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慕贺敬之先生始自我的学生时代,印象很深的是在1973年,当时我还在石家庄市第一中学读书。
在一次诗歌朗诵会上,一首“在九曲黄河的上游,在西去列车的窗口……”让我听得如醉如痴。之后我又读到了先生的《回延安》、《三门峡歌》、《放声歌唱》、《东风万里》等名篇。于是,先生的《朝阳花开》、《雷锋之歌》、《放歌集》等专辑,就都成了我拜读和仿学的摹本。
从此我也走上了新诗的创作之路。
然而,初见贺敬之先生却是在三十年后2004年的5月23日。
2004年,拜访贺敬之先生时留影。
时逢开国领袖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之际,“白毛女艺术陈列馆”初蒙筹建之时,我与平山籍著名作家杨润身先生及天桂山景区负责人田林广等一行五人专程来到北京南沙沟贺敬之先生的府上,就“白毛女艺术陈列馆”的筹建之事聆听教诲。
当他看到我收藏的百余种由他所作诗集和歌剧剧本的影印册时非常惊讶:“怎么会有这么多版本?好多我都没见过。这都是你收藏的吗?”我说是的。
于是,关于歌剧《白毛女》的创作、修改和嬗变的话题便打开了,而且聊得很深。
从此我跟贺敬之先生的交往也就多了起来。他也不厌其烦,凡是我要求去和他面见,他也从不拒绝。
说来有缘?也真是幸运。
2005年《贺敬之文集》(6卷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贺老来电说送我一套。我急忙与其约定好时间。
由于年前幸运的收藏到一张由王昆和前民先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灌制的歌剧《白毛女》唱片,所以到北京之后就先去了王昆和前民二位先生的家,请他们题词之后我才往贺老家赶,谁知慌不择路,又坐错了公交车,当我赶到贺老南沙沟住所的时候已是薄暮时分。
深秋的天黑的比较早,进得屋内一片黑暗,只有书房里发出的很微弱的光让我依稀辨清屋中的境况。
我问怎么不开灯?贺老答:“一个人,开灯多了费电。”随后他又自言自语:“人迟早要走进黑暗,在黑暗中度过,我先适应一下。”
我感觉他的情绪不好,就宽慰他。他也没接话,径直把我领进了书房,书案上一套《贺敬之文集》已经按照我的要求签名盖章,正在晾干印墨。
我略显激动地表示谢意,他随口来了一句:“假惺惺的,客气什么?”
我说是实话。随后我拿出那张五十年代的《白毛女》唱片,请其在封套上题字。
心想天色已晚,不便长时打扰。他却拿着唱片端详起来,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问:“这是歌剧最早的录音吗?”我肯定地回答。他连声说好。随后拿起毛笔蘸上墨汁挥笔写了“留史留声——题牛双跃同志收藏《白毛女》资料。”
随后他又建议:“请二位原唱确认一下更好。”我指着由王昆和前民先生的题词对他说:“我已经找过王昆和前民二位老师,不但确认了此唱片为最早的实物,而且还请二位老师题了词。”
如今这件同时由三位歌剧《白毛女》大家题词并钤章的唱片却成了我主题收藏的珍品。
但凡搞收藏的人都特别喜欢著作者的签名本,我也更不例外。每逢淘到贺老的著作,无论是诗集、书法作品集,还是文选,都统统求其签名盖章,至于歌剧《白毛女》早期版本除了签名盖章之外,还要题字才行,所以贺敬之著作签名本的丰富收藏一直令我引以为傲。
2012年5月23日是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七十周年,由我精心策划的“《白毛女》艺术收藏精品展”将在省会石家庄举办,展出我收藏的自1945年歌剧《白毛女》诞生以来在嬗变和发展中所产生的有关“白毛女”藏品600余件(套),我请贺老给我题个词,贺老说:“我现在气力不够,写大字不行了,我给你写两副小字吧。”于是,满意之外又给我添了些许惊喜,贺老又顺手把我计划要写作的《白毛女传奇》的书名也给题了。
2013年初冬我的《白毛女》主题收藏以12627件(套)的成绩始创基尼斯世界之最。
贺老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说:“这是你白毛女收藏的又一个里程碑,可喜可贺。”随后他又说:“正好我给你找出来几本我的早期作品,也都给你签名盖章了,我让秘书给你寄过去。”
贺老无论是在文坛还是在任职高层都有着无与伦比的高度,而对我这样一位小小的收藏爱好者,仍这么关心和厚爱着实让我感动不已。
说起贺老对我的关怀和教诲铭刻于心的便是一次谈话,贺老问我:“你收藏《白毛女》这么多年了,那你去过延安,到过鲁艺吗?”我一时无语,只好如实回答还没去过。
2013年,笔者《白毛女》主题收藏以12627件(套)获“基尼斯世界之最”证书。
贺老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你不仅收藏《白毛女》,还要研究《白毛女》,只收藏而不研究就只会停留在表面上。这和搞文学创作一个道理,不深入了解它的起源、背景和发展,怎么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呢。”
老人家一席话让我既汗颜又感震动,其后不久我便寻访了延安,仰望宝塔山,掬饮延河水,在毛泽东《讲话》的地方驻足沉思,在“鲁艺”的广场上感悟。这真是一场灵魂的洗礼。
2019年9月20日,央视《故事里的中国》的编导小小找到我,说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要去采访贺老,让我提前打个招呼。而此时贺老的家已经从南沙沟搬迁到了木樨地,房间多了客厅也大了。
我到贺老家不一会儿,小小和董卿带着央视的一班人马也赶到了。
说实话,当时贺老对央视在处理某媒体知名人士在公众媒体肆意歪曲《白毛女》的言论一事上没有力度颇有微词,但他还是愉快的接受了董卿的采访。
董卿蹲下来和贺老拉着手,却像爷爷在和孙女亲热的聊天。(摄于2019年)
2020年,笔者再度拜谒贺敬之先生。
董卿在电视上看着很大气,在现实中也是一副知性优雅小鸟依人的状态,让人很容易亲近。
董卿给贺老带来一条殷红色的围巾,很招贺老喜欢。于是采访顺利进入,董卿跟贺老一问一答,问得很专业,答的脉络更是清晰。由此可见董卿也是做了很多功课。
后来小小告诉我:“董姐提前两天就住到贺老家附近的宾馆里准备采访的案头工作了。”
采访进行了大约两个小时。采访结束,我扶贺老回屋休息,董卿也跟了过来。
贺老坐在竹椅上,董卿蹲下来和贺老拉着手,却像爷爷在和孙女亲热的聊天。贺老再次提到了那个媒体人污蔑《白毛女》,央视却在处理上没有力度的事,董卿只是微笑着应合。我在一旁也不便搭话,只管拍照。
董卿带着央视的一班人马走了,我问贺老感觉如何,贺老依旧躺在竹椅上,眯着眼,摇着头,慢声慢语的说:“很聪明、很智慧……”
2020年初秋我到北京开会,很想贺老。于是与其相约,得到允许之后我便约了二位挚友一起前去拜访。
在此之前我请河北著名油画家马振东根据贺老《回延安》诗意画了一张贺老油画肖像,随手携带也算是一份见面的礼物。
由于贺老提前跟门卫打了招呼,所以我们径直抵达了府上。贺老宽衣静候,保姆刘平又热情周到,让我们感觉很舒服。
聊天就从评价著名画家马振东给贺老画的肖像开始了。贺老仔细端详了一会儿说:“我不好画,很多人画我都没有画出我的神态,不像我。这幅算画的不错的。”
随后他略显歉意地说:“人家给我画了像,我总得表示一下谢意吧。”于是他让刘平到书房拿了一本他刚出版的诗集题上字,郑重的嘱咐我转达。
聊天继续,话题又回到了《白毛女》收藏上。聊了一会儿,贺老对我突然来了一句“冷幽默”:“河北有个叫牛双跃的收藏白毛女,还创建了一个陈列馆,你认识他吗?”听了这话让我一时有些发愣。而此时我与贺老已交往十年有余,故不知他所言何是。
我戚戚的回答说:我就是牛双跃!”他好像恍然大悟,乐呵呵的:“哦,你就是牛双跃啊?!”直逗的在一旁听我俩对话的众人哈哈大笑,我却是一头雾水,尴尬的跟着咧了咧嘴。
转眼三年过去了,由于疫情我跟贺老也没见过面,但是时常互通音信还是有的。
如今由我编著,由贺老题写书名的《白毛女传奇》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适逢贺老100岁诞辰,权作一份厚礼献给他老人家。
人物介绍:贺敬之(1924——),著名诗人、剧作家。1924年11月5日出生,山东峄县人。他1939年开始发表作品,在四十年代就出版了诗集。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诗歌有:《回延安》《桂林山水》《三门峡》《雷锋之歌》《放声歌唱》等。
作者介绍:牛双跃,1956年6月生,1986年7月毕业于北京人文函授大学中文系,经济师,任职于中国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营业部。自1995年以来,多次在河北石家庄、广东惠州、吉林长春、海南海口等地举办个人藏品展览,引起广泛关注。1999年3月,在河北省博物馆举办“’99双跃民俗文化收藏展”,全部展品均由其个人提供,计十大项万余件,展出面积600平方米。曾获“华夏优秀收藏家”称号。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商报》、《河北日报》、《收藏》等数十家新闻媒体专题介绍过其收藏事迹,河北电视台先后四次对其采访并播出了多集收藏专题片。
文章获作者授权刊登
小院欢迎您投稿,可以是知青时代的流金岁月、逐渐泛黄却依旧温暖的年代故事、“80”后与父母的共同记忆、闲情偶寄谈天说地等。小院地址:sanshihaoyuan@qq.com
(情意绵绵+古韵悠悠)
微信号:GUYUNSHENZHOU
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
"寻找·重逢"
人世间的相聚与分离,有时随着时代的漩涡让人无法回头,望尽天涯路,有时却在蓦然回首时,找到当初的痕迹。
我们近期特别策“寻找·重逢”征稿启示,您可以给我们投稿,讲述你们当年的故事,寻找当年的伙伴;您也可以把您与朋友重逢的故事写出来与大家分享。30号院愿成为老知青相聚的平台。
投稿地址:sanshihaoyua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