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得越多,错得越多。
做得越少,错得越少。
但是看起来忙忙叨叨的人,永远更招领导喜欢。
于是,“如何做得多,还错得少”,成为央国企一个实用的课题。
忙不一定是在忙着干活儿。也有可能是忙着留痕、打卡、扯皮、走形式主义,或撇清责任。
形式主义是外衣,免责文化是内核,央国企各层级人员,每天都在满负荷运行中,结果却又像在打滑空转。
————1————
形式主义,是免责文化的保护伞。
“程序正义”,是央国企不变的真理。
只要程序对了,1张纸的采购价,可以是100元。
你觉得不合理,你可以倒查。
从申请到招标,再到审批,拍照、留档、签合同,每一步都得走得齐全。
每一步“不合理”之处,你看看备注解释,以及一群领导的签字,竟然毫无破绽。
只要解释得通,谁会在乎它是1毛钱还是100元呢?
反正也不是自己的钱。
————2————
留痕文化,是央国企废物的最后一丝尊严。
如今的央国企,讲究的不是结果,而是工作痕迹。
台账是第一要务,拍照是具体补充,宣传稿是企业灵魂。
一天下来,会议照片拍了几百张,人还是那群人,会议室还是那个会议室。只有PPT的标题变了又变,会议精神传达会、宣导会、学习会、动员会,有凭有据。
一份文件自查从集团到分公司,再到基层,每一级都开枝散叶。
每天都很忙,事情做了很多,而成果完全没有。
同样的,错误也不会有。
上下双方都很满意。
————3————
功劳没有,风险挺大,干脆躺平。
普通员工背不起大锅,领导也不想背。
流程上一个个“拟同意”“已阅”“部分同意”各种乱七八糟的批示,已经表明了各位领导都不敢拍板。
央国企通常认为,做好了是你应该的,做砸了你得负责。基本只有罚,没有奖。
相信许多热血青年,刚毕业就进入央国企,刚开始也是信心满满,想凭自己的努力,升职加薪。
可随着一次次创新,换来的不仅没有赏识,反而得到“按成例来”“没啥用”的评价,甚至是被一波波问责击垮,谁还能保持初心,热血不凉。
有担当的人黑锅累累,逃避的人毫发无损。
躺平算了。
————4————
容错机制,真的能起作用吗?
2024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点明央国企的形式主义问题,并重提“容错机制”。
此次提及的容错机制,重点落在国资投资领域,但在实际工作中,其实央国企的日常工作,同样需要“容错机制”。
只是,由于央国企的组织结构特点,大家很容易联想到,容错机制是否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让原本某些没能力、不担责、爱甩锅的领导,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这考验的是国企改革的决心,也与前不久的“末尾调整与不胜任退出”机制紧密相连。
对于不胜任的人、不合理的事,敢不敢下狠手去管、去治,破旧立新,从零开始。
————————
如果继续困在原来的形式主义、免责文化之中,央国企虽获得了一时的“平稳”,但从长远看,却冻结了企业创新的活力,压抑了员工的热情,空耗了海量资源。
大树结小果,央国企的低效与资源浪费,在这个急需提振经济活力的节点,已显得格格不入。
问该问的责,容该容的错,让每一个有担当、有想法的人,都能挺直腰杆,奋力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