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前一篇(写给孩子的《红楼梦》(三),贾雨村志远登场,甄士隐仙化归去),孩子跟我反馈道:《好了歌》比较容易理解,没有复杂难懂的字,但甄士隐对《好了歌》的注解有好几个字不认识,不如《好了歌》直白。
故作此文,对甄士隐注解《好了歌》的诗词做一个简单的解读,如有不妥,还望看官们不吝赐教。
我将整首诗分成五小节,对每一节做一个详细的解读。
第一节: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这一节中“笏”这个字我们不太常见,发音为hù。古时大臣在朝廷上手中会拿一个狭长的板子,这种板子一般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这个板子便称作笏。
“笏满床”源自“满床笏”这个个典故。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过六十大寿时,他的一众儿子女婿来祝寿,而他们又都是朝廷里的高官,手中拿着笏板。在行拜寿礼时,他们把手中的笏板放下,这些板子多到可以放满一张床。
而后民间借此编排了一些戏曲,广为流传。在《红楼梦》之后的章节里荣国府听戏的场景里,便提到了《满床笏》这一戏曲。
“满床笏”用来形容一个高门大户的福禄昌盛、富贵寿考,寓意好,因此深受那些高门大户的喜爱。
绿纱是富贵人家用的窗纱,蓬窗是形容穷苦人家家里的窗户。
整句诗可以这么理解:你看那简陋空荡的堂室,当年可是众多手持笏板的高官齐聚的华丽大屋;你看那园子里的草儿枯黄、树木衰败,当年这可是莺歌燕舞的场所啊。
蜘蛛丝已经挂满了这屋子的所有房梁,绿纱却配在了蓬窗上。
这一节,述说的是一个高门大户的衰败景象,在正风光时的奢侈华丽与门庭若市,这鲜明的对比,有感慨,也有无限唏嘘。
第二节: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这一节也甚是有趣。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青春年华到两鬓斑白,说韶华易逝,岁月无情。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昨日送葬,今日则是爱情甜蜜缠绵悱恻,从死亡的绝望到生命延续的希望,说生命的短暂。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家里金银多得数不清,无限富贵,可一旦落败,就是那遭人唾弃、谩骂的乞丐。
第三节: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膏粱,指肥肉和细粮,指精美的饮食,也隐喻为富贵生活。
我正感叹他人的命不好,太过短暂,哪知道自己转头就遭遇了不幸。
即使你教子有方,保不准以后他就成了强盗。即使你费尽心思为女儿选择一个大富人家的丈夫,说不定以后她会堕落到烟花巷。
第四节: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纱帽,即乌纱帽,是古代官员头上戴的帽子。从明朝开始,在文学作品里以乌纱帽来代指官员,戴了乌纱帽即当上官,摘掉乌纱帽即被罢免。
紫蟒,此处指紫色蟒袍。古代官员所穿的官服颜色由官阶来决定。一般穿紫色蟒袍的,已经是皇帝之下最大的官了,神剧高位。
大意是说:你嫌弃官职太低,不遗余力地追求更高的权力,那么终将有一天会有枷锁上身,牢狱之灾。昨天还嫌弃身上的破棉袄不保暖,今天就嫌弃紫色蟒袍太长了。
所以在这一节里,借官员的穿戴,来说人在权力欲望上的贪婪。
第五节: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一节从字面上看着不算难理解:在这个混乱的舞台上,你唱完我登场,却把他乡当成是自己的故乡。这太荒唐了,努力一番却是为别人做了嫁衣。
这个混乱的舞台,喻指官场。官场如此这番,今朝这个人得势,趾高气昂,人人都要为他马首是瞻,但终有一日还是会被其他人取代,每个人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欲望去争夺去努力。
浸染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终究会迷失了自我,把名利富贵摆在了首位。
然而,等到最后,回头一看,之前辛辛苦苦做事,却是帮助别人获得了富贵名利,而自己啥也没得到,不过是白忙活一场,这是不是太荒唐了?!
尚小的孩子,还并不懂得什么是名利,什么是权力。在如今物质丰富的年代,连富贵的二字的欲望恐怕也不甚理解。读到这首诗,暂且有个印象,等日后经历了社会的锻炼,再来回味这首诗词的深层意味,便能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