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央国企,说公有制经济,说国企改革,加上目前推进的种种困难,不禁让人怀念起那位老人。
毛主席离开将近50年了。这段时间里,经济社会发展了,社会和人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很难说这种变化,好还是坏。
物质方面好了些,但似乎某些方面又不如从前。
最常被人们提到的是,以前大家虽然穷,但快乐,厂长和工人有说有笑,有事一起上,一个锅里搅勺子。
以前的孩子没那么容易丢,放学了可以自己在门口趴着写作业。
大人们听着下班的广播一响,齐刷刷骑着单车下班回家。
大家的郁闷似乎没那么多,欲望也没那么五花八门。
所以大家时常想念他。尤其是在社会风气出现重大变化、个体经常性感到委屈的时候,就有人说“毛嗲嗲来管管吧”。
最近一本《毛泽东自述》,卖得挺火,大多购书者是80、90后,甚至00后。
年轻的一代,也开始读《毛选》,读《毛泽东自述》,想看看自己的遭遇,究竟从何处溯源。
————————
毛主席的预见性,胜在时间的考验。
他老人家所担心的,渐渐成为现实。他老人家所做过的努力,也逐渐被人发现是合理的。
只是天不假年,人力无法改变一些事,也算是人类应有的教训。
毛主席很早就发现,所有制的改造不难,难得是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分配关系。
为何难?
难在人性。
人性趋利。
上下尊卑、强弱之势,古来有之。或者说,连狼群里都有狼王,可优先进食、优先择偶,何况人类。
所以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分配关系,想要改造到理想程度,就异常困难。
如毛主席所说:
“厂长、书记、工会主席和职工之间,并不平等,群众把他们称为官。”
“官做大了,薪水多了,自以为了不起,就摆架子,有事不跟群众商量,不平等待人,不民主,喜欢骂人、训人。”
“讲究吃,讲究穿,比薪金高低,评级评低了痛哭流涕……据说还有几天不吃饭的……争名誉,争地位,比较薪水,比较衣服,比较享受。”
这些描述,在如今的央国企,可以说十分贴切。
同时,他老人家还指出了工人(现在可以说是普通员工)之间,如何被分化瓦解。
围绕着“按劳分配”搞物质刺激,在工人那里,结果就是扩大了工人内部的等级差别,劳动者的关注点由民主管理、监督工厂、人人负责,变成了个人利益的计较。
于是,“内卷”就这样出现了。
大家的工时更长、工资更低,但人反而更累。分化的劳动者,被管理层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于是“吃二茬苦,受二茬罪”。
————————
毛主席曾在1959年底左右说过,“所有制问题基本解决以后,最重要的问题是管理问题,……就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当人民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以后,企业如何管理,国家如何管理,如何协调国家、集体/组织,与个体的利益关系,就是一个最漫长、且艰难的课题。
这些也都曾做过探索,在当时也取得了有效成果。
在他人生的最后阶段,中国没有全面转向经济发展,而是把阶级问题再度提上案头。
当时的人们穷怕了、饿怕了,很不理解。但现在的人们,或许能感受到,毛主席是预先想到了富起来之后的问题,想要提前为最广大的人们,保留最大的劳动果实。
如今,社会阶层的固化、薪酬差距的扩大、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正是当时毛主席所关注、担忧、且提前加以干预的事实。
当时的人不理解,四十多年后你,身处当下,应该能感受一二了。
————————
现在有些人,不理解毛主席的一些作为,并且把以前吃过的苦怪在他老人家身上,我想这是一个历史问题。
所有历史问题,都只能放在当时的历史情景中去分析,跳出当时的具体环境去评判,显然会得出不公平的结论。
就像现在有了发达的交通工具,你去怪古代人的运输能力差,这就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
客观地去看,在新中国诞生前,中国落后西方工业化几百年,清朝皇帝刚刚下台,头上和心里的鞭子都没剪掉,几亿中国人,拖家带口,要去大跨步追赶世界的步伐,谈何容易?
新的文化、新的思想、新的战略方向,在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骤然产生。这种程度的大破大立,中华上下几千年,也是头一遭。谁能自信比他做得更好?
全民扫盲、全民卫生、破除旧的男尊女卑,高喊“妇女能顶半边天”,由几千年的农业大国,一脚迈入现代工业化进程。另外还有军事科技等方面,极致缩短时间进程的猛追猛赶,都在建国之初一穷二白的情况下,逐一实现。
你可以说不完美,但不能说不伟大。
毫不夸张地说,今天的我们,仍在享受当时的成果。一代人吃了两代、甚至三代人的苦,才有了今天中国的一席之地。
央国企的改革,要对得起他老人家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