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之燕国(上),西周到春秋的小透明,渐渐走上战国的主舞台

文摘   2024-11-11 23:22   浙江  
面对强大的秦国,其它诸侯国要么各凭本事顽抗,要么合纵抗秦,可是,秦国总有时间与人才去破解困局。若说真的造成秦国统一大业命悬一线的最大危机,个人认为荆轲刺秦王算是排得上号的。而这个直接刺秦的幕后主导者便是燕国的太子丹。
所以,我想,应该认真去熟悉一下燕国。
燕国,公元前1044年-前222年,存续822年,属于长寿的一个诸侯国。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开国初贵为三公之一(另外两公是周公旦与姜太公吕尚)的召公奭便被分封在燕地,所以燕国也算是高起点出身。那时西周初立,召公奭要留在都城镐京辅佐周王室,便由他的长子姬克前往燕地进行管理。这一块地方是在燕山之下,国号便为燕。
可立国之后,燕国流传下来的史料记载却不多,特别是西周到春秋中期,即使是国君之位的传承,大多也是国君谥号“不详”,年份“不详”。
小透明似的存在,固然与它地处偏僻有关(古代已经非常远离中原地区),但也主要是因为它很长一段时间的主要国家任务是防范和抵御北方的山戎侵袭,且和中原各个诸侯国的来往甚少,在其他诸侯国的记录中也就几乎不出现。可以说它在北方独自美丽了。
也有一种可信的说法,关于燕国的那些事,很大可能燕国自己的史官是做了记录的,只不过在秦朝统一后的“焚书”中付之一炬了。
因此,战国之前的燕国史料很少,只是知道一些重大的事件,如大约公元前7世纪,燕国吞并了领国蓟国,并建都于蓟,蓟便是如今的北京;如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进行疆域扩张。
记录详细的有一件事,便是公元前664年,当时在位的燕国国君是燕庄公,山戎强势来袭,燕国不敌,求救于齐国,当时在位的是霸主齐桓公,齐桓公当然出兵相助,最终保了燕国,还创了一段“佳话”——燕庄公对齐桓公非常感激,亲自送齐桓公回齐国,不成想这一送送越界了,违背了周朝礼法。齐桓公说:“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于燕”,于是把燕庄公所至之地为界割与燕。这大概是东周列国时代最轻松的割地了。
从西周到春秋这一段,燕国的疆域范围大致是如今的京津地区以及河北辽宁一代。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下同
直至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开启,燕国也几经波折地迎来了它一生的高光期。
先是一向与燕国交好的齐国已经是田氏齐国了,齐燕两国交战不断。想要扩大疆域增强自身实力的齐国,当时相邻又相对弱小的燕国便是最好的下手对象。比如秦魏连手打韩,于是韩向齐求救,齐表面答应,却反手去抢了燕国的地盘。对燕国来说,可谓是措手不及的无妄之灾。
虽如此,但此时的燕国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偏安一隅的角色了,多年与中原各诸侯打交道,已经摸得一些门道。齐国若是吞并燕国是其他几个大国所不愿看到的,燕国一求救,他们自然会出手对抗齐国。
如此一来,燕国也在不断地纷扰中锻炼出了一定的实力,在与齐国地交手中,也曾有过胜利。
接着到了燕后文公时期,燕国对中原事务渐渐有了十足的参与感,也来了一位顶级人才苏秦。熟悉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苏秦做成了一件事——达成了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合纵抗秦。彼时秦国正值商鞅变法后的秦惠文王时代,因为这一策略,秦国还真的有十多年没有踏出函谷关继续向东扩张。
燕后文公死后,燕易王继位。燕国的故事也进入了跌宕起伏的高潮部分。
且听下回一一道来。

程小鱼
作为家庭主妇跟文字爱好者,深入到柴米油盐,浅出至生活价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