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的后半部分,《红楼梦》里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登场了,他便是贾雨村,姓贾名化,表字时飞,雨村是他的别号。
贾,同“假”。贾化,假话;时飞,实非;贾雨村,假语村言。
贾雨村是湖州人,出生于没落的诗书官宦之家,家里衰微至穷困,到苏州只是想进京赶考,但无奈银钱不够,只能寄居在葫芦庙内,以卖字作文为生。
葫芦庙隔壁便是甄士隐家,贾雨村与甄士隐两个读书人自然而然会熟悉起来,经常在闲暇时谈天说地。
这年中秋夜,贾雨村望着那郎朗明月,想起自己的境遇颇为感慨,便不由得吟诵了两句对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那匣子里放着的美玉,等待着一个大价钱;神女留在盒子里的玉钗,等待着时机,一到就化为燕子飞去。
恰巧这时甄士隐来邀请贾雨村到他家里去饮酒赏月,听到这两句诗说到:“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
两人在书院中畅谈加美酒,兴之所至的贾雨村随口而出:“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清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甄士隐大呼妙哉,他在这首诗里听出了贾雨村不甘于久居人下的野心。然而贾雨村却十分惆怅地说出了自己的困境:“去京城考试路途遥远,这一路上的费用光靠我每日卖字作文也筹措不出来。”
大义且心善的甄士隐当即表示“费用之事我来处理”,命下人拿了五十两白银和两套冬衣送给贾雨村,并说“十九日来黄道吉日,雨村兄便可乘船西上”。贾雨村坦然接受了甄士隐的帮助。
第二天到日上三竿,甄士隐一醒来,便想着还要为贾雨村写两封京城官宦人家的推荐信,不曾想下人告诉他,贾雨村已经走了。如此作罢。
至元宵佳节,甄士隐叫家里仆人霍启(即祸起)抱着女儿英莲外出看灯会。哪知霍启遇三急,把英莲放在一户门槛上坐着,等他回来时,英莲已经不见了。霍启找了半夜,也没找到英莲,也不敢回甄府,便逃跑了。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下同
等到甄士隐夫妇发现时,为时已晚,年过半百才得来的女儿再也找不回了。夫妇两人伤心欲绝,相继大病一场。
不幸却还未结束。不久,隔壁葫芦庙在准备油炸供品时,走火,附近人家房舍大多有木制品,因此一条街上都烧了起来。甄士隐家就在葫芦庙隔壁,在烧了一夜的火中,成了一片瓦砾场了。
甄士隐只得带着家眷投奔到岳父封肃家。这封肃不是个善人,把甄士隐余下的家产都哄骗了去。而甄士隐本就是读书人,不善营生,贫病交加,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这日到街前散心时,遇到一个跛足道人,他口里说了许多言词,甄士隐听罢,上前问到:“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到好、了、好、了。”
道士回:“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便名《好了歌》。”
甄士隐闻此言,早已心下通透,随即附和了《好了歌》,为它作文一篇,算是注解。
道士听完甄士隐的注解,大赞,于是两人携手而去。
回想之前,一个癞头和尚与一个跛足道士看见甄士隐怀抱3岁英莲的样子,说了一首诗: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这不,正好应验了呀。
那后来贾雨村考上功名了吗?且听下回。
文后附上《好了歌》以及甄士隐的注解。以下均为引用: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甄士隐注解: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