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决定再回到原来那个农村里生活”

体娱   2024-10-04 15:16   天津  

欢迎光临,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农村的娃,农村的家,农村的生活把我养大,离开农村仿佛不能生活。


原标题:《我高中毕业后的历练》

我要寻找点赚钱的劳动活计,维持自己的生活开支。

我在武川县第一中学念高中,一九六五年夏季我高中毕业,因为家庭成分的变化自己失去了升学的希望,只有返乡就业了。

可是我的父母弟妹们于1965年春迁回山西原籍了,把我一个人的户籍仍留在原住址,即三元井公社道包大队第十一小队。

那么我去哪里就业呢?思来想去,我觉得还是回四子王旗,因为那里有许多和我一块念书长大的同学,有培养我成长的老师,他们都了解我,对我今后的生活、社会活动都会有好处。

回乡的前几天我和几个同学参加武川一中的建校劳动,挣了点钱,支付了后一阶段所欠的伙食费等款。学校劳动结束,我便回到了四子王旗。因为我对别的工作部门不熟悉,只好先去教育部门寻求一番就业机会。我先到教育局走了一次,文教局范忠老师负责人事工作。我向范主任讲了自己的情况和要求。

范主任很好,立刻说:“你回三元井公社先开一个同意证明,我就可以给你安排工作了。” 我兴致勃勃地走出了文教局,急急忙忙地回到三元井公社。我想开个证明是秘书的事,只要找到秘书就可办了吧,然而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经过打听,公社有两个秘书。党委秘书是赵培德,人委秘书是杨洁。我想开一个证明一定是人委秘书的事,于是我直接找杨洁。谁知道当我找到杨秘书,要求写一个同意证明时,杨洁却推到公社主任那里了。公社主任付文超是东北人,满族,来三元井公社工作已经多年了。

我见到了付主任,并向他说明了我的来意。他没加思索地好像早有准备地对我说:“咱们公社要成立民办中学,教室也盖好了,就缺老师了,你不要走了,就在咱们公社当民办老师吧!”我说:“我的父母已回山西了,这儿只有我一个人,没有房,无法生活,怎么能当民办老师呢?”

好说歹说他都不给开这个证明。我又找了一个和我们有亲戚关系的人,他也在公社工作,让他向付主任请求也无济于事。我怀着满肚子的懊悔走出了公社的大门。

我返回教育局向范忠主任反映了三元井公社领导的意见,并说明自己的生活处境,求范忠主任帮助。范主任也答应尽力而为。接着我要寻找点赚钱的劳动活计,维持自己的生活开支。

自己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低到什么程度,不言而喻,预示着今后的遭遇会怎么样,只有随遇而安。

我的表兄在库伦图供销社工作。他那儿收下许多生猪,要雇人往乌兰花北面的贾拉庆猪场送。我听到此事立即去承揽,表兄有点担心。我说没问题,放心吧。   我背着半麻袋猪饲料,赶着四十多口大猪,沿着库伦图、马王庙、红房、西湾村大路忙忙颠颠地奔波前进,生怕跑丢一口猪。晚上在西湾村一家住了一宿,并把所带的饲料喂猪。   

第二天一早,自己赶养着猪翻过王茂梁,直奔贾拉庆猪场,一路顺利。我结账后挣了五元钱,感到能打闹点生活开支,于是决定再送一次。可是第二次送猪就没那么顺当了。当我赶着一群猪,手忙脚乱地前行,走过红房后梁时,已到了忽鸡图的西滩了,路也平坦。路的左边是一大片快要熟的小麦地,路的右边是很大一片农民刚耕过的土地。我赶着猪正放心地走着,突然前边有一口猪向旁边的空地奔跑过去了。

我着急地放下背着的饲料袋,赶快去追这口猪。这猪好像下过娃子似的,肚子虽然比较大却比较瘦。这个猪看我追过去了,跑得更快了。本来这个猪原来就走在猪群的前头,我在猪群的后头,我和跑着的猪之间有一段距离。我虽然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也不是一下子就能追上的,猪在前边跑我在后边追。

我的双脚踏在刚翻过的土地上,与其说踏在土地上,不如确切地说那是插在了土壤里,后腿刚拔出来,前腿又插进去,不停地拔,不停地插,鞋里罐满了土,一插半腿深,我心急如火焚,脸上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流,农民深翻的土地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啊!伟大的农民,怪不得能收获丰硕的粮食,原来沉睡的土地是农民一犁又一犁地耕耘才变成了良田,一望无际的土地种上庄稼才能收获丰硕的食粮。这要付出多少辛苦,流淌多少汗水。

转眼间我跑在了猪的前头,那猪看见我跑在它的前头无奈之下,只好返回了。猪好像懂得人意似的,我举目望去,猪群里那些猪,基本上没有行动。如果有些猪再炸了群,跑到左边的庄稼地里,那可就麻烦了。我紧张的心情顿时缓和了。  

我赶着猪送到贾拉庆猪场交了差,结了账。本来打算赶快去文教局眊一眊工作问题,可是走到院内看见旁边放着一堆镰刀,再打听,说是猪场要雇人割莜麦。割一亩莜麦六角钱,并且自己买饭吃,晚间包住宿。于是我产生了割莜麦的想法,不然我去了乌兰花晚间还得花钱住店。我找了把镰刀又找到了磨石磨了磨镰刀。

猪场的相关人员领着我找到了莜麦地,我就割起了莜麦,我记得那天是阴天,有时还下着牛毛细雨。不顾这些,我只想挣点钱后到文教局看看范主任,落实自己的工作。

割莜麦,对于我来说不陌生,虽然今年是第一次,但在前几年每到暑假往往参加生产队的秋收,当然也要割莜麦。这是一块坡地莜麦,东低西高,南北耕种,一畛二分长。那就是说割倒六垄莜麦就是亩二分地。土地的肥力不高,莜麦生长不稠满,有一大镰高,正好收割。我六垄割了个来回。工作人员说:"中午了,你回去吃饭吧。回去迟了,食堂下班了。”  

我回到食堂里,仅有厨师一人,大概吃饭的人都已吃过饭走光了。可能有人和厨师打过招呼,还有割莜麦的人要来吃饭,厨师等着我。我刚走进饭厅,厨师就给我端上一碗烩菜,我看到烩菜很好。烩菜里主要是土豆,葫芦之类的。我问多少钱,厨师说两角。主食是馒头并要粮票。我没粮票,只好就吃点烩菜罢了。厨师又把别人吃得剩下的半块馒头给了我,还说:“听说你割莜麦很快,割得很好,照顾你了。”接着厨师又给端上半碗烩菜,边走边说:“这是今天剩下的烩菜不要钱,给你吃吧” 我情不自禁地说了声"谢谢"。

我下午又去割了十二垄莜麦,再加上捆个子,一直忙到认灯才收工。第二天又割了一天。第三天早晨我离开了贾拉庆猪场直奔文教局。

我买了条钢花烟,急急忙忙去见范主任。我进了文教局,走进范主任办公室,只见范主任静静地在那儿坐着,再无别人,我顺手将烟递给范主任,范主任接过烟,随口就说:“我给三元井公社打电话安排你的工作,他们说郭亮已经有工作了,不用再安排了。”他还说,“原先三元井公社学区缺个会计,我准备让你担任那个会计,现在已经安排别人了,不好再变化了。”

我说:”三元井公社要成立民办中学,他们让我担任民办老师。可是我一无住家,二无生活。怎么担任那个民办老师呢!“范老师又说:“现在为时已晚,等后来再说吧。”

我好说歹说都无济于事,只好怀着一片颓废的心情走出了文教局。怎么办,再寻找门路,谋求别的工作呢,还是就在三元井公社当那个民办中学的民办教师呢?

这是个大问题,是个关键问题。不同的方法会导出不同的结果。哎!农村的娃,农村的家,农村的生活把我养大,离开农村仿佛不能生活。我决定再回到原来那个农村里生活吧。其实我从武川学校回来,在乌兰花街上呆下来,找个打工处,一边劳动维持生活,一边联系工作,也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自己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低到什么程度,不言而喻,预示着今后的遭遇会怎么样,只有随遇而知,随遇而安。

突然“通”的一声自行车前轮栽进一条横着的沟壕里,我离坐而被射到了沟渠对面的土圪塄上,头扎地翻了个跟头。

我背着行李,徒步走回我们家原来住的道包村。我和生产队领导说明我的来意。他们很欢迎我,并给我安排吃住及劳动等生活所需。我和村里一个我叫五大爷的老汉一块住着。

五大爷姓李,叫李唐,所以人们又叫他李五,他和我们有点老亲。五大爷年轻时已经来内蒙了,来内蒙之前五大爷的爱妻已经去世了。大娘去世之前,给大爷留下三个孩子,一女二男。女子为老大,在山西时就已经结婚了。闺女和女婿一并来到这里,女婿在库伦图供销社工作。

五大爷的大儿子叫李占英,他在生产队担任副队长多年了,他是劳动能手。二儿子叫二后生,也成家立业了。五大爷一家人在这里其乐融融,生活很幸福。每天我和村里其他人一块搞秋收,早出晚归,尽管非常辛苦,我也没有吃不消的心理。因为在往年的暑假里我也常常参加队里的劳动,所以对当前的劳动也没有异样的感觉。

有一天下午,我正在地里拔小麦,突然有人叫我。她说让我快点回村里帮他们办点事。我一看原来是孙二叔的姑娘补女。我以为有什么急事,没细问,小跑赶路回到村里才知道原来是孙二叔病情严重。队里派一马车要拉他去旗医院看病。他们又担心马车走得慢,赶到医院医生下班,让我骑自行车先去医院预约医生,便于治病。


孙二老汉大概有六十岁左右,六十年代初领着孩子妻子来到道包村一直给人们放羊。先前老汉在村里给社员放羊,后来生产队里养了些羊,老汉专门给队里放羊。生产队的羊群倒在南山上叫套泉贝的地方饲养,他也跟着上去放牧和饲养,队里又在那里盖起羊房,老汉又在羊房里住着,吃住放牧都在那里,往往时长了才回家看看。老汉肚痛有好几天了,大便也不通,找赤脚医生检查是肠梗阻。医生让他抓紧去大医院治疗。

太阳快落山了。我借了辆自行车,看到车带有点气不足,找了个气管子打足了气,一蹁腿骑上了自行车向乌兰花赶路。我一口气跑到了西湾村时天变黑了。村里忙于秋收的人们已经回家了,因为屋内亮出了灯光,这灯光从玻璃窗射出来显得格外亮堂。明亮亮的灯光像天上的星星点缀着村里的夜景。但是它不像白天那样日照暖和,因为农人们忙碌了一天,村庄却像中秋的夜市,农人们还要忙碌制作香甜的晚餐,吃饱喝足后入睡休息。夜晚显得格外沉静而安祥,美丽而温和。

我很是口渴,很想去路边的一家住户喝口水,湿润一下干渴的咽喉,这也许对自己的呼吸能带来些痛快。自己本来忙碌了一下午了,现在又骑车奔波于通讯联络的紧急赶路中,疲劳与干渴也是很自然的,但是又一想不要去喝水了,那样会耽误赶路时间。

秋天的夜晚秋高气爽,虽然已经进入了夜间,也仅仅是刚刚大约八点多钟,暖阳阳的气流还没有完全被夜间的凉气取代。天空上虽然没有乌云,但也没有月亮,只有满天的星星。我推着自行车爬上了王茂梁,虽然没有大汗淋漓,也是气喘吁吁。

在点点星光的照耀下,隐隐约约看见脚下踏得便是去乌兰花的多年常走之路,但是又觉得这路又是这么不太明显,好像多时没有人走过了,石头瓦块遍路尽有。我想可能是人们忙于秋收出行的人少而导致的吧。我忙于赶路不再多想。我走到梁顶,发现脚下之路比较平坦,我便大胆骑车加速赶路。我想尽快赶到医院给孙二叔治病预约医生。

我借着星光乘着初夜袭来的凉风,自行车飞跑在完全是下坡路的隐约古道上。我骑车边跑边想,如果一路都有这样的速度早该到医院了。现在这么晚了,即使比马车早到医院,医院早下班了。能否预约到医生也是一个未知数。不管怎么样,我拼命地向前跑。

突然“通”的一声自行车前轮栽进一条横着的沟壕里,我离坐而被射到了沟渠对面的土圪塄上,头扎地翻了个跟头。我立刻爬起来,仔细查看,在只凭星光照看的初夜里,可以看到这是古营村人故意挖的“阻断人行”的沟壕。

原来古营村人为了保护周边的庄稼执意挖渠断路,不让人从这里行走。有好几年我没从这里走过,不了解路况。幸好人身没有受损。大概是上帝保佑吧!我顾不得多想,拍打掉身上的泥土,调正扭歪了的车轮继续前行。我穿过古营村又走五六里路就到旗医院了。

旗医院正常上班的大夫早已下班了。我通过门房子的工作人员找到了夜间值班医生略说其事。值班医生说,无论怎么样,等病人来了再说吧。我想提前预约医生是不好实现的,只有在医院确诊病人的病情后才能找到相关的医生。我只好向门房子的工作人员求情,让我就在门房子呆一会儿,等待送病人的车到来。

我坐在凳子上不一会儿肚里饥里咕噜地响开了。我有些饿了,可是又去哪里买些吃的呢?夜已深了不好寻找,只好忍着点,坚持就是胜利。我把小凳子靠墙边放着,我可以坐在小凳子上背靠墙了,没几分钟我就睡着了。大约十二点多,拉着患有严重疾病的孙二叔的马车到医院了。我急忙将医院接送病人的小排子车推过去。孙二婶和她们的姑娘也来了。我和车倌将孙二叔扶到小车上,我推着小排子走进诊断室,值班医生也进去了。值班医生看到孙二叔的脸上泛着青紫色的光气,顿时紧张起来,顺手撩起衣服在病人的肚子上抚摸了一番,立即说“住院治疗吧”,我们安置好病人并商议决定,让二婶和姑娘留下来陪床,其他人都回。

尽管尽了最大的努力,但遗憾的是一周后我们却听到了噩耗声——孙二叔离世了。


作者介绍:郭亮,祖籍山西省山阴县,1944年出生;1955年跟随父母来到内蒙古四子王旗库伦图乡生活,1959年毕业于库伦图完全小学、1962年毕业于乌兰花中学(四子王旗一中前身),1965年毕业于武川县一中高中。1965年至1985年先后在三元井公社小学、中学任教;1985年调往武川县第一中学任教;2001年退休。函授学习获取了大专文凭,退休前,被自治区评为中教高级教师。


文章获作者授权刊登
小院欢迎您投稿,可以是知青时代的流金岁月、逐渐泛黄却依旧温暖的年代故事、“80”后与父母的共同记忆、闲情偶寄谈天说地等。小院地址:sanshihaoyuan@qq.com

(情意绵绵+古韵悠悠)
微信号:GUYUNSHENZHOU
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


征稿



"寻找·重逢"

人世间的相聚与分离,有时随着时代的漩涡让人无法回头,望尽天涯路,有时却在蓦然回首时,找到当初的痕迹。

我们近期特别策“寻找·重逢”征稿启示,您可以给我们投稿,讲述你们当年的故事,寻找当年的伙伴;您也可以把您与朋友重逢的故事写出来与大家分享。30号院愿成为老知青相聚的平台。

投稿地址:sanshihaoyuan@qq.com


30号院
知青时代的流金岁月、逐渐泛黄却依旧温暖的年代故事、“80”后与父母的共同记忆、闲情偶寄谈天说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