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有人在乡下3年就能当工人,有人却在村里蜗了10年,命运就是不公平
体娱
2024-10-21 14:20
北京
欢迎光临,
点击
蓝字关注我们
“松寒是北京人了”。
原标题:《抹不掉的记忆——3年插队4年干校》
恍如梦幻,又常历历在目,留不住时光,却能留住记忆.......
离开北京——“
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更近了”
1968年9月离开北京前去天安门合影,二排左三为作者。
“文化大革命”到了1968年秋天,上山下乡运动已经掀起高潮,那年我17岁,去了内蒙古插队,报名之前没有和父母商量,当时还是在军训团报名,熊连长说:你报名晚了,没名额了。
原本不想插队,但又仓促决定,一是眼看同学们先后去了内蒙锡盟、哲盟,再就是听信传说:早晚都得走,往后再走就是山西,山西更穷。不能去山西,那就内蒙,果然,这次300人去乌兰察布凉城是朝阳区最后一批内蒙。
1968年9月26日傍晚,北京站广场,我从衣兜里掏出2捆二踢脚,砰,嘭...,宣泄。入夜,开往呼和浩特的旅客列车缓缓启动,4节知青车厢内外一片哭喊声,我伸出双臂喊:再见了,北京!没有泪水。但下午走出家门的一刻,在楼梯上一阵心酸,眼含泪水。
我寻找父亲,在车厢另一侧,看见他和妹妹、弟弟站在二站台,远远向这边看着火车离去,他们躲开了车厢边上的拥挤,母亲伤心不敢来火车站。
次日清晨,在丰镇车站接我们的人穿大皮袄,我们是出来时候的薄外套,冷得发抖,当天寒流来袭,路面结冰。我们被安排在一所小学的教室里席地而坐,几小时之后凉城来的卡车把我们接到县城,睡一宿学校的地铺,第三天,坐卡车到了程家营公社,公社的午饭是煮羊骨头,馒头半斤一个。
生产队来接人,我们6个男生坚决不走,学校答应过把我们分在一起,可名单上,我和培明、大强是公社所在地程家营大队知青组,培明还是组长,国云、子锋、福来3个人是东沟门大队,隔天,公社把我们3个人调换到了东沟门。东沟门知青组还有6个女生,她们比我们早一天进村,惠珠抱着毛主席像走在前面,受到老乡们的欢迎。
东沟门在公社东南面10里,马车拉行李,我们徒步,看不远处群山延绵,到了住处更是惊喜,住房就在山脚,我们立即去爬山,连续爬过2个山顶,看四面光秃秃的,气喘吁吁,也没新鲜劲了,就没去前面的山头。在第一座山顶的平缓处,看到掩体和子弹壳,后来证实,是阻击国民党军队小股敌人的阵地。
金翠报名的时候,刘老师曾和几个同学说,你们离北京远了,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更近了。我带去的书有马恩等学者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描述,我憧憬消灭私有,家庭消亡,孩子不是家庭私有,人人是生产公社、消费公社的一员,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社会。
夜晚,我们几个男的躺在炕上讨论革命,干活为了什么?为了吃饭,吃饭为了什么?为了革命,那革命为了什么?绕来绕去就是永远革命,实现了共产主义就不革命了,我们赶不上共产主义,我们是来和农民相结合,战天斗地,建设农村,我们要打倒苏修,埋葬美帝,拯救世界上三分之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解放全人类。
渐渐地,迷茫,不甘心一辈子当农民,想家,想回北京,女的有的掉眼泪,我们唱知青歌,6个男的改编《松花江上》,把9.18改唱9.26,唱到“哪年哪月才能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有时会眼含泪水,心情凄凉。我们几个还一通幻想,都想当大官,再怂也是废品公司领导,我发誓,能回北京,扫大街都行。
有老乡不相信我们能在乡下待下去。
东沟门村——
内蒙的一个穷地方
插队的地方,东沟门村西。
东沟门地处凉城县最西端,土默川平原东南边缘,群山沟口,依山而建,东沟门又是3个村的统称,东南的交泥沟和东沟门连在了一起,村东河槽一侧是麻绳窑,东沟门是生产大队,有8个生产小队,小队独立核算,全村500多户,2000多口人。
插队之前,没听说过内蒙穷,对凉城一无所知,更不知道东沟门贫困落后。我们所在的7队还强于更差的队,50多户人家,人均4亩地,有2辆马车,7、8匹马,十来头驴,耕牛和牧牛加起来20多头,150多只羊。7队人家住土坯房和窑洞,大多是一家人住一间大屋,还有一间仓房,家里普遍是一个卧式木柜,几乎没有饭桌等木制家具。知青组有个闹钟,再就是当过兵的永红家有一只,就几户人家有热水瓶,队长大银猫家有自行车,我在1970年秋天买的半导体收音机当时是7队仅有。
无霜期4个月上下,雨水偏少,没有灌溉,种的玉米、谷子、黄豆、黑豆、黍子、荞麦、糜子、麻籽等产量低,高粱产量高,主要是交公粮,一亩小麦收100斤上下,限制种植,种很多土豆,收成好,大人孩子的口粮都是全年360斤毛粮,其中莜麦100多斤,小麦20多斤,秋季分圆白菜和胡萝卜,个儿很大,家家盐一缸酸菜。
大队在东沟有个果园,各个生产队出人去侍弄,结出的沙果,发涩,偏酸,再往后就荒废了。生产队收成西瓜的时候,呼市单位开卡车来买,4分钱一斤,分给社员有半生不熟的。生产队宰杀老牛和不能过冬的羊,按人头份分肉。文革初期割资本主义尾巴,自留羊曾收归集体,还给老乡之后,被宰杀了不少,后来不是家家都有羊,有也是每家最多2只,交给集体放牧。
我在村里的几年,每天的工值3、4毛钱,一年里出工天数就7个月上下,秋后结算之后不少家庭拿不到钱,买火柴,针线,买布,买煤油,靠养猪、养鸡换钱,供销社收购毛猪4毛多钱一斤,鸡蛋5毛9分钱1斤,有老乡养兔但不吃兔肉,收购一张兔皮3毛钱,偶然打死一只狼,奖励5元钱,7队羊圈钻进狼,一次就咬死5只羊。
老乡们大多是两季衣服,热天是手缝的粗布衣裤,天一冷换棉袄棉裤,有毛衣是手捻的羊毛线,我买过老乡手捻的羊毛织成毛衣,穿在身上又硬又扎,男人们冬天大多有光板羊皮袄,鞋,除了纳底子的布鞋就是毡疙瘩。
村里平日不用女人出工,女青年闲逛,晒太阳,已婚的做家务,但10月上旬,男女老少都得下地收获土豆,中午集体送饭在地里吃,男劳力挖,女人检,收工前把所有土豆堆成小山,盖上一层土,防冻,过后再用马车一车车拉回村,按人口分土豆,留一些入窖。5月里有几天,老女人们要在地窖旁边切土豆,拇指般大小土豆块的就是种子,队长曾派我和大强下地窖,把土豆装进筐里,递到外边。
遇到“黄风”天气收工回村,赶上昏天黑地,路上看不清对面是谁,到家洗头洗脸后盆里是泥汤,有一次屋子里飘满黄沙,开灯后的灯泡是一圈轮廓,这就是后来说的沙尘暴。夏天短暂,早晚温差大,睡觉盖被子。有一天,女同学穿了裙子站在房外,引来老乡围观。
东河槽、西河槽常年干枯,春天,东河槽会有山里融化的雪水,各生产队昼夜去分水,7队和临队曾为抢水吵骂,打起来了。遇有大雨,两个河槽山洪咆哮,西河槽的洪水还吞噬村边台地,造成大片坍塌,夹带泥沙的洪水还冲进地里淤积粮田。
县里派来剧团,全村男女老少热闹了3天,大队给剧团的人吃肉吃馒头,我是看得眼热,嫉妒,骂街。
村里人没有见过鱼,没见过大米,供销社不卖水果、糕点,3年里每户只供应过一次2两砖茶,月饼3毛钱一个,就是2两面的甜饼,没馅,油大,糖多,上面点个红点,如今还叫丰镇月饼。我几次亲眼所见,老乡们串亲戚篮子里装的点心就是点了红点的馒头,上坟的祭品也是这样的馒头。
定亲,娶媳妇,要给女方家6、7百元聘金,家里女孩多的不愁,聘女儿能换回儿媳,一年养一头猪,卖了就100元上下,攒不出娶亲的钱。7队当时的6个光棍都是家中没有女孩,仝家兄弟4个,老大娶了老婆,老二、老三是光棍,王家的哥哥结了婚,他打光棍,狗毛,还有地主家的老大老二到老也没娶亲。村里人对男性第三者表现了宽容,男的会在物质上帮助女家,我们看到,到女人单亲时,有的就相守过日子,有的结为夫妻。
几年里大队院子放映过一次电影,是批判刘少奇访问印度尼西亚的纪录片,老乡们可开了眼界,彩色电影,看见外国了,看到国家主席和夫人了。县里派来剧团,全村男女老少热闹了3天,大队给剧团的人吃肉吃馒头,我是看得眼热,嫉妒,骂街。
7队教育地富反坏右,队部炕上对坐着队长、会计和地主富农,念文件的时候人们面无表情,过后就在一起说说笑笑,劳动中,贫农和地主也没有界限。有贫农敢说,公社的日子不如从前,三自一包好,我们当时想不明白,这些贫农怎么没有阶级立场。
到我们插队的时候,乡下的文革早没有轰轰烈烈的斗争了,之前也是批斗,游行,毁了村东老爷庙,西山圣母庙,一个老乡信奉天主教,被县公安局关了好几个月。5队有知青发起了“阶级斗争”,他们以地主家的狗咬了贫农家孩子为由,煽动知青们去4个地主富农家打狗,过后我们组也炖了狗肉。
那几年,我们一直没有自己的厕所,用旁边老乡家的厕所,四周的围墙就半人高,里面是没有踏板的方形大坑,冰天雪地的时候冻屁股。那时,老乡们竟敢用毛主席的语录纸卷烟,也敢如厕,我们说他们太反动了,这要在北京就是现行反革命,非抓起来不可。我没见过老乡用卫生纸,很多人如厕之后常常使用土坷垃或草根树枝擦拭,我也用过土块和树枝净身,那几年,我是没有买过卫生纸。有老乡蹲在太阳地儿掐虱子,我们也有过虱子,条件和卫生习惯所限,老乡们半年一年洗一回衣服,说很多人一辈子不洗澡绝不夸张,我们男的在村里整年都没有洗过澡。
7队知青——
午餐吃贴饼子和盐水土豆汤
7队新来了12个知青劳动力,特别显眼的是6个女生,整天出工,当地对成年女性一概称呼妇女,而村里不用妇女出工。
下乡后第一天出工正好是10月1日国庆节,习惯了放假休息,不知道农村没有任何假日。当天队长派我们男的在队部垛谷草,是给牛羊储备过冬的饲料。约莫到10点钟了,我叫着叶强和培明一同跑到大队部听广播,最后在村东的小学才找到收音机,断断续续听了天安门的游行实况。
那个年月,全国盛行早请示晚汇报,我们初到乡下,每天都给毛主席祝寿,早饭前,国云组长带领大家整齐站立在领袖画像前,右手挥动语录,齐声高呼: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祝林副统帅身体永远健康!永远健康!一旁的老乡们看我们就像看笑话一样。当时,队部晚上有过政治学习,就是读报纸,有一天学习结束,6个女生并排往回走,黑灯瞎火,一起撞到了土墙上。
男生出工1天记工10分,女生给7分,像锄地的活儿,男女都是同样多的垄沟,同工不同酬。女同学一年的工值挣不出口粮,一女同学1971年底离开前,需要补交队里40元钱粮款,她不要口粮才抵消的。我在东沟门期间没有领过钱,倒也不欠钱,从没有问过几年里挣了多少,路费和零花钱只能花家里的。我离开东沟门那一年的年底,队里分我36元多点,我就上半年有2个月的记工,应该是折算了上一年和当年没有领的口粮。
我们几个男的干的最多活是挖渠,修田埂,在地里上肥。我学了一次犁地,右手扶犁,左手扬鞭,犁出来的垄沟不是直线,歪的。子峰曾和一个社员抬粪桶,把大粪运到沟里的菜园,每天多记2分工,大强去大队赶小驴车,往沟里的工地送水泥,每天2趟,收工早,比地里的活轻。他还独自赶驴车进县城买防雹弹,车道要走呼市郊区,再上呼凉公路,4天往返300里地,每天不吃午饭,在县城住了一宿,路上有2晚找到山间农户住下,自己带了莜面和土豆搭伙,带着驴的饲料。
7队的庄稼地有的离村5里,每天往返2次去地里干活,经常是一天走路1、20里。出工都是听队长吆喝,2、30人说说笑笑走到地里,歇晌的时候,社员各自拿出烟袋,点烟使用火石,都舍不得用火柴。刚下乡没几天,我们男的就学会抽烟,我们买烟有时会分给社员,也自己卷烟,我尝试抽过老乡的旱烟和水烟。
1970年入夏,7队在西河槽下段蓄水浇地,土坝是一锹一锹黄土垫起来的,拍打踩实,坝顶宽刚刚能过一个人,完工当天工间休息,我和大强下水游泳,老乡们不会游,从没见过游泳。一场大雨,土坝就荡然无存了。
下乡没几天,大队长双喜指定我参加大队护秋,他说就要脸盘像他的那个知青,全大队有3个人护秋,那两个人是大队和小队落选干部,我们摆出的样子足以唬人,防止了偷粮食,社员们上工,我们就在村里和各个场院巡查,巡查中时不时去关系好的老乡家,坐炕上喝开水,吃酸菜,聊天,当时这就是不错的招待。不知道谁出主意,铁匠给我打了一杆长矛,每天带着。
插队第一年,国家供给每人每月9元钱,30斤粮,有白面,有油,买煤,还能买肉,生产队派一个老汉做饭,比老乡家吃的好。第二年和老乡分同样的东西,吃的就不如老乡了,每天早、晚都是小米和土豆煮粥,快熟的时候撒点莜面放点盐,经常吃炒面,是黄豆、高粱和莜面炒熟了磨粉,吃的时候用米汤拌成块状,中午多是莜面,莜面有很多吃法,捻成窝窝,搓成鱼鱼,压成饸饹,莜面和土豆一起蒸叫块垒,吃窝头吃贴饼子,还有荞面饸饹、黄米糕,后两年年就没蒸过馒头。
男生女生都挺能吃,男生都吃撑过,10斤肉包饺子,煮熟装脸盆里,可劲的造,帮老乡拖土坯,盖房,很累,吃饭的时候,土豆炖粉条和粘上油的黄米糕管够。有一回3个人煮了20多个鸡蛋,沾盐吃,我吃到第6个就咽不动了,鸡蛋大,8个就一斤,有几个地方的知青比赛吃鸡蛋,多的也是7个8个。同学从家里回来,都带点大米、挂面,还有芝麻酱、饼干等,但常常是压在箱子里,很长时间才拿出来。那时候,长期没有青菜,秋天才有圆白菜和胡萝卜,队里给了我们每个人1分自留地,收获过嫩玉米、毛豆和老倭瓜,但吃不了几天,不施肥不浇水,收成不高。
我们吃过死猪肉,那是我们花6元钱买了一只猪崽,因为做饭在我们男的这边,猪就散养在我们这,我们没有饲料,没什么剩饭,那头猪老是长不大,长到4、50斤的时候,突然病死,我们请老乡帮忙收拾收拾,我操刀做溜三样,炒肉片,这种小猪的肉炒熟的肉片是打卷的。事后兽医告诉我们,这猪是猪丹毒死的,万幸,没有人中毒。
搬到知青屋之后养的第二头猪,也是生长缓慢,同学们都回北京,就我一个人留在村里更是少有东西喂它,在我回家之前请老乡帮忙宰了,请他们吃肉,留下的肉存在王大爷家仓房,到春天还是冻肉。
1971年春末,我们收工回来的午饭,每人2个玉米面饼子和一碗盐水土豆汤,储存的土豆少得只能做汤了,而老乡家有土豆,有粉条,还有半缸酸菜,我们没有粉条也没腌酸菜,村里人不腌咸菜,我们也没有。
老乡的审美喜欢胖一点的女生,有老乡看上了女生,但不敢说亲,怕知青政策......
头一年我们烧煤也烧柴,烧高粱秸秆,队里分高粱秸,不论多大的捆,能背出场院的都算100斤,我背了一大捆,几次都站不起来,勉强站起来,边走边晃,结果伤了腰,疼了好多天,很多年之后查出来脊椎陈旧性骨裂,一直有腰肌劳损。
后来烧柴困难,我们拿了队部的荞麦秸,女生房东借机说我们是偷的,挑动老乡和我们打了一架,其实荞麦秸没什么火苗,冒浓烟。我捡过牛粪、羊粪,晒干之后当柴烧,做饭时,一只手拉风箱,另一只手把干粪扔到火里,火苗还挺高。
队里专门为我们安排去山里砍柴,往返有10公里,12个人全体出动,一早出发,带着干粮,从西沟上山,走一段下山到东大沟的西侧再向南,到山口处爬到山上,砍伐灌木枝,打好捆,抛到沟底,装马车上拉回来,晚上到家,所有的人都累瘫了。
刚到村里没几天,培明从老乡那里抱来一只刚出生的小狗,往后的2年,这个生命一直陪伴了我们。从狗娃开始一直到它长大,就没正经喂它,也没有多余的食物喂它,因此瘦小,它被饿的曾偷着吞食我们准备包饺子的肉馅,它生的几个狗崽同样没有食物,竟去捕食邻居的雏鸡。
狗不嫌家贫,保护主人,凡是来了外队知青或城里人,它从来不叫,凡是老乡串门或靠近我们住房,它总是没完没了的吼叫。有一个晚上,狗跟着我和女朋友在河滩散步,不远处有老乡在走路,它边吼就边往前冲。到了1970年夏天,全县剿灭了所有的狗,因为中苏冲突准备打仗,灭狗是防止狗叫暴露军队行动。
有一次傍晚,我们从自留地回村,在一处坡上,我和一同学猛然发现,烟雾笼罩了整个村落,房子上空升起一缕缕炊烟,眼前的景象记忆一生,后来非常喜欢邓丽君唱的《又见炊烟》。
老乡们对知青友好,尤其是年龄相仿的后生、女子愿意和我们交往,除了上面那些人,我还记忆一串名字:三人、天才、日娃、丑四、爱枝、灵卓、二蛋、白小、二占月、爱换、云贵(地主儿)、二锁......。
宋大爷是北京人,蹬过三轮,北京解放初期清理了一批三轮车夫等闲杂人员,把他们移民到了凉城,东沟门就来了4个北京人,王大爷家是从河北深县逃荒而来,我们和这两户人家来往较多。老乡的审美喜欢胖一点的女生,有老乡看上了女生,但不敢说亲,怕知青政策,有人曾在女生一个人的时候硬闯房门,但最终没能得逞。
我们先后住过4个老乡家,先是男的住张家,女的住马木匠家,后来搬到润狗家和荣升家,荣升家是窑洞,都是一间屋子半间炕,有灶台,放水缸、锅碗瓢盆,铁锹也放在屋里,各自的木箱都架在了炕上,吃饭的时候,有坐炕上有站地上的,经常站在门外吃。
下乡后的第一个春节,按照革命化的要求,同时想给家里省下路费,7个人留在东沟门度过了春节,夏天回家,秋天返回,第二个春节又是在村里过的,各自也想家,但吃饱喝足一天天很快过去了,培明的腊月底正月初几乎都在老乡家吃饭,各自也都有关系好的老乡,被拉去吃饭。村里除了八月十五就是春节吃的最好,家家炖肉,包饺子,烩菜,炸糕,摊花,做面汤。
我们是陆陆续续离开的东沟门,从1971年6月开始,我转到河北的五七干校......
1986年拍摄的知青住房
1970年春天,队里给我们盖房,选在西山坡圣母庙废址上,钱是国家拨给知青的,我们12个人都参加了,非常卖力,拖坯和泥的时候,女生挽起裤腿,脱掉鞋袜,光脚在泥里踩来踩去,老乡们看得新鲜,没有见过女人这样光脚,过后还说,知青妇女脚白腿白。我们的土房是5间小屋,4间住人,一间仓房,也是土炕,灶台,窗户纸,没有家具。
12个人一直在一个锅里吃饭,没有过分灶的念头,灶台前,世珍总比大家干得多些。闲暇时,几个人聊文革之前的老电影、小说,培明常绘声绘色唱花儿为什么那样红,男的喜欢唱的几支歌曲多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婚誓、九九艳阳天等,也吹唱的打靶归来,唱过知青歌,我是吹口琴、笛子。能看的几本书有永明带去的西方古典文学读本等,淑芳能说出红楼梦里的悲剧人物。入冬前后就开始了冬闲,我们常常是嗑瓜子,打扑克,有一次,几个人同时伸手抓牌,我的手背又黑又有皴裂,而旁边女生们是滋润的手背,我那叫自卑,这是日晒吹冷水洗加上没打好肥皂还缺营养。
我们是陆陆续续离开的东沟门,从1971年6月开始,我转到河北的五七干校,6个人先后进了呼市国企,2个女同学是5年后回北京的工农兵大学生,1个进县城工厂的女同学后来去了天津,2个病退回北京的女同学分别在村里待了9年和10年,其中一位女同学,74年大队报送工农兵大学生,卡在公社,75年公社报上去又卡在县里,原因爷爷是地主,北京有店铺,档案里还有亲戚是右派、富农,76年办病退县里不批,到了77年,同学找来内蒙军区医院2张诊断证明,在北京又找区里民政科的关系。
一起去插队,有人在乡下3年就能当工人,进呼和浩特,挣工资,有人却在村里蜗了10年,命运就是不公平。回城后,12个人分别当工人、老师、保育员、店员,后来也都是普通职业。退休时除了在北京工作的有2个人是在呼市,退休后也回到北京居住,1人移民国外。
离开东沟门之后,我曾5次回村,去西山坡,进东大沟,拜访老乡,寻找当年足迹,2009年以后知青屋仅存半截后墙了,西山坡的院落也成了废墟,荒草有半人高,大水把山坡冲出沟壑。
2009年妻子也一同前往,2016年一行7人回到东沟门,2018年插队50年之际4个人再次重返故地,这2次,内蒙教会连恩长老安排我们在村里的礼拜堂食宿,当过公社妇女主任的二板和村里小学的三中老师跑前跑后的张罗,连恩、二板姐妹和我们同龄,二板还是凉城回乡知青,三中大我们几岁,2018年,三中、仙桃夫妇在家里给我们接风,当年的7队队长二仁专程从县城过来相聚,村书记保华在饭馆招待大家。这一年,东沟门户籍人口增加到2500多,常住人口700多,有在家乡创业的,保华对振兴家乡充满信心。
独自度日——
房檐透风屋里结冰
1970年入冬,同学们都回北京了,我在北京没有落脚的地方,父母在河北乡下的家将搬去长春,我的居所只有东沟门。那段日子,屋里冷,除了烧火做饭,没有取暖,门窗不严,没有门帘,房檐透风,零下30度气温的那几天水缸里一层冰,吃完饭刷锅洗碗,水缸里还是冰。
挑水发怵,下坡,过了河滩再上坡,走几百米早就习惯了,但井台四周全是冰坨,有半米多高,的向深井里抛水桶,绞辘轳,滑倒就危险。头一年,7个人留在村里过了一冬,惠珠在井口滑倒,向外侧摔了下来,轻微脑震荡,还伤了尾骨,为此,在整个冬季子峰他们3个男的就不让女生去挑水了。
冬闲差不多有5个月,社员们都闲着,当年12月,公社让学大寨,队里就学了一次,队长带着出工,我穿着大皮袄,赤手握着冰凉的铁锹把,十几个人铲出一小堆沙土就收工了,每人记工4分,
准备过年,我从口粮中领出10斤小麦,驴拉碾子,老乡帮忙筛萝,磨出了6斤多面粉,细白细白的,麸子喂猪了。我把分的羊肉放窗外冻了一阵,软硬恰到好处时切薄薄的片,借来铜瓢,在火炉边吃涮肉和白面小饼。队里的老牛从山上掉下来摔死,队部煮了牛骨头,扣工分就能去啃骨头,我和十几个壮男,其中有几个光棍,有站地上的有蹲在炕上的,围着大锅找肉多的骨头,这叫“打平伙”。
那些天,我虽然独自度日,但并不孤独,白天晚上都有老乡陪伴,闲扯,一起听广播。我一边度日还一边等亲戚的通知,去辽宁当兵,到了年底,没有走成,要等明年,但第二年因林彪9.13事件,全国停止招兵。1968年初的学校招兵,我体检和政审都过关了,是北海舰队航空兵地勤,军训团董副团长悄悄的告诉我,你是17岁的小兵,全家还专门去大北照相馆合影,在都一处吃烧卖,但通知发军装的时候没有我,临时减少2个名额就有我,后来得知,我的政审被人为排在最后,我认为也是文革对立派的老师借机报复,这位老师“苦大仇深”,当时是校革委会副主任,他去的外调,再后来,这个老师因诱奸女学生去大牢里度日了。1974年底,干校政工组还让我报名固安县招兵,原来我从凉城转的档案,1951年1月1日的出生日被写成1957年1月1日,1975年回北京落户口的时候,吵吵闹闹的才更正过来。
父母暂时没去长春,我能回家了,陈老汉和几个乡亲送我,那是数九寒天,我的老羊皮袄又厚又长,拎着手提包,走长路费劲出汗,我们就在村外路中间招手拦住一辆卡车,司机急刹车后,我求搭车,老乡也一再央求,让娃上车吧,刹车停车让司机怒气冲冲,僵持了一会儿,司机终于让我搭车到呼凉公路。
三十里路——
山路空旷和同伴遇险
东沟门去呼市100多里,那几年,我们往返北京都走呼市,呼凉公路的黄合少汽车站到东沟门的土路不通车,30里路只能步行。
下乡的10来天,我和培明、大强、福来就商量去呼市玩玩,按事先约定,还在地里干活的时候我们就脱身。原想走到呼凉公路去坐车,见有卡车驶来,我们就上前拦车,司机先是一口拒绝,我们就谎称我的肚子疼,要去呼市看病,其实司机早看出我们的动机,好说歹说,把我们带到了市区。逛旧城,逛新华广场,逛新城一角,头一天晚上住澡堂子,第二天去火车站候车室过夜,其间被警察盘问,熬到天亮坐郊区火车,下车后经过黄合少回村走了40多里。
1971年春节过后我们一行6人回村,一大早在呼市下火车正赶上大雪过后,一天一趟的郊区班车延迟发车,到黄合少就中午了,大雪覆盖了所有路段,有的地方积雪没膝盖,2个女同学不断摔跟头,从午后到天黑就走出15里,到了一个叫康家窑的村子,又累又饿,我们就找康家窑生产队长,他很热情,他说天津知青都没有回村,我们能住他们那儿,我们在这里熬了一锅小米粥,吃完饭,很快就睡着了。第二天,差不多一个上午,走完后半程的15里。
71年6月16日,我告别东沟门那,淑芳、秀荣、大强、福来送我,走到黄合少,又陪我等下午3点多凉城来的长途车,我进了呼市,他们还在回程路上,中午都没吃东西,傍晚,他们路过程家营,在那里的知青组吃了饭回村还有10里,一天往返60里。
头一年,我们男的都去过公路边的盂县窑粮站买粮买油,当天往返60多里,中途翻3个小山包,去的时候赶驴牵驴,还能在平地能骑一会,回程驴驼粮食。
县城在东面偏南,直线距离不过70里,但隔着重重大山,当年去县城的路途是120多里,先是向北走30里,走完田间小路,多一半是翻越几个山包,到呼凉公路崞县窑汽车站,我自己去了一次县城,往返山路上空旷无人,静的有些害怕,边走边看看四周,壮胆。
邮局也在崞县窑,邮递员骑马只管送信,家里寄的包裹、汇款,得自己去取。1969年夏,培明去邮局取包裹,当天往返,他在傍晚时分走到村东河滩,正是大雨过后,眼看平时干枯的河槽已是滚滚山洪,有老乡劝他留在麻绳窑别走了,他还是犹豫着下水,水有齐腰深,但水流湍急,夹带着泥沙碎石,站不稳也迈不动步,他就浮起来想游过河,哪里游得动,呛着水挣扎着被大水推向下游,水势见缓,他才顺势到了开阔的地段,漆黑中,他朝着隐约的灯亮在河滩地段小跑,实际上几个钟头一直在折返,迷路了。挨到天蒙蒙亮,隐约看见西山才找对方向。我们在睡梦中被惊醒,培明推开了屋门,膝盖上下、小腿到处是磕伤,包裹里面的水果糖化成黄豆般大小,我们也都吃进肚子里。曾有记载,10几年前,程家营的一个初中女生被东河槽的洪水卷走遇难。
1969年秋后,大队长双喜带我去呼市买喇叭和扩音器,骑自行车往返。双喜当过兵,见过世面,其实我只是知道扩音器的使用,在学校时,我们的井冈山兵团掌管了扩音器。东沟门大队当年结余了2千多元,双喜一路把钱缠在腰上,我俩路过黄合少时还去了一家串门,上炕歇脚喝水吃酸豆角,进呼市住旧城大北街的一家小客栈,土炕,使用夜壶,这是我第一次见识夜壶。在呼市吃的最好的东西叫砂锅子,就是烩面片,小砂锅里有面片、海带和一点肉末。在呼市转了2天,几个大商场根本没货。
挖“内人党”——
看押公社革委会主任
1969年入冬,内蒙开展了挖内蒙古人民革命党运动,运动扩大化,制造冤案,残酷打击无辜的干部和群众。当时,公社抽调我们6个男看押革委会贾主任,贾主任文革前就是公社书记,抗战时是大青山游击队的。公社干部对他逼供信,让我们昼夜审问,做记录,被逼无奈,他交代的“内人党”都是共产党员。其实,根本就没有“内人党”要闹内蒙独立这回事,而历史上的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早在1947年就宣布了解散,之前在20年代是共产国际指导,接受国共两党领导以民族解放为宗旨的政党,30年代已经没有作用,抗战胜利后有过内蒙自治运动。
贾主任失去自由,不能和外界接触,家人送饭都得交给我们,去厕所也被看押。报复贾主任的干部出狠手,扭坏了他的胳膊,青紫淤血,一只胳膊已经抬不起来,这也有我们的过错,曾让贾主任背着胳膊交代问题。我们同情他,看他抽烟费劲,福来就在铁丝的一头弯了个圆环,套住烟卷之后递给贾主任,他托着铁丝把烟送到了嘴边。在押期间,他忍受伤痛和屈辱,从未提出过要求。
我们插队已有4个月,我和大强、福来决定回北京,但不敢请假,就不辞而别,当时除了看押贾主任,还有说要在乡下过革命化的春节。
中央停止了挖“内人党”运动,但贾主任的一条胳膊残废了,文革后,他在县里任化工局长等职位,曾到北京治疗,但从没听说他怨恨知青的审问和看押,尽管我对贾主任没有一丝一毫动粗,但内疚,包括文革参加的造反和破四旧等,我曾很多次公开忏悔。
迁往干校——
在五七干校安家落户
废弃的干校集体宿舍。
1971年6月,我从内蒙凉城转到河北固安,这里是父母安家的轻工业部五七干校,同期转来的还有在干校十几个家庭的插队子女。
但我差点留在内蒙,一是父母要搬离干校,二是凉城不放人。70年9月底,轻工业部调父亲去长春轻工业机械厂任革委会主任,另一名干部任办公室主任,都是夫妻一同调去,两家人也准备搬离干校。
但父亲又不想一家人离的太远,要求留在干校,当时全家5口分四处,我在内蒙,妹妹在山西插队,弟弟在北京住集体宿舍。部里政工组几次要求父亲服从,还严厉警告:你要不要党籍了。留干校不行,父亲就申请全家去北大荒,此时父亲没什么压力了,之前,部专案组审查他的“历史问题”结案了,专案组的人专门到干校来家里很高兴的告诉父亲案子结了,是诬告,冤案。就是这个冤案,1956年“审干”时结论:“不能担任党的一把手”。
过了一段时间,母亲出面向干校军代表反映情况,军代表发话,“那个厂缺了唐山(父亲的名字)黄不了”,最终,父亲没去长春,这一步算是走对了,直接影响了2家人往后的命运。
拿着干校盖章的函,我前往县城,县知青办答复干脆:没有政策,知青不能转走。一盆冷水,希望落空,但我不死心,我给县革委会主任写信,信里说,父母都在干校劳动,身体不好(编造的理由),身边没有人照顾,我比照商调函的内容:“伟大领袖毛主席圈阅的中央22号文件转发中央国家机关五七干校会议纪要,允许在干校安家落户职工的家属转到干校”,我还写到,文件发至地师级。
培明去县城,我就让转交这封信。政治部一位副主任指着开走的北京吉普说,革委会主任刚刚下乡去了,你找他有什么事,培明说明来由,特别说明文件就发到乌兰察布地委,看了我的商调函和那封信,那位副主任说,“有中央文件就能办”,他当即带培明去知青办,让他们给我开证明,还说:中央文件不给县里。培明带回的消息,我高兴地蹦了起来。去公社转户口拿档案非常顺利。
6月16日,我告别东沟门进呼市,径直去机床附件厂,刚好几天前,国云、子锋他们进厂报到也捎去我的行李,我和他们一起在职工食堂吃晚饭,睡新工人们的地铺。第二天一早子峰送我去火车站,他用小板车拉着我的行李,帮我办理托运,还特意给我买了一盒好烟。火车上,中午在餐车点了西红柿炒鸡蛋、米饭,1块3毛钱,这是村里3、4天的工值,3年在外,没有过一个人一顿饭花这么多。到了北京站,取出行李,坐上2毛5分钱一公里的三轮摩托去卫泽家,当晚住他家,当时他在云南炮兵部队。
6月19日,我在右安门内坐上了去干校的班车,到家后随即去政工组报到,干部老任接待,他含笑欢迎我,我就口口声声表示要好好在干校劳动,从此,我成为干校一员,五七战士,固安县农业户口。
就在我办理回干校手续的同时,公社内定了我参加呼和浩特华北建筑公司的招工,但我还是要去干校,干校有家,我要逃离内蒙,干校离北京近。
我妹妹来干校,开始也是县里不放人,因为妹妹在村里发动妇女参加劳动,组织妇女队,入党早,县里准备安排她进银行工作,后来,父亲专门去了一趟山西大宁,与当地干部商谈后,直接带妹妹转到干校。同学们到县城送他们,父亲请大家吃面条,她插队的地方整年吃窝头。她们是10个女生在塬上的村子,没有大路,没水没电,要下山5里到山沟里担水,晃晃悠悠回到山上,水就剩下半桶。有一个女知青刚去不久因为挑水,从陡峭的山上掉进沟底遇难。因为日子太苦,她们当中有4个人在头两年就转到河北、河南乡下老家。
那边同时准予干校另一个干部的女儿转了回来,这位伯伯是父亲的同事,北京对门邻居,家也搬到干校,全家1949年曾飞去台湾,老二男孩当时还在母亲肚子里,但又回到上海,伯伯上海解放前曾帮地下党转移国民政府的资金,文革期间在部机关被关押,遭遇报复抄家。
我曾骑自行车从
固安干校
往返北京,
带了北京买的麻酱、粉丝等。
废弃的干校造纸厂
1968年10月初,按毛主席的“10.4”指示,各部委立即兴办五七干校,我插队收到父亲写的第一封家信,知道母亲第一批去了一轻部五七干校,第二年父亲也去了干校,当时,他们都在第一轻工业部工作。
改造干部和精简机构一锅端,1969年8月开始,一轻部部机关就留下100多人的业务机构,上千职工的绝大部分陆续下放到干校,下放的各级干部有在职的和被打倒的副部长,很多国内轻工业造纸、制糖、酿酒、制盐、制烟、机械等领域的精英,包括国内仅有的几位轻工业一级工程师,莹的父亲和一些干部被关押在部里地下室,没让回家直接就送进干校,上百人的烟草公司,仅留下4个人与食品局的几个处合并为烟酒糖罐头处,部机关的厨师、司机等工勤人员也送去干校,还下放了设计院、研究所、学院等直属单位的干部。
第一轻工业部、第二轻工业部和纺织部合并为轻工业部之后,人们习惯把一轻部五七干校称为轻工部固安干校。固安干校选址在永定河堤坝南坡到辛务村的一大块空地,在太平庄、孙家务、河津和丁村还各有住地及农田。
干校的人又叫“五七战士”,其实都是从事生产的劳动力,编制在连排班。固安干校有农业连、基建连、工业连、副业队、打井队,开始是大车队,后来是汽车运输队,有过老弱病残连,后勤服务叫办事组,上层是政工组,随后还有曙光小学、曙光中学和家属队。
一连、三连种地,插秧,收割,打场,很多人要扛200斤的麻袋,大米自给自足还有送出,二连搞基建,背土坯,烧砖,搬砖搬瓦,搅拌混凝土,做门窗,盖了宿舍,教室,厂房等,四连是工业,造纸厂用稻草制出包装纸,供应北京的商店,还有机械修理等,副业队养猪,酿酒,出厂65度红粱白酒,卖到北京及周边地区。干校后期有一个机械厂,制造阀门。
一副科长是爬过雪山走过草地的老红军,在副业队喂猪,我看见部政治部主任用小车拉砖,盐局局长和供销局一位副局长修鞋,一级工程师烧茶炉,还有年老的看库房,这是对年龄偏大的干部照顾了。
1969年冬天,部分干部和知青参加积肥和运大粪劳动,先是干校去人在白广路的部机关和月坛家属宿舍等地挖粪,堆好,待冻成冰块后装车,每次10辆平板车沿路出右安门,经草桥、黄村,大兴,过永定河,走大堤,2天路程,中途在庞各庄住一晚,吃饭就是发的馒头,啃咸菜,没地方洗手。
4个人一辆车,建民是车长,这一车有部政治部曾副主任(干校后期任革委会主任、文革后任轻工业部副部长)、另一干部和一女知青。化这一车,他驾辕,部幼儿园园长袁阿姨和另外2人拉纤,车轮陷进坑洼的地方,他就用双手去转动车条或车轮。在北京城里,平板车上轻工业部五七干校的横幅引来市民观看询问,五七干校是什么。车队到了干校受到列队欢迎,每个人都很累,安京他们中午到的干校,下午去参加政治学习,学着学着就睡着了。
后来主要是开展揪“5.16”分子运动等因素就改卡车运送了,还没轮上的干部、知青庆幸自己躲过了这一关。前后运肥有多少次,有多少人参加,众说不一。人力百里运肥,很大程度上是干部和知青特殊的劳动锻炼,改造思想,有一个年轻干部曾激情昂扬的宣称,运肥吃饭不洗手是改造了自己。谁想出的这个主意不得而知。
起初,干部、子女都住老乡家,双职工夫妻分开在集体宿舍,我父母分别在距离3里的宿舍,长时间都不见面。后来的集体宿舍都是上下铺,夏天蚊子太多,得用蚊帐,冬天烧煤取暖,有过知青煤气中毒,很长时间没有浴室。我的下铺曾是一位4级工程师,工资210元,不缺钱,但吃住没有特殊。
按照林彪的1号令,1970年春节前后,百多户双职工和夫妻一方工作的家庭被疏散到干校,全家老少一起走,搬家退房子没商量,有家属是老人的坚持不搬家,多次动员后还是搬出了北京,家里子女已经在北京工作的,集中进集体宿舍,子女中70届的可留在北京继续上学,也是集体宿舍。家有在外地上山下乡的子女回家探亲,北京就是过路。
步讯父亲是某部副部长,文革中遭迫害遇难,父亲给他取名步讯是要他一生都学习鲁迅,上学的弟弟叫步同,同样要学习鲁迅,母亲带着他们兄妹3个全家搬到干校,生活落差很大。林家搬到了离干校6里的孙家务,斌的一家是父母带着姥姥和3个孩子,竞的一家是父亲带妻子和4个孩子,崔师傅和妻子带的3个孩子都是学龄前,还有文革初期遭遣返乡下的家庭转来了干校,百十个少儿起初玩耍、上学都是村里的条件。
固安离北京近,其他部委干校有在河南江西等地,夫妻有一方在一轻部的,另一方从部委下放就选固安,家就搬到固安。干校一下子来这么多家属,是周边5个村的老乡给腾的住房,很多老乡家为腾出一间房,老少三代人去住一屋,干校的全家老小吃住也只能在一间房。后来建成排房式的家属宿舍,我父母住的那一排是7间干打垒,一户一间,有2户邻居家的孩子已经长大上了中学,也给一间,人口多的才给2间,都没有厨房,公共厕所距离都不近。一间房里,屋里除了大人孩子的双人床、单人床、桌子、柜子等,有些东西就没地方了。购买生活用品很不方便,干校只有小卖部,县城在25里之外且没有交通,每个月的几次赶集在8里远。
搬家之后,人们临时回北京能在右安门内的后勤招待所食宿,这里曾是轻工业部子弟小学和幼儿园,在教室里安了床,有食堂。被打倒的张副部长患病,离开干校住进北京的后勤,撤掉了汽车和司机,身边没有亲人,他只能独自坐公共汽车去宣武医院看病。70年夏天的几天,教室里就住我们俩,他常常独自坐在床边低头思考,情绪低落,我和他聊天,他最多的抱怨是招待所的饭菜:医生不让糖尿病人吃咸。
3个部合并为轻工业部后,海军的一位军代表视察后一声命令:
撤销干校后勤招待所,取消班车。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往返干校要去大兴石佛寺的长途汽车站,石佛寺到干校要走一个多小时,我走过这一段路,中间有很宽的永定河河滩,要趟泥土,越杂草,有的时候遇到上游来水。新一批干部下放,乘坐长途车下车后,扛着背包走到干校。
我曾骑自行车往返北京,去程大风呼啸,砂子打脸,实在骑不动了,就去黄村火车站办托运,但当天不能到,我就坚持骑到了右安门,回程,带了北京买的麻酱、粉丝等。
很多人回北京第一件事不是回家,不去洗澡,而是去“搓一顿”,在馆子里花光手里的钱也要吃一顿好的。
干校知青登上永定河大堤忆当年。
在我来到之前,干校已经安置了150多子女,是1969年3月18日、4月14日、8月23日等分批来的,是在京的老三届及69届和70届初中生,都转成了当地农村户口。当时,北京制定的知青和城镇居民下乡办法,允许干部下放五七干校携带家属子女一起去。
第一批来干校的,是夏副部长、姜副部长作的动员,从北京乘敞篷卡车进村,寒风打脸,冻耳朵,卡车陷进泥坑,大伙就下车推车,挖泥,后来还叫来了救援。刚来的时候,年龄小的女生想家,曾站在永定河大堤上,冲着北京方向大哭。
干校的干部和知青加起来上千,创业初期,是基建和种地,后来是农业与工业并举。子女们开始都进红卫连,后来分到各个连队,再后来成为工业生产的主力,有造纸的各个工种,酿酒的各个工种,有车工、钳工、电工、焊工、木工、司机,有厨师、饲养员等,还有教师、医生等,也有结合为干校核心组、政工组及厂长、车间主任,成为管理层人员。
我是四连维修班木工,初学在天津造纸厂,后来有来干校的塘沽盐场、佳木斯造纸厂的师傅短期教我,四连没有木工房,我就在二连木工房干活,有时候和干部老邢一起学开电锯车,锯圆木。不少哥儿们喜欢来木工房干点什么,电刨子新鲜,一块木板一出溜就刨平了,但要用去压木板,必须千万小心,稳稳操作,我知道至少有3个人刨断了手指,有一个是我在一旁看到,急忙帮着送上车,去宣武医院救治,当时干校有一部嘎斯69吉普,苏联制造,唯一的小车,平日是校长专座,救人的时候能用。木工房还有乒乓球台,有些知青常来常往。
我想到给造纸厂锅炉房运煤的北门做一扇大门,大门上套着一个小门,请教了刘师傅、王师傅,门板有粘接,有起槽对缝接,油漆后是一件作品,锅炉房运煤的时候开大门,平时走小门,这样冬天里就能减少北风的灌入。我还做门窗,装玻璃,修门窗,修桌椅,给仓库做货架。小温、监、宝林等,我们都没少干私活,做小提琴托,钉板凳,做电池盒,马扎用榆木、柞木做支架,装上穿钉,刷清漆,钉上背包带,美观,方便携带,坐着舒服,那时常常开大会开小会,干部、知青人人都有板凳或马扎,用今天的话说,是标配。
工程师老董送我去天津灰堆造纸厂学习并去看我,星期天,他专门带我去天津老字号狗不理包子铺,他请客,还要了啤酒和小菜,狗不理包子确实好吃。我自己慕名去天津八三一食堂吃了一次,原来叫正阳春鸭子楼,因毛主席58年8月31日来过,故改名八三一食堂,后来改名天津烤鸭店。
我和毅等6个人往返丰台运白灰,满满一卡车白灰,是一锹一锹装卸的,边干边吃白灰。铺设500多米长柏油路,我们用铁锹搅拌沥青和石子,沥青黏稠慢了就凝固了,每个人都是铆足了劲快速翻炒,拌匀之后摊到路面,每个人都累的瘫倒在地上喘息一会儿,下一锅沥青烧好,马上又开始翻炒。
我在二食堂帮厨2个月,知青们轮流,一次去2、3个人。我和忠勇曾帮二食堂杀猪,二食堂每次杀猪都轮流2个知青帮忙一个上午,中午每人享受半大碗炒肉片,逢心新说:帮食堂杀猪是那几年最高兴的事。杀猪的时候,我们就是去猪圈抓猪,把猪蹄捆上,杀了放血之后打气退毛,搬运。传说有位女知青胆儿大,直接拿刀捅进了猪脖子。我参加过守夜,干校当时不设守卫,每晚轮流2个人巡夜,我和监整宿没睡,隔2个小时去各处巡视。
知青们多是一开始就接触高强度体力劳动?,100多斤一大包稻草,超过体重,燕华他们班16岁的女生,生生是咬牙扛上草垛,还要当心别在草垛上打滑掉下来,刚走出校门的一群小青年,没有干过体力活,更别说重活。
1973年夏天,副业队深夜着火,发现的时候,大堤上烧着了几棵柳树,临近酒厂库房,干部沈厂长大喊:赶快抢粮食!很多人冲进仓库,人挨人向外传递粮食口袋,警报声把人们从睡梦中惊醒,几百人从干校不同方向跑过来,端着脸盆灭火,见火势增大,外面的人紧急呼喊里面的人:赶快出来!易风他们才撒开了丫子往外跑。有了统一指挥,大火很快被扑灭,尽管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但当时阶级斗争的弦紧绷,保卫干部说“不破此案绝不罢休”,最后也没破案。
76年大地震,我已经在北京供电局,去唐山抢险几天后回干校看父母,大家都还住地震棚,有人学狗叫猫叫,学蛐蛐叫,吓得一些女知青不敢睡觉。
初期的干校只有中午吃馒头,早晚是窝头咸菜,后来改善了,也不是每天有肉,早晚还是咸菜,偶尔有鸡蛋。中午就一个菜,素菜的时候多,隔一段日子才有红烧肉,有时蛋炒饭,有过烧茄子,有粗粮,但吃米饭,馒头多,早晚常有果酱包。我们宿舍的几个人多次熬到半夜蹭夜班饭,夜班饭是给造纸厂夜班准备的,偶尔到最后或浑水摸鱼能买到炸馒头片或汤面或炒饭。
子女们先是每月12元生活费都扣下吃包伙,不久每人增加3元零用钱,再往后每月生活费18元、30元、35元,8小时工作,每月休假4天,节日放假,和干部一样享受在宣武医院或北京医院公费医疗。有图书室,有电影看,看彩色电视,有男、女篮球队,冬季开辟溜冰场,知青们轮流维护,干部老许多才多艺,教会了很多人滑冰。还编排和表演文艺节目,男女知青都有小提琴、手风琴拉的非常好的。
干校把盐碱地改造成大片稻田,开辟菜园,永定河大堤上满是垂柳,漫步这样的景色,能感受田园味道。秋季,干校支援当地“落梨儿”,梨园里的大鸭梨随便吃,我们一边摘一边吃,老乡说树上的梨吃多了会拉稀,结果吃了2个,肚子就叫唤,不少人上厕所,当时大家都不懂,是树上的梨太凉,连续吃就会激惹肠胃造成拉稀。
打麻雀,老许在黄昏时看准哪棵树落满麻雀,天全黑,我用手电照亮麻雀腹部的灰白色羽毛,老许瞄准,一枪一只,回来退毛,当晚就炖出一锅。稻田里有很多青蛙,捉来剥皮,炖出一锅,有人抓刺猬,偷猫狗,都是炖熟了众人一起享受。
大伙喜欢交流吃过什么,什么好吃。很多人回北京第一件事不是回家,不去洗澡,而是去“搓一顿”,在馆子里花光手里的钱也要吃一顿好的,奢侈点的去老莫、新桥、和平餐厅吃西餐。
有一次休假,天雄带我去四川饭店,那是我第一次咀嚼正宗宫保鸡丁,担担面,那一次我们还从右安门骑自行车去颐和园,在昆明湖跳水、游泳、划船。在木工房干活的老乡儿子结婚,建民我们几个人买了一面镜子去贺喜,大伙在炕上围坐成一圈,用一只碗传递喜酒,我就记得吃了几样豆腐菜,日子穷啊,村里办喜事基本都是素席。
很多人没有荒废光阴,读书,学文化。张铁生交白卷之前,干校办了初中代数、物理、化学补习班。
文革进行中,干校也搞运动,有批判会、斗争会、处分大会。那几年,干校虽未把人整死,但似乎也把有的人“整疯”,一次全校大会上,台上的领导说,有问题的离开会场,忽地站起来不少人,一个个离开了会场。
1971年,“9.13”事件没过几天,子女就有私下传说,一天晚上,有谦、毅等,我们几个大操场边上神秘说起林彪,谦手指天上,迅速下滑,林彪的飞机掉下来了。过些天,我告诉塘沽的木匠师傅,他惊吓的不轻,险些跌倒,嘱咐我千万千万不能说了。传达中央文件,班组有“571工程纪要”影印本,对林彪篡党夺权展开批判,但对其中干部到五七干校是变相劳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失业各有己见。
林彪的“9.13”事件之后,运动降温,清查“5.16”分子不了了之,要是再无休止的运动,不知会整多少人,伤害多少干部。包括张副部长,我接触的几个老干部情绪低沉,少言寡语,低头走路干活,不见笑脸,知青也有因父母挨整挨斗而忧虑。
干校早期发生过男知青打架的事情。有一发小在玉米地里干活,被晒的头晕,冒出一句打到太阳,这可不得了,有人汇报了,好在大事化小,那个年代,伟大领袖就是红太阳。说一哥们听了美国之音,全校公开批判,偷听敌台呀。
1969年前后,欢呼伟大领袖发表最高指示,列队游行喊口号,轰轰烈烈学习毛选,开展讲用,后来学习马列原着,停产听辅导,开展讨论。我一侧上铺的志敏晚上常常阅读普列汉诺夫的《论一元史观的发展》等着作,普列汉诺夫是列宁尊重的俄国共产主义创始人。
讲革命精神,讲革命干劲,每年春天的平整土地是一场大会战,先开召开全校动员大会,随后是大批干部、知青下田劳动。军代表做形势报告,也讲全国轻工业形势,那时全国自行车年产400多万辆,手表300多万只,还有缝纫机的产量,糖的产量,纸的产量,我都是听报告的记忆,当然那个时候对社会还是保密的。
讲革命传统,大家传说父辈的故事,讲自己的故事,夏副部长的母亲是革命母亲夏娘娘,谦的父亲是1926年的党员,广忠父亲是29年百色起义的红军,贺龙前妻在部里,毛泽民前妻来过干校,干校有自己的老红军做报告。子女们来自干部、军人、高级知识分子和工人等不同家庭,有就读四中、清华附中、师大女附中等名校的,特别是读到高三的天雄、中超等人,基础和学识就是不一样,父辈们的影响,子女们相互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很多人没有荒废光阴,读书,学文化。张铁生交白卷之前,干校办了初中代数、物理、化学补习班,天雄、会师教数学、物理,仁寰母亲教化学,但张铁生的白卷给搅黄了。仁寰早些年就是一家上市公司首席科学家,他在1978年以同等学历参加香港中学毕业会考,进入香港理工学院,次年参加英国大学入学考试,入曼彻斯特大学,最后读完博士,他是69届初中,北京的69届差不多就是入学和毕业,没学什么,他的初中高中文化课主要是干校期间自习,英语是靠背常用单词、听唱片、读大学英语专业课本,读原版小说,他还读《古文观止》、唐诗宋词,也读马恩列斯,尽管有似懂非懂或一头雾水。干校的环境对自学是有益的,闲暇多,能关在宿舍里学习,身边有很多饱学之士可以求教,有英语很好的工程师,常来常往北京也是便利条件,容易找到教材资料。
文革初期,同学间虽有流传西方名着,但很难获取,有校友的朋友在外文局图书馆盗出内部读物等名着,做案8次,最终被擒获,但校友及朋友们受益匪浅。星星给我看《安娜卡列尼娜》,评论沙皇时期俄罗斯的上流社会,那年我19岁。天水给我看《我的前半生》,由此,一直关注末代皇帝溥仪及相关的故事,读过英华的《末代皇帝的后半生》等末代系列,向他请教。关注执笔《我的前半生》一书的李文达,因为版权,先是被告,后来原告,耗时10多年,打了一场荒唐的官司,最终照顾溥仪的遗孀,将版权判给了李淑贤。李文达与父母同住一楼,我一直对其遭遇打抱不平。那几年还传看《红与黑》、尼克松的《6次危机》、朱可夫的《回忆与思考》、什捷缅科的《战争年代的总参谋部》等名着和内部出版书籍。
当时,我有一本集邮册,是文革前的部分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拿给小敏看,再看他的几本集邮册更是精美,应该是收全了文革前124套纪字头纪念邮票和75套特字头特种邮票。很可惜,我那些邮票在多次搬来搬去遗失了。
回到北京——
户口本上无子女的困退一个
从北京迁到固安干校的干部和工勤人员,保留了北京户口和副食本,因此都还是北京人,按照父母身边无子女的政策,每家可把一个子女“困退”回京。
1975年3、4月,干校为10几家子女办理困退,我也在其中。当时,不少家庭有2个或3个子女都在干校劳动,我和妹妹都在干校,弟弟在吉林当兵,父母考虑妹妹在干校担任了职务,工作很有起色,同时有个传统的考虑,将来到他们老了,指望有个儿子在北京。
干校同时向宣武区知青办公室报送了3个人的“困退”,5月初,知青办发来了2个人的批准通知,我的没信儿,待批?继续核实审查?我做了不批就留在干校的准备。
6月上旬,干校收到宣武知青办《因家变两地协商回京入户单》准予我“自己回京入户”,干校盖章签署了“同意回京安排工作”。
我是干校知青中最早回京的一批,不少人见面表示羡慕,“松寒是北京人了”。
转了粮食关系,开出户口迁移证,6月17日去宣武区劳动局填表,18日给白纸坊街道送去介绍信,当天下午,北京供电局劳资科干部福来来访,当时我不在家,是邻居帮忙传话,次日我去供电局面谈,他们让我当外线工,我说或医务室或木工,他们说考虑我的要求。
7月1日,我在供电局报到之后,福来才告诉我,宣武劳动局曾准备让我去故宫,不去故宫就去什刹海体校,他因为急需补齐北京供电局得一个招工名额,就2次向劳动局要我,福来在劳动局正巧看到我,并看了我填报的表格,他还说,你去故宫就是打杂。其间我去过白纸坊街道医院面谈,那里也同意我去,但要请示劳动局,白纸坊街道说:去白纸坊医院必须先得参加学习,等名额。我去劳动局,他们说椿树医院刚好出去了一个人,一时进不去,你可以等。最终我没等,选择供电局,干木工。当时,困退和病退的都要在街道参加学习班,等待分配工作,我能这么快有了工作机会,在劳动局眼里,可能是从干校困退回来的名声好一点吧,再就是与供电局的巧遇。
6月29日晚,维修班知青们的欢送会持续了近4个多小时,广忠当天专程往返,在北京采购了很多吃的,大家评价我在干校的表现,提出希望,用餐过后孟立演奏小提琴,宝林说快板,晓民独唱了两只歌,亦民、志敏和莹都是朗诵,广忠唱英雄赞歌,毅唱朝鲜歌,好不容易让小吴、建鲁和忠勇一起合唱,所有人都表演了节目,最后大家送我听诊器和血压表,鼓励我继续业余学医,我表示了对大家的感谢,我少有的几篇日记把这些写了进去。
“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干部们陆续回到原单位或另有安排,随着全国知青大返城,知青们也陆续回到北京。我母亲在干校10年,父亲待了9年,很多干部都是9年、10年,子女们也是9年、10年,知青们把青春最美好的时光,父辈们把精力最旺盛的岁月留给了五七干校。
回京后的子女们进部机关和所属单位,进工厂,考大学,后来有不同部委司局长,有上市公司董事长、报社总编、博物院副院长、厂长、党委书记,有高级工程师、警官、律师、记者、医生等,在各自的领域做出贡献。100多人里,我知道的至少10个人移民欧美。
1997年10月19日,130多子女在右安门内轻工总会招待参加校友聚会,大合影,聚餐,交流。2019年是红卫连50年,5月19日,80多校友重返干校旧址,互致问候,问长问短,举办仪式,宣读致辞、即兴发言,大合影,参观、照相,自助餐,登上永定河大堤,回首干校的日子。
(2024年8月12日稿,10月12日修改,写作过程承蒙插队同学和干校校友提示和佐证,一并感谢。)
作者介绍:唐松寒,
1967届初中毕业,1968到内蒙凉城县插队,1971年转到轻工业部固安五七干校,1975年困退回京,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党政干部基础科毕业,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供电局、北京市电力公司工人、团干部、新闻干事、记者、中国电力报北京市电力公司记者站站长,2011年退休。
文章获作者授权刊登
小院欢迎您投稿,可以是知青时代的流金岁月、逐渐泛黄却依旧温暖的年代故事、“
80
”后与父母的共同记忆、闲情偶寄谈天说地等。
小院地址:
sanshihaoyuan@qq.com
(情意绵绵+古韵悠悠)
微信号:GUYUNSHENZHOU
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
征稿
"寻找·重逢"
人世间的相聚与分离,有时随着时代的漩涡让人无法回头,望尽天涯路,有时却在蓦然回首时,找到当初的痕迹。
我们近期特别策“寻找·重逢”征稿启示,您可以给我们投稿,讲述你们当年的故事,寻找当年的伙伴;您也可以把您与朋友重逢的故事写出来与大家分享。30号院愿成为老知青相聚的平台。
投稿地址:sanshihaoyuan@qq.com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1OTE3MjM4OA==&mid=2652179584&idx=1&sn=41c28e7c7de48a48374dcc4b35645b34
30号院
知青时代的流金岁月、逐渐泛黄却依旧温暖的年代故事、“80”后与父母的共同记忆、闲情偶寄谈天说地
最新文章
下乡后,他的这番话击溃了我的心理防线
重返长湾
1966,建国路记事
鞋
我与文坛泰斗贺敬之那些事
丁盛将军的晚年
糖画人
我的同学:最早的一代校园歌手
女儿殇:知青在农村非正常死亡,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史铁生的《命若琴弦》让“说书人”一词存入了许多人大脑的记忆
吴四十
缘分
石漫滩水库垮坝亲历记
金弢|青涩年华
三联生活周刊,刺痛了多少中国人的心
知青岁月:学会算命
最后上调的知青
人类的孤独有多少种?
插队在康乐:那年我16岁
诗人岩海从未离开过炼油厂……可这并没有束缚住他对世界的想象
断裂的记忆
大巴山背篼
知青纪实小说|井下救人
有人在乡下3年就能当工人,有人却在村里蜗了10年,命运就是不公平
寻找——献给长眠异乡的知青
上山下乡运动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我们为什么还要写知青?
万一呢?
两个要账鬼!
三元井公社办起了高中:有些学生就是前几年的红卫兵
战士之死
久长哥
金弢| 我认识的路遥:高加林是否就是路遥自己?
采生人
我围观过“抄家”
1976年兄弟俩同时被抓:一个被判死缓两年执行,另一个按副军职待遇离休
闫家拐内的高房子
1961,除了饿还是饿
“我决定再回到原来那个农村里生活”
59岁的顾准忍着子女“死不相别”的冷酷,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家庭出身”改变了我的人生历程
“人把马料都吃了,马瘦得皮包骨,怎么干活?”
知青纪实小说|险恶的出血热
“幸亏张大千义无反顾一走了之!”
复课以后
未婚妻来找我,正遇上我挨斗
中国的农民与曾经的工分
“就业人员之间不准发生流氓行为,申请获准后可以结婚”
伤心的1959年
不要忘记西乌珠穆沁旗有名有姓的1613名知识青年
红小兵对钱奶奶温和地说:唱完“东方红”就让你过去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