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长哥

体娱   2024-10-11 17:17   北京  
欢迎光临,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大跃进”时期,我国还没有“农民工”的称谓与概念,久长哥就曾想外出务工,并且采取了“实际行动”,所以就博的了一个“流窜犯”的雅号。

网络配图。

俺久长哥姓李,从这六个字中透露出来的信息表明,他与我可不是一家子的啊。他在自己的家族中,排行老五。在吃“公共食堂”饭的岁月里,他用一辆“架子车”从南村里拉回来了一位“婷婷玉立”的“妙龄女郎”。不仅让这个大闺女赢得了“老五家的”浑号,也缙身获得了“五嫂”或者说“五婶”的尊严。两个人就这样简简单单、喜结连理的成为一家人了。

上面真是啰嗦了一阵子,要是用“山药蛋文学派鼻祖”赵树理老师的笔调、语法来煊染就会又是:“闫家拐有个李久长,不胖、麻利,双目炯炯有神”的句式了。

“大跃进”时期,我国还没有“农民工”的称谓与概念,久长哥就曾想外出务工,并且采取了“实际行动”,所以就博的了一个“流窜犯”的雅号。细想,他这个行动若发生在三十年之后,他就是一个“敢于开拓的创业者”;而四十年后的事情要是在“大跃进”时候发生,神州大地上将会涌现出多少个“流窜犯”啊!他的行动,自然也影响到了家人们用餐时那饭票的发放,不叹喟都不行。何况那时节铁路沿线设置的“收容遣送站”比比皆是,任谁也“逃”不出“无产阶级专政”的“天罗地网”。那怕你就是“无产阶级”最忠实的盟友“~贫下中农”。他又被遣送回了“原籍”,但占了“根红苗正”的光,并没有留下什么人生的不愉快记忆。

当“造反有理”的呼声在神州大地上“甚嚣尘上”、“红色恐怖”在东方大国“狂飙为我从天落”时,他也自制了一支红缨枪,并以月日的阿拉伯数字,打出来了一个“***战斗队”的红卫兵组织旗号。但他从未有参与过“打砸抢”行动,也从无听说发生过“不与人为善”的记录口咏。

尽管当时社会上重新流行起“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一小册子。群众运动是“好的很”还是“糟的很”的争论让人们重新认识、实践了“群众运动”。传说毛主席在回忆录中也说过在“秋收起义”时,他也亲手烧过房子。尽管当时的天下已经是个“民不聊生”。又说湖南的“土匪多如牛毛”。“秋收起义”之众待“三湾改编”之前,还戴有“红匪”的帽子。让人扼腕。

久长哥吃饭很认真,也很挑剔,很当一会儿事。我在饭场内曾经观摩过他吃红薯饭的情景、电视剧般的全过程:用筷子夹起一块红薯后,先观察一周,啃掉该啃的部位,有时连皮儿也全部去掉,然后再食之。吃的有板有眼、有滋有味的不紧不慢。你不叹为观止都不行。因为我吃饭时,是个不加思索、狼吞虎咽进食的一族。

有一次,久长哥端着一碗红薯面饸饹面条做成的午餐用,他挑拨了半天,面色呈难以下咽之状。忽而语出惊人:唉!如果用四两猪肉,切成丝炒一下再拌饸饹面吃,应该也会是蛮下口的啊!饭场内轰堂。彼时到那里去弄来“四两猪肉”啊!尽管当时还系十六两一斤的计算单位。

基于此,我得出来了一个社会实践、经验结论:凡是吃饭挑剔者,没有一个“胃口”、脾胃功能是好的!自然人也就消瘦了。中医谓之的“木质人”体征。如杉木杆,婷婷不玉立。

当闫仲秋家人人去院空时,久长哥在盘下了他们这处宅子后,就从兄弟众多的老家内搬了出来,另立门户了。他又在那院子前面临拐路,建起了一座混红砖到顶的平房。正青春的我,曾经在那个工地上掂砖和灰过,故记忆犹新。

久长哥有两男一女三个后代。我结婚时,他的大儿子已经在生产大队组织的建筑队内做工了。我的婚房尽管说是先前长兄住过的,但内里被他又一粉饰,也就实实在在的焕然一新的了。他叫我叔叔。

久长哥的子女都干的不错。个个家业有成。传闻他曾经因为子女的某些事情,曾经与干“二十三级干部”的亲哥哥,在群众大会上发生过口角。但他从未有与乡亲发生矛盾、争执之类的口传记录。

他的“贤内助”也能够“出大力、流大汗”。名子也曾经上过我大哥在“连长”的支持下办的宣传墙报。赞她是“三个青年先锋”中的一位。彼时是个全民皆兵的时期,生产队改制为连。大队、公社自然也就换名为营、团的了。只是其兴也快,其衰也速,谁让那是个“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岁月啊!

久长哥以后倒霉,也真的是倒霉在了“胃”上。居说在手术台上应是没有下的来,就驾鹤西去了。年纪不算小,但也绝对不算老。嗟乎间、可已经辞世数十年了。如今的“五嫂”,依然身体硬朗。已经跻身为老祖母之位。三个子女生活过的也令人赞许。只是那应该享福的久长哥,那福楞是没有享成。岁月,时光就是那么无情,让人不呼“无可奈何”都不成。

此文也算是尽乡亲之情之忆吧。久长哥,比我大哥还年长的久长哥。此为记。


作者介绍:赵中岳,笔名镜嵩,自号伊洛野老。河南省巩义市回郭镇人,四八年春天生。十岁上学,十四岁辍学务农。现为巩义市作协,杜甫故里诗词协会,河南省老年诗词研究会成员。《回郭镇中医惠仁堂》继承者。


文章获作者授权刊登
小院欢迎您投稿,可以是知青时代的流金岁月、逐渐泛黄却依旧温暖的年代故事、“80”后与父母的共同记忆、闲情偶寄谈天说地等。小院地址:sanshihaoyuan@qq.com

(情意绵绵+古韵悠悠)
微信号:GUYUNSHENZHOU
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


征稿



"寻找·重逢"

人世间的相聚与分离,有时随着时代的漩涡让人无法回头,望尽天涯路,有时却在蓦然回首时,找到当初的痕迹。

我们近期特别策“寻找·重逢”征稿启示,您可以给我们投稿,讲述你们当年的故事,寻找当年的伙伴;您也可以把您与朋友重逢的故事写出来与大家分享。30号院愿成为老知青相聚的平台。

投稿地址:sanshihaoyuan@qq.com

30号院
知青时代的流金岁月、逐渐泛黄却依旧温暖的年代故事、“80”后与父母的共同记忆、闲情偶寄谈天说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