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降级?不存在的。只是大家醒悟了,不交智商税了而已

2024-10-31 10:05   湖南  
————————
近几年,总听见“消费降级”这个词。

不喝40块的星巴克,投向瑞幸9.9的怀抱。

不用La Mer、YSL了,改用平替化妆品。

不买好几万的香奈儿包包了,改用30块钱的帆布袋了。

下馆子少了,自己做饭多了,等等。

总结起来一个意思:不乱买贵东西了,花钱开始过脑子了。


但是其中我发现一个问题:

如果消费降级是因为近几年经济形势不好,而导致的被迫降级,那么大家应该怀有一种“不好意思让人知道我变穷”的心态,而不是在网上大肆宣扬,甚至字里行间,有一种“我买便宜货,我骄傲”的感觉。

所以我觉得,这不叫“消费降级”,这叫“消费转型”。
说白了,就是不再交智商税,消费从“撑门面”转向了“经济实惠”。

这绝对是一次国民级的意识觉醒,大大的好事。

————————

如果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参考来看,除了众所周知的原因,2020、2022年有所下降,其他年份基本都是上涨。

远了不说,从2018年的37.8万亿增加到2023年的47.1万亿,5年间上涨10万亿。

2024年,截止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31万亿加上后面9-12月,估计也是继续上涨。

从消费总额来看,不存在“消费降级”。


那么这种人人都说自己“消费降级”了的感觉,到底从何而来?

有朋友说,对拼夕夕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以前鄙视,后来理解,现在热爱。

从京东、淘宝等平台,转战拼夕夕,物品单价腰斩,这就是“消费降级”。

我问这位朋友:那你花钱的总额,变少了吗?

她一顿计算,结果出来后沉默了:消费总额一点没少,甚至还多了。

分析完后,得出结论:
同样的消费总额下,物品单价降低了,但是件数多了,品牌忠诚度下降了,体验上反而更加丰富,用上了更多不同品牌的东西。

那这能叫“消费降级”吗?

从体验感上说,买了更多东西,用了更多不同品牌,应该是“消费升级”才对。

————————
出现这个现象,应该有2个重要因素。

首先是大家的消费观念变了。

放下虚荣,忠实于自己的感受。这几年下来,大家好像没那么执着于“牌子货”,也能更加坦然地谈起“捡了漏”“物美价廉”。
不是爱马仕买不起,而是购物送的帆布袋更有性价比。

人生在世,没有那么多观众。

个人的身份地位、社会角色,也不会因为几件奢侈品,而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想通了,买东西就更注重性价比了。


其次,国货的崛起,让国外品牌褪去光环。

以前总觉得国外牌子好,国产就是杂牌、质量差。现在不一样了。

许多生活中的必需品,逐渐由国货占据C位,使用下来并不比国外牌子差,价格还更优惠。

比如手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国产手机,使用体验也不错,也出现了一用四五年、还能再战三年的各种“小钢炮”型号。

去年某头部网红直播间翻车后,意外助推了一把国货热潮,一些差点消失在记忆中的老牌国货,重回大众视野。

蜂花护发素、鸿星尔克、活力28洗衣液、莲花味精等,量大管饱,网友激情下单,商家连夜发货,一度掀起互联网狂欢。
这可以说是互联网一个热点事件的偶然,也可以说是国货崛起的必然,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
其实没有必要纠结消费到底是“升级”还是“降级”。

当你能坦然说出“我消费降级了”时,就说明你已经升级了消费观念,不再为品牌溢价、面子工程买单,而成为了一个成熟的消费者。


欢迎点击关注
都是人间事 | 事事在人心
↓↓↓

相关阅读:
蓝领崛起,白领下沉,是必然趋势
真没想到,央国企裁员,帮了生育率的忙
A股,这一次必须起来,没有退路
信息茧房中,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绝对正确,这很可怕
9·26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内容摘抄 与普通人息息相关

都是人间事
平平淡淡,风起云涌,形形色色,是是非非。都是人间事,都是红尘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