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之楚国(七),后庄王时代,内乱让楚国的主角光环点点熄灭

文摘   2025-01-17 11:08   浙江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熊侣病逝,儿子熊审继位,即楚共王。

虽然楚共王继位时才十岁,但他爹楚庄王留下了十分厚实的家底,还有他的叔叔子重、子反以及大臣公孙婴齐、申公巫臣一行人尽心尽力的辅佐。所以即使楚国在楚庄王之后,迎来的是一位年幼的国君,楚国依然在中原诸侯国中有较强的号召力。

在他继位第二年,子重就召集秦、齐、宋、郑、鲁、卫等十一国在鲁国蜀地结盟,称“蜀之盟”。

然而,霸主之位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谁都想要,打下来不容易,守住更不容易。

在楚共王的职业生涯中,晋楚争霸还是主旋律,而众多墙头草们就苦不堪言了,常发生的状况是:楚国发现有个小国对他不恭敬了,出兵,于是被攻打的小国赶紧向晋国求救。反之亦然。齐、宋、鲁这等还算有分量的诸侯国也免不了,何况郑、陈、卫等更弱的诸侯国呢!

次数多了,墙头草们都有点受不了了。因为不管是晋国占了上风,还是楚国占了上风,吃亏认错的都是墙头草们。

公元前579年,彼时宋国有个大夫叫华元的人,同时与晋国执政卿栾武子、楚国令尹子重都是好朋友,中间牵线让双方来了一次“弭兵会盟”,停止战争吧。

其实,细细盘算一下,晋楚两国直接面对面开打的重量级战争,真的是没有几次。

第一次是楚成王和晋文公打的那场先退避三舍的城濮之战,楚国输,晋国奠定了霸主地位。第二次楚庄王攻打郑国之后晋国才迟来的救援,引发的邲之战,楚国胜,楚国奠定霸主地位。

而这第三次,就发生在“弭兵会盟”之后的事。据史料记载,弭兵会盟的第二年,楚国、晋国就各自在小范围内破坏合约,直至在公元前575年,爆发了鄢陵之战。这次战役中,楚国输,亲自领兵作战的楚共王被射瞎一只眼睛,当时的司马子反也因战败自杀。晋国拿回了中原霸权,而楚国失去了霸主地位。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下同

鄢陵之战可以说是楚共王在位期间最大的决策失误——在形势不明的情况下,他领兵撤退了。

趁夜色撤退,说直白些,就是逃跑,作为彼时还是霸主的楚国的国君,在当时还是在后世,嘲讽讥笑一番可以说一点不过分。要知道当时晋国的军队内部也与楚国一样,也有不少问题,并不是最强之师。

而从后续楚国发展的结果来论,鄢陵之战的失败,对比起楚共王对楚国国内权贵人士的管理不善,显然是小巫见大巫。前者让楚国失去了霸主之位,而后者却让楚国差点亡国。

看官们,还记得楚庄王攻打陈国从而在中原诸侯国里立起仁义旗帜的事吗?楚庄王以陈国大臣夏徵舒为乱为名伐陈,杀夏徵舒,迎回陈国公子,让陈国继续延续下去。

而这个夏徵舒之所以在陈国造反,根源在他那美貌无双的母亲夏姬身上,这便是夏姬之乱。这个夏姬之乱虽然在陈国画上了句号,却在楚国悄然开启。

楚庄王时,连楚庄王在内的诸如子反这些个楚国举足轻重的人物大多被夏姬美色所惑,那时有个看似理智占了上风的人物,就是前面提到的申公巫臣,他晓之以理地劝了这些举足轻重的人物,所以当时没有发生乱子。

而当楚庄王死后,楚共王在位期间,申公巫臣利用出使齐国的机会,竟然带着夏姬叛了楚国,还投靠了楚国最大的敌人晋国。

楚国手握大权的子重、子反等人不顾楚共王的反对,利用这个机会新仇旧恨一起报,杀了申公巫臣全族。

熟悉吴国历史的看官都清楚(东周列国之吴国(一),让贤的开始,得到晋国扶持而走向强大),吴国是从吴王寿梦开始逐步强盛,除了吴国本身的努力,还有晋国的大力扶持。“联吴制楚”的策略就是申公巫臣给出的建议。不仅如此,他还亲自到吴国,教吴国人驾驶战车。 这拉开了楚国衰落、吴国崛起的序幕。

你可能会说,巫臣之事发生时,楚共王不过十几岁,年纪尚小,不该背这个锅,对,我也这么认为。然而后来楚国权贵阶层的争斗愈演愈烈,子重、子反、公子申争权夺利,两次酿成悲剧,甚至在鄢陵之战中与其说子反是因为战败内疚自杀而亡,不如说是被子重逼死。

这些事对于从小目睹权力场的楚共王来说,肯定是有所察觉的,他做不到有效约束与管理,也做不到改善,他对令尹等官职有生杀大权,然而却任由权贵阶层的争权夺利,已经为楚国的衰落埋下了隐患。

在我看来,楚共王领导群臣的能力以及欠缺的政治智慧,才是楚国失去霸主地位的根本原因。不过此时,我又不仅会想,在楚共王年幼时以及这不算出色的领导能力,为什么子重、子反等人没有弑侄上位呢?大概是因为楚庄王的余威吧。

楚共王在位三十年,去世前,对自己丢了霸主之位,自责不已,让后人们给他一个“灵”或“厉”的谥号,考虑到他死前的忏悔,用了“共”(恭)字。

楚共王死后,其长子熊昭继位,即楚康王。楚康王在位十五年,在内政外政上还算是有所作为。

对内,应该是吸取了父亲楚共王的教训,看到了权贵之间的争斗对楚国国力的消耗,开始对叔父及世族大臣严加管理与防范,下令诛杀了令尹子南便是最好的例证。

对外,晋国的“联吴制楚”的策略已经起了作用,楚国受到晋、吴两面夹击,是个不利的局面,他主打与其他诸侯国交好的策略,免得多线战斗或者给别人趁火打劫的机会。甚至在公元前546年,还参加了第二次弭兵会盟,楚国作为仅次于晋国的存在。

所以在他15年的“职业生涯”中,楚国国力维持持续增长,并未受到损伤。

然而他在内政上也埋下了祸根,虽然打击了权臣,却对自己的弟弟们宠爱有加、疏于防备。他死后,弟弟们争相夺位,酿成内乱——好细腰的楚灵王、楚初王、楚平王都是他的弟弟。


程小鱼
作为家庭主妇跟文字爱好者,深入到柴米油盐,浅出至生活价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