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篇中的周南和召南,是个什么地方呢?

文摘   2024-11-08 23:11   浙江  
《诗经》中十五国风的前两个篇章,分别是《周南》和《召南》。周南是指周公旦管辖地以南,召南是指召公奭(shì)管辖地以南。但我们都知道,西周初年周武王在分封诸侯时,周公旦的封地是鲁国,召公奭的封地是燕国,而《周南》唱响的却不是鲁国的风土民情,《召南》也不是歌燕国的百姓生活。这是为何?
西周建立之初,为了巩固统治,周公旦与召公奭均留在了王都镐京辅佐周武王,因而未前往封地,周公旦派自己的长子伯禽前往封地鲁国,召公奭亦让自己的长子姬克管理燕国。
而周武王在位三年便去世,当时继任者周成王尚年幼,周武王在弥留之际命周公旦摄政,召公奭任太保,继续辅佐周王室。
周公旦的摄政引起了周武王其他部分兄弟的猜疑和不满,紧接着便发生了“三监之乱”。
周灭商之后,商朝贵族遗民还有一定的实力,周武王出于统治的考虑,便将这些遗民聚集在朝歌一带,并由商纣王的儿子武庚领导管理。同时,周武王又安排了自己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驻守在周围,实为监管,这就是“三监”。
管叔、蔡叔、霍叔三人确对周公旦的掌权不满,加上商武庚的煽动,就有了这场“三监之乱”。
周公旦用了三年的时间平息这场动乱,平定后,他便开始反思。除了重新划分了朝歌及其周边外,还做了一个动作,那就是与召公奭“分陕而治”。
有一说法,其实不仅仅是管叔、蔡叔、霍叔对周公旦的摄政不满和猜忌,连召公奭也有所疑虑。据传,因此周公旦作了一篇《君奭》的文章。与召公奭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后,两个人达成了一致的政见从而齐心协力治国。
分陕而治的具体界限,现在比较赞同的说法是以“陕塬”为分界线,陕塬位于如今的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境内,从而将西周的统治区划分为东、西两部分——“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为此还凿了一根高三米五的石柱栽于分界之处,立柱为界。这根石柱后人称之为“周召分陕石柱”,据说如今保存在三门峡市文物陈列馆里。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下同
“周公负责防备殷商遗民的反叛,稳定东部新发展的领地,而召公则开发黄河中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建立巩固的经济后方。”
由此,《诗经·国风》里的《周南》指的是分陕而治后周公旦“自陕而东”的管辖区域南方地区的诗歌,是洛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地区。《召南》是召公奭“自陕而西”管辖区域南方地区的诗歌,大概是现陕西南部至湖北西北部地区这一块区域。
至此,《诗经》十五国风里每一篇章所属背景做了一个大致的盘点,收录在“西周东周历史”合集里。后续依然会一边读诗歌,一边了解诗歌背后的历史,如遇好玩的历史,也依然会继续分享。

程小鱼
作为家庭主妇跟文字爱好者,深入到柴米油盐,浅出至生活价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