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康王死后,把国君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史称楚郏敖。这个谥号不是王,各位看官们便有点数了:楚郏敖在位的第三年,让自己的叔叔公子围任令尹;在位第四年,楚郏敖生病,公子围以探病为由进宫弑楚郏敖,为绝后患,还杀了楚郏敖两个儿子,如此自立为王。可以说这是一场一开始就在谋划的篡位。
公子围便是楚灵王。这时是公元前541年。
古语有云: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这里的楚王指的就是楚灵王。而这个“细腰”还不是女子的腰,是那些臣子的腰。正因为国君有这个奇怪的嗜好,那些臣子为了保持细腰,不仅每天都是吃一顿饭,而且穿衣时还要把腰带缠得紧紧的。放在如今,这是妥妥的减肥良方啊。
楚灵王“流传”下来的还不止这句古语,还有两个后世对他贴的标签——穷奢极欲、穷兵黩武。
小朋友们熟悉的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里面的楚王也是楚灵王。图片源自网络,侵删,下同。
穷奢极欲突出表现在修建章华台上。史料记载,章华台“台高10丈,基广15丈”,拾级而上,中途要休息三次才能到达顶点。可以想象,非常的宏伟。这在万事靠人力的古代,从而可知,消耗的不仅仅是财力、民力,还有民心。
穷兵黩武又表现在哪里呢?主要是因为他先后灭亡了赖国、陈国与蔡国,多次征讨徐国等小国,这样不讲礼义,这才有了后世对他如此评价。
但他其实也做了一些颇有建设性的创举。楚灵王在位期间,享受到了第二次弭兵之会的福利,楚国与晋、齐、郑、宋等重要诸侯国的关系良好。因此,他最初是把目光放在了吴国身上,在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巢(今安徽寿县)、州来(今安徽凤台)三地筑城防守,阻断了吴国溯淮水而上的通道。
灭亡陈国、蔡国,设县筑城,迁走汝颍地区那些小诸侯国的诸侯及民众,这样实际就控制了淮北汝颍一带,起到的作用是隔断了晋、吴之间的交通要道。公元前530年,楚灵王征伐徐国,也是意在阻断吴国北上的通道。
而且楚灵王还做了一件其他楚王没做过的事:你晋国可以“联吴制楚”,那么我楚国也可以“联越抗吴”。
如图,楚灵王所做的事,如果持续下去的话,后来的历史大概率就改写了。
可惜伐徐的第二年,楚灵王的两位弟弟公子比、公子弃疾,楚国国内反对他的大臣,以及陈、蔡等想要复国的势力,发动叛乱,杀楚灵王的太子禄楚灵王自缢而亡。自然,他构建的对抗吴国的计划也随之破产。
写到这里,笔者感觉到楚灵王大概是个极其矛盾的“人才”。他贪图享乐,他刚愎自用好大喜功,他不讲礼仪,他崇尚武力,但同时他又看得清时势,还颇具军事上的雄才大略。据史料记载,他还任人唯贤,有薳氏、屈氏、若敖氏等公族人氏,也有伍举、申无宇、郑然丹等非公族大臣。
楚灵王过后,先是公子比当了不到两月的国君,是为楚初王,后被公子弃疾威胁而自杀。公子弃疾自立为王,是为楚平王。
楚平王在位早期,楚国因为楚灵王时期的大兴土木、连年征战以及内乱,民间怨声载道,故而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对外停止战争,让陈、蔡复国,与邻国交好;对内减轻国民赋税,施惠于百姓。如此一来,楚国终于政局稳定,并慢慢开始恢复。
然而这样贤君的状态仅仅存在了几年,楚平王似乎被他哥哥楚灵王邪恶的一面附体,甚至变本加厉。
他如楚灵王一样,贪图享乐,生活奢靡,大兴土木,修建宫室。
他还强夺自己的儿媳伯嬴为妃,从而又因此事猜忌太子建和太傅伍奢,听信费无极的谗言,导致太子建流亡以及伍家灭门惨案的发生,这事为吴国攻破郢都埋下了祸根。太傅伍奢是伍举的儿子,吴王夫差最佳助手伍子胥的父亲。
他不善管理臣子,纵容费无极等人的贪腐。
但他的能力又远远不如楚灵王,因为他的不重视,在对吴国的几次战争中失败,先后丢失州来、钟离、巢等城池,使楚国陷入对吴国的战略被动。
楚平王共在位十三年,虽然楚国还未发生什么大的乱子,但后来的灭顶之灾不得不说是他是最佳助攻。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去世,他与伯嬴所生的儿子熊珍继位,是为楚昭王。
楚昭王在位的第十年,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孙武等人的辅佐下伐楚,攻破楚国都城郢都,史称柏举之战。
插个题外话,复仇的伍子胥将楚平王的陵墓掘开,拖出楚平王的尸体鞭笞三百下,以此报了不共戴天的杀父兄之仇
楚昭王逃亡随国(今湖北随州)。而留下的楚国军民奋起抵抗,楚国大夫申包胥则赶到秦国,请求秦国出兵,这就有了“哭秦庭七日,救昭王返楚”的美谈,终于迫使吴国退兵,楚国得以复国。
以前读到吴国攻破郢都的这段历史,我总以为是楚昭王太过昏庸无能,然却不是,昏庸无能的是他爹楚平王。比起楚灵王来说,从对楚国后续的影响上来看,楚平王更应该被钉在楚国的罪人柱上。
后来,楚昭王回到楚国之后,会做些什么事呢?楚国能再次恢复往昔的荣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