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的长衫,早就该脱了:蓝领崛起,白领下沉,是必然趋势

2024-10-30 21:38   湖南  

开门见山,先说观点:

当代许多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及以上学历人群,不是不愿意脱下孔乙己的长衫。而是脱下长衫,他们一无是处,何以遮羞。

但问题并不全出在年轻人身上。


首先是传统观念影响,“士农工商”“学而优则仕”等等,中国人自古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人生的第一个小目标,就是考个好学校。

实在考不上了,才去职业技术学校,导致“职校”与“问题少年”几乎画了等号。

这是教育出了问题,导致人才结构错位。

————————

“白领”的印象总是与精英挂钩,而蓝领则是“农民工”的代表词。

问题是,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坐在办公室里写PPT的人吗?

就业市场的供需反馈最真实:白领,早已过剩,而蓝领,缺口很大。

大学生毕业人数,2024年预计将近1200万。与此同时,2023届毕业生还有大把的待业。其他年份的待业人群也有相当的数量。

供大于求。

所以3000元你招不到农民工,但能招到好几个大学生抢着来。

再看蓝领。

土木基建行业,所需劳动力较多,也是外出务工人员数量比较庞大的领域。

有建筑行业的朋友告诉我,行业数据上,2023年,这一行业的农民工,比上年减少了600余万人。且近几年基本都呈下滑趋势,有时候一工难求。

另外加上老龄化加剧、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宏观方面,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青壮年劳动人口(16岁以上、60岁以下)比2022年下降了超1000万人。


一句话,白领大多务虚,蓝领专心务实。

社会要发展,人民要幸福,你就不能靠整天虚头巴脑的PPT、开会、写报告。

你得有足够的人、足够好的技术、足够稳定的人才队伍,去实实在在地搞基建、搞维护、制造产品。

脱虚向实,刻不容缓。

————————

10月21日,北京发布《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其中多次提到“工匠”一词。

工匠不是简单的搬砖、拧螺丝的人,而是要知道怎么搬砖更合理、怎么拧螺丝质量更高的人。

《意见》提出,“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

探索对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方面的改革,核心逻辑在于提高技能人才的话语权与整体待遇水平,从制度层面,提升蓝领阶层的社会地位与薪酬收入,进而通过消费渗透,提高全民整体待遇水平。

之所以将产业技术工人单开一页,理由有二:

一是产业工人基数大。

据统计,2023年末,蓝领工人数量4亿左右,约占我国劳动总人口53%。

二是技术工人较稳定、岗位匹配度高。

说句实话,白领那些流程性的工作,可替代性太强,今天离职了明天就有人能顶上。

但技术工种,一将难求。例如高级电焊,可能某个地区就一两个人,不仅本单位当宝贝,还时不时要“借”给兄弟单位。

这样的岗位特性,决定了技术工人队伍整体稳定,且具有不可替代性、稀缺性。对这样的群体进行制度性提升与保障,最终效果是相当可观的。

————————

白领过剩、蓝领稀缺不是中国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现象。

英国公布的蓝领缺口名单中,木匠、砌砖工人等赫然在榜,甚至再细分,具体到了“屋顶修理”岗位缺口。

不止英国如此。法国、德国、比利时、瑞士、芬兰、丹麦、西班牙、荷兰、波兰、日本、韩国等,叫得上名字的,基本都缺。

另外,蓝领平均收入超过白领群体,也已经是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

在德国,普通技术工人的平均年薪3.5到4万欧元,大学生则在30000欧元左右。

在韩国,技术工人的平均月薪350-500万韩元,白领为300-350万。

人以稀为贵。


我国作为一个巨量的制造业经济体,的确到了重视蓝领、提升蓝领、培养蓝领的关键节点。

从理念上,尊重蓝领;从制度上,保障蓝领,扭转劳动力结构失衡结构。

蓝领崛起,白领下沉,这是必然趋势。

孔乙己的长衫,该脱就脱。当蓝领不丢人,养不活自己才丢人。

“咱们工人有力量”


欢迎点击关注
都是人间事 | 事事在人心
↓↓↓

相关阅读:
央国企为什么热衷于“空降”高管?
央国企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疫情过去了,困在疫情里的人,还在悲鸣
各地陆续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促进劳动报酬合理增长
央国企已陷入一场巨大的虚假繁荣

都是人间事
平平淡淡,风起云涌,形形色色,是是非非。都是人间事,都是红尘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