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大巴山背篼
体娱
2024-10-25 18:32
北京
欢迎光临,
点击
蓝字关注我们
我在大巴山前后一共生活了十四年,我们所吃的粮食,几乎都是用背篼背回来的。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我们刚刚搬进知青茅屋时,队长就把给我们编的背篼送来了。
在大巴山区生活离不开背篼,特别离不开喇叭背篼。由于这儿山高、坡陡、路窄,用肩来挑担子的时候极少,所以,山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主要靠“背”来解决——往田地里送粪肥用“粪背篼”,往家里背粮食用“大背篼”、“小背篼”或者“二大背篼”,走远路送公粮用“二夹子”,去山上砍柴用“背夹子”,离水源较远要到沟里取水则用能背的“扁水桶”等等,就连平时上街去赶场,山里人也有专门的“花篮背篼”……我们知青初来乍到,队里不可能给我们配齐各种背具,于是,队长就亲自给我们三个知青每人编了一个喇叭背篼。
由于队长编背篼时,我从头看到了尾,所以,整个编织过程我非常熟悉(我后来会编织背篼和提篮就是在这时看会的)。队长编的喇叭背篼极有大巴山特色,他不但在选竹料时极为挑剔,而且还要讲究配备各种粗、细、大、小的竹丝料,特别是在编织时,背篼各部分比例的配搭,他也要讲究合理,因而他编的背篼非常扎实。以至于十年后我们离开山区返城时,他编的背篼虽然已经破旧不堪,但仍可以放在屋角装红苕或者洋芋。
这种特色喇叭背篼高约一米二,是从底部往上编的——即先在地上用衬篾编成宽6寸、长10寸的长方形底,再把衬篾都朝内弯成90度,用极细的篾丝在衬篾上进行编织,要编成一个长方体,这个时候,即使装上米糠也不会漏出来;当背篼编到近一尺的时候,就要放在人的胯下,开始把衬篾慢慢往外翻,并换上稍粗一点儿的篾丝来编织;当编到高约一尺五、六寸(约从人的尾脊骨到肩部距离)的时候,就要在衬篾上另外加竹衬了。另外加的竹衬约有一米二长,上大下尖,上粗下细,以便于用篾刀把它硬敲进衬篾里,这样,既加固了已编织的部分,又便于继续把衬篾和竹衬一同慢慢往外翻。在加竹衬的同时,还要换上再粗一点儿的篾丝,一边继续往上编,一边又要往外翻。此时,背篼的喇叭已有了雏形。接着,还要用篾刀把竹衬往衬篾里敲,使篾丝在衬篾和竹衬上崩得直直的,能够承受重力,甚至让你站在上面,背篼也不会变形,并且还富有弹性。
到此时,编织还不算完,还要换上更粗的篾丝继续往上编,直到预定的高度为止。然后再用度篾针把衬篾从背篼口互相回到衬篾里,拉紧以后,再把多余的竹衬砍掉,最后才用圆篾丝锁口。锁住口以后,一个喇叭背篼就编织成功了。
不过,这还不算完,你还要把准备好的竹片在背篼的底部插匡(音“呛”)以保护背篼底:一般来说,背篼底是最容易磨损的部位,插匡以后就只磨损匡而不损坏篼底。如果匡坏了,换上一副新匡就可以整旧如新……然后再装上背带,就可以随意使用了。
有了队长给我们编的背篼,我们再到街上供销社里去买回用棕丝编成的“棕褡子”,在需要用背篼的时候,先把“棕褡子”背在背上,再把背篼背在“棕褡子”上,这样既起肩、又舒适,还不“梗”背,感觉轻松多了。后来,我又找队长帮我做了一把丁字形的“打杵子”。这样,在用背篼背东西时,既可以用“打杵子”杵在地上来借力歇气,也便于爬坡下坎时把背篼立在“打杵子”上,以事换肩、片刻喘气。
我在大巴山前后一共生活了十四年,我们所吃的粮食,几乎都是用背篼背回来的。我们三个知青前后用了将近二十个各式各样的背篼,除了队长给我们编织的三个以外,其余的都是我自己编织的,现在想想,还颇有成就感!
作者:
钟枚
文章获作者授权刊登
小院欢迎您投稿,可以是知青时代的流金岁月、逐渐泛黄却依旧温暖的年代故事、“
80
”后与父母的共同记忆、闲情偶寄谈天说地等。
小院地址:
sanshihaoyuan@qq.com
(情意绵绵+古韵悠悠)
微信号:GUYUNSHENZHOU
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
征稿
"寻找·重逢"
人世间的相聚与分离,有时随着时代的漩涡让人无法回头,望尽天涯路,有时却在蓦然回首时,找到当初的痕迹。
我们近期特别策“寻找·重逢”征稿启示,您可以给我们投稿,讲述你们当年的故事,寻找当年的伙伴;您也可以把您与朋友重逢的故事写出来与大家分享。30号院愿成为老知青相聚的平台。
投稿地址:sanshihaoyuan@qq.com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1OTE3MjM4OA==&mid=2652179639&idx=2&sn=de093b96bc1fee9f9aa11e388f3d7334
30号院
知青时代的流金岁月、逐渐泛黄却依旧温暖的年代故事、“80”后与父母的共同记忆、闲情偶寄谈天说地
最新文章
下乡后,他的这番话击溃了我的心理防线
重返长湾
1966,建国路记事
鞋
我与文坛泰斗贺敬之那些事
丁盛将军的晚年
糖画人
我的同学:最早的一代校园歌手
女儿殇:知青在农村非正常死亡,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史铁生的《命若琴弦》让“说书人”一词存入了许多人大脑的记忆
吴四十
缘分
石漫滩水库垮坝亲历记
金弢|青涩年华
三联生活周刊,刺痛了多少中国人的心
知青岁月:学会算命
最后上调的知青
人类的孤独有多少种?
插队在康乐:那年我16岁
诗人岩海从未离开过炼油厂……可这并没有束缚住他对世界的想象
断裂的记忆
大巴山背篼
知青纪实小说|井下救人
有人在乡下3年就能当工人,有人却在村里蜗了10年,命运就是不公平
寻找——献给长眠异乡的知青
上山下乡运动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我们为什么还要写知青?
万一呢?
两个要账鬼!
三元井公社办起了高中:有些学生就是前几年的红卫兵
战士之死
久长哥
金弢| 我认识的路遥:高加林是否就是路遥自己?
采生人
我围观过“抄家”
1976年兄弟俩同时被抓:一个被判死缓两年执行,另一个按副军职待遇离休
闫家拐内的高房子
1961,除了饿还是饿
“我决定再回到原来那个农村里生活”
59岁的顾准忍着子女“死不相别”的冷酷,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家庭出身”改变了我的人生历程
“人把马料都吃了,马瘦得皮包骨,怎么干活?”
知青纪实小说|险恶的出血热
“幸亏张大千义无反顾一走了之!”
复课以后
未婚妻来找我,正遇上我挨斗
中国的农民与曾经的工分
“就业人员之间不准发生流氓行为,申请获准后可以结婚”
伤心的1959年
不要忘记西乌珠穆沁旗有名有姓的1613名知识青年
红小兵对钱奶奶温和地说:唱完“东方红”就让你过去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