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孙子兵法·始计》:竹简上的金戈铁马
文摘
2024-11-07 20:30
中国
导语:《孙子兵法》是成书于我国春秋时期的一部兵书,作者是齐国人孙武。全书共分13篇,讲述了兵家的谋略、作战、形势、信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尽管这是一部诞生并主要运用于冷兵器时代的军事著作,但其中的许多军事战略思想在今天依然是普遍适用的。而这也使得《孙子兵法》成为了古今中外屈指可数的经典军事谋略教材。《孙子兵法》最近一次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是在2022年末大热的电视剧《狂飙》里,剧中的主人公高启强从学习这部兵书开始一步步从一个鱼贩子走向了京海一手遮天的风云人物。当然,高启强所运用的手段与其说是《孙子兵法》中的谋略,不如说更像是《三十六计》里的诡计,两者的高下是不难分辨的。如果从总结战争规律、判断战争形势、分析敌我状态、制定相应战略等等宏观角度来说的话,中国历史上恐怕还没有哪一部兵书能够达到《孙子兵法》的高度,所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今后恐怕也很难再有了。“兵圣”孙武肖像
如果同西方的战略著作,如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马汉的《海权论》等相比,中西之间的战争思想其实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比如,这些经典战争著作都强调战前准备的重要性,强调获取信息的速度,也强调了人财物等资源的高效率调配。《战争论》认为,战争是国家政治的一部分,是政治的一种延续。《孙子兵法》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所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高明的军事家都会认为,战争是手段,而非最终的目的,没有必要为战而战,而是应该通过战争来促进和平与经济发展。而这也是《孙子兵法》中所强调的战争的最高境界,即“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开篇《始计》提出了战争的核心要素——计。什么是“计”呢?三国时曹操的解释是:“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也就是说,“计”就是关于选择将领、估量敌方力量、考察地形地势、计算我方士兵力量、弄清距离远近、考虑危险和容易等因素的问题,也就是战前的战略筹划。也就是说,战争的一切思想都要从这个“计”字开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一篇的白话译文和原文。战争是一个国家的重大事务,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的。我们要通过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战争,通过比较敌对双方的各种条件,考察双方的实际情况,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一是道义,二是天时,三是地理,四是将帅,五是法规。所谓“道义”,是指民众和君主的意愿相一致,这样民众和君主才可以同生共死,而不惧危险;所谓“天时”,指昼夜、阴晴、寒暑、四季更替;所谓“地理”,指地势的高低,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与否,战场的广阔、狭窄,是生地还是死地等地理条件;所谓“将帅”,指将领足智多谋,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勇敢果断,军纪严明;所谓“法规”,指军队组织编制、将吏的统辖管理和职责区分,军用物资的供应和管理等制度规定。《孙子兵法》善本封面
对这五个方面,将帅们没有不知道的,然而,只有深刻了解、确实掌握的才能打胜仗,否则,就难以取胜。因此,要通过对双方各种情况的考察分析,掌握实际情况,并据此加以比较,从而来预测战争胜负。就是说,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更有能力?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法规、法令更能严格执行?哪一方资源更充足,装备更精良,兵员更广大?哪一方的士兵更训练有素,更有战斗力?哪一方的赏罚更公正严明?我们根据以上的分析对比,就可以判明谁胜谁负了。如果能听从以上这些计策,那么指挥作战必胜;如果不能听从这些计谋,指挥作战一定失败。有利于我方的计策已被采纳,还要设法造“势”,以辅助处理常法之外的情况。所谓“势”,就是根据实际情况之利害关系而采取相应的行动。用兵作战是一种诡诈行为。因此,有能力而装作没有能力,实际上要攻打而装作不攻打,欲攻打近处却装作攻打远处,攻打远处却装作攻打近处。对方贪利就用利益诱惑他,对方混乱就趁机攻取他,对方强大就要防备他,对方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拨他发怒而失去理智,对方鄙视我方就使他骄傲自大,对方体力充沛就使其劳累,对方内部亲密团结就挑拨离间,要攻打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在对方没有料到的时机发动进攻。这些都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诀窍,是不能预先具体规定的。还没有出兵交战,就在战争谋划上先已获胜,是由于计算周密,得到的胜利条件较多。还没有出兵交战,就在战争谋划上先已失败,是由于得到的胜利条件较少。得到胜利条件较多的就可能取胜,得到胜利条件较少的就不会取胜,更何况那些没有得到胜利条件的呢?我们根据战争谋划的结果来观察,胜负之分就显而易见了。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jiào)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