄂王,小儿子熊执疵为越章王,后世推测后两位王的封地应该在荆州到鄂州一带。

这一句话,这一件事,可以看出楚国已经不再执着于证明是不是蛮夷了。

封三子为王,在当时被认为是——僭越。周夷王去世,周厉王继位,这位老大有点暴虐,下手够狠。这时的熊渠又一次判断对了形势,担心这僭越之举引起周厉王的不满继而讨伐楚国,就赶紧取消了三个儿子的王号。

这一封一取消,虽然在当时没惹出大麻烦来,但却为楚国接下来的内乱埋下了祸根。

熊渠去世,本该继位的大儿子已早逝,便传位于二儿子熊挚红,但三儿子熊执疵发动政变,弑兄而自立为国君。也是从这时开始,楚国公室内部的兄弟相争、叔侄相争的血腥事件时有发生。

而后近百年,发展,内斗,楚国就这样跌跌撞撞走进了东周,迎来了它吹响争霸的号角。


程小鱼
作为家庭主妇跟文字爱好者,深入到柴米油盐,浅出至生活价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